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初的宰相制度名义上与唐代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却有很大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宰相之权既已分削,又设参知政事互为牵制,相权日益减弱,而皇权却由此加强。另一方面,由于职权的转移,中枢机构中三省制已进入衰落荒废的阶段。

——摘编自刘志华《论宋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

材料二   元昊在祖、父两代留下来的政权建设的规模上,立官制,定服饰,造文字,制礼乐,办学校,建宫苑,在汉人张元、吴昊、张陟等人的协助下,建立了一套官僚制度。“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蕃学,曰汉学。”1039年,西夏又增设尚书省,以尚书令“总理庶务”,改宋24司为16司,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央行政管理体系。除大体仿照汉官制外,西夏还部分保留了原来的“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谟宁令(诸王)、祖儒(大首领)等官称。这样,西夏的统治机构就被划分为蕃汉有别的两个系统。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夏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2 . 读图,完成习题。

(1)将图中七位思想家按学术派别归类, 并列举各学派的核心思想或主张。
(2)依据上图,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结合所学, 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
(3)依据各学派的思想主张, 概括“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
3 . 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维护封建国家机器运转的重要经济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也就是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秦亡后,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开启了中国税制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在两税以前的近千年里,中国的人口高峰从西汉时的6000万上升到了盛唐时的约7400万,增加了不到1/4。而在两税以后的近千年里,中国古代的人口由北宋的1亿多上升到了晚清时的4亿多,增长了3倍。

——都建春、冯涛《税制变革、人口增长及其对中国历史演进的长期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汉采取“与民休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代征税主要标准的变化,并概括两税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西洋的近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归”的浪潮。梁启超大叫“科学破产”,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孔、老、墨三位大圣”和“东方文明”去“调剂”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制刀,精粹地分析了所谓“东西文化论战”。他指,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向后转”,而是“向前进”,“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进经济组织。不改进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定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源于春秋战国的强 干弱枝政策到秦朝有了进一步发展。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人提出立诸皇子到燕、齐、荆远地为王的建议;李斯认为“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主张“今海内一统,皆为郡县,天下安宁之术也”。秦始皇三十三年,博士齐人淳于越重提分封,再次被秦始皇和李斯打压下去。秦朝重法家思想,认为亲情不可靠,也忽略了当时仍然存在的封建思潮的力量。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秦灭六国,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在当时人视之,实为变局而非常理,故秦一亡而天下复分。”秦朝“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不信任臣下甚至是自家子弟,真正是彻底地实行了“强干弱枝”政策。秦朝强干弱枝的另一项举措是迁豪富。秦始皇二十六年,下令“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这部分人主要是原东方六国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这一措施显然是对六国残存势力的进一步打击和控制,是削弱各种地方割据因素,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重要步骤。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实施“强干弱枝”政策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施“强干弱枝”政策的原因。
2022-10-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98,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奏请清廷将在广州购