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1 . 探究问题。

纳粹统治下的德国,谎言、恐怖、暴行、战争当道。

材料一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父亲是经营不善的犹太小工厂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诞生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二战前,爱因斯坦多次参与和平运动,纳粹于1933年查抄了他在柏林的住所,爱因斯坦从此常留美国普林斯顿。


材料二   战争结束了。德国领土又一次在大战后缩水。雅尔塔会议规定苏联获得战前波兰东部领土,波兰则从德国这里得到补偿。波德边界被西移到奥德—尼斯河一线。此外,苏联获得了柯尼斯堡。

整个德国曾经为保卫第三帝国而奋战。不少德国人直到最后一分钟仍然是希特勒的崇拜者。等他们醒过神来,眼前已经是一片片瓦砾。柏林、汉堡、科隆等大城市都被彻底摧毁。人们只好在地下室和废墟中栖身。全德国为法西斯战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统计,自19399月二战爆发以来,德国共有五百五十万人死亡,两百万人以上伤残,一千五百万人流离失所。根据雅尔塔会议对德国占领的规定,194565日,苏美英法四国组建了盟国管制委员会。美国、英国和苏联各自占领了一片区域。从美国和英国的占领区中又划分出法占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义成著《不可不知的德国史》

(1)据材料一、举出纳粹统治使德国科学家外流的例证。
(2)据材料二、归纳纳粹统治给德国造成了哪些后果。(答出至少四点)
2023-12-28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交通运输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档案馆库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到了民国时期,随着社会政体和经济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古代档案管理机构体系被打破,此时的档案管理机构逐渐开始呈现社会性,不再仅是国家政权机构的统治工具,设置档案机构的社会实践领域也开始扩展。在中央和地方,机关档案管理机构普遍建立,并形成了一定体系,还出现了第一个近代国家档案馆,即文献馆。文献馆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国家档案馆,它不同于近代的机关档案室,是一个专门管理历史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它的诞生与明清档案的整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在企业当中也开始设立了保管文书和技术档案的专门机构。

——摘编自丁海斌,刘卉芳《中国近现代档案管理机构发展演变研究》

材料二   1954118日,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请,批准国务院设立直属机构——国家档案局。消息在报刊发表后,引起全国档案工作人员的欢欣与拥护,大家纷纷对国家档案局的诞生表示祝贺。国家档案局成立的决定,证明了中国人民与政府万分重视档案工作。国家档案局的成立,表明中国档案工作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走上了康庄大道。国家档案局的成立还意味着向全国宣告档案文件是国家与人民的宝贵财富,档案文件也将为人民利益与国家建设而服务。国家档案局的成立,又一次以事实向全世界证明了人民民主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反动统治者在几十年来也没有做起来的事,我们却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仅五年,就实现了成立全国档案领导机构的意愿。

——摘编自吴宝康、程桂芬《中国近现代档案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档案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中国近代说明新中国档案管理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档案管理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战国秦汉时期,赐爵制和官僚制并非合二为一、官、爵关系一直在发生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代基本特征相关记载出处
秦国“无官不爵”于是免武安君(白起)为士伍。《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朝官、爵分为二途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毋(无)爵者。《睡虎地秦墓竹简》
西汉以官秩定爵位赐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二级。《汉书·元帝纪》
东汉爵的政治意义逐渐丧失近世赏人,皆不由等级从,无爵封,无列侯,原其所以,爵废故也。《太平御览》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战国、秦汉时期官爵关系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秦汉时期影响官爵关系变化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汉代到唐代,政府在城市中指定集市贸易地点,商人们集聚到那里做生意。依照惯例,集市贸易要到中午才开始,傍晚之前就结束。杨联陞在《中国制度史研究》中说:“唐朝时,集市在中午以200下鼓声而告开张,在日落前七刻钟以300下铜锣声而告结束。这个规矩从9世纪逐渐松弛下来了,到12世纪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从一大清早持续到夜是很常见的,商人们在时间和地点上都不再受到限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唐宋之间的社会变革。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北宋的开封在五代以来发展的基础上,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开封分新旧城,真宗时一共有近9.8万户,到了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人口当在百万左右。在新城以外,还有商贸的小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所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城内还有夜市、早市(又称为鬼市)。南宋的临安是南方最为繁华的都市,四时八节,商贾云集,勾栏瓦市,偏安一隅的帝都沉浸在醉生梦死中。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之间城市“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之间城市“变革”的意义。
2023-10-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日益密切的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恩格斯说:“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中国历史上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都是这样的结局。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方从分裂走向统一,是北方各族人民共同斗争和民族融合的结果。从十六国割据开始,移居内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族和汉族人民,在反剥削压迫的共同斗争中,逐渐形成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北魏进入中原,带来一批新部落,开始了新的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到北周统一北方,久居内地的少数民族,在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上和汉人已无多大差别,而周边上未融的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也在缩小,加强了互相之间联系和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吕克勤、徐耀耀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恩格斯言论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2023-10-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夏朝建立国家,设官分职,4000年来官制几经重大变革,头绪繁杂。中枢决策,既体现帝王意志,又关系国家命运。因此,历代君主都十分重视决策系统的设置和人选,并不时地进行变革,以为其用。表1是我国两个重要封建王朝的中枢决策概况。

                                                                

——摘编自谢保成著《官制史话》


(1)表中“甲”是唐朝的中央官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唐时期确立的这一中央官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乙”中央官制所处朝代,分析这一官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作用。
2023-10-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保守派早在1781年《邦联条例》生效之前,就起来反对它。他们认为在《邦联条例》下,各州各自为政,各州都有关税壁垒,币制不统一,市场也不统一,国内贸易将会受到阻碍。软弱的邦联政府也无力在国外保护美国商人的利益。保守派认为州宪法的民主成分太多,这会使得各州的民主力量得势。美国为了削弱各州的民主力量,必须强化中央权力。当时美国是一个新生国家,欧洲大国对其虎视眈眈。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被迫的,故总想伺机寻衅。驻在美国西北边境内的英军,在战后仍不肯撤走,并且勾结印第安人不断地骚扰美国居民。美国南部以及西部与西班牙属地毗邻,西班牙也敌视美国,时常怂恿印第安人侵袭美国居民区。这些情况都使美国有识之士忧虑。如此一来,强化中央权力便成为保守派及爱国人士的一致要求,而且这个要求到18世纪80年代上半期已成当务之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建国之初邦联体制的特点,并指出由此带来的弊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美国政客们为解决上述弊端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023-10-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如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样,中央集权也是大一统历史潮流的必然要求。如果说,只有集中力量才能统一全国,那么也只有高度统一之后,才能集中力量。因此,首先要统一内部,就要依靠体制改革。这一变革过程就是君主集权,中央集权的过程,也是大一统的实现过程。

——摘编自蕭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材料二   必须强调的是,制令出诏既分为两道程序。两省之间的权力平衡与制约关系相当明显,两省与尚书省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权力制衡关系。使三省互相牵制,以免出现宰相专权,是三省体制的重要内涵。但是。不能因为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就认定有所谓“三省并重”。两省“对居近密”,职事性质一致。庶几平等,但与尚书省的权力关系却不能这样看,居于内廷的两省为辅助决策机构,内重外轻之势非常明显,这种形势自汉武帝重用“中朝官”以来就已定型。

——摘编自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三省之间的运行关系。
2023-10-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以伟(1573-1633年),江西上饶人,万历年间中进士。其座师冯琦及同年多人均与传教士有交往。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结识利玛窦并见到了其寓所的世界地图、西文书籍等,其中地圆说对他触动尤大。他对西学的认知,集中体现在《泰西水法》序和《七克》序。《泰西水法》由意大利籍耶稣会士熊三拔和徐光启合作完成,主要记叙取水、蓄水之法,是传入中国的首部西洋农田水利技术专书。郑以伟《泰西水法》序充分肯定了书中取水具的实用价值,同时质疑了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七克》为西班牙籍耶稣会士庞迪我所撰,宣扬“谦让以克骄傲”等,寓道德训诫于故事、寓言中,颇受欢迎。郑以伟为《七克》所撰之序,一方面肯定其收拾世道人心的功用,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天主教“七克”不如周敦颐“主静”说触及根本。

——摘编自陈拓《晚明内阁阁臣郑以伟与西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以伟传播西学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以伟传播西学的贡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是在以君主为轴心,以中央集权为主线的政治体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重要功能,就是稳固君主的专制统治,以使君主能够世代“总揽大权,柄不借下”。自秦汉开始,以后历代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对官员进行组织管理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各级官员对皇帝和上级官员绝对服从,通过一级级的隶属关系,对官员逐级落实责任、督察、考核,然后通过考核结果决定各级官员的升降留任以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在这一制度下,官职的设置、文官的选拔任用等都由君主决定。那些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文官,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情况下这些文官也就自觉地形成了对君主的依附关系。

——摘编自赵瑞军《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统治功能及其对当今的启示》

材料二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按照法律规定、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政府工作人员,经录用,就长期任职、稳定升迁,无过失不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所以又叫常任文官制。实行了比较严格的职位分类,一般采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两种形式,通过科目繁多的考试选拔对应专业的人才以满足工作需要英国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文官制度的国家,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以后,迫切要求改革问题重重的旧有选官制度,建立能为本阶级服务的新制度,以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适应和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度在其长期的运转中,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陈秀梅、在黎民《西方文官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文官制度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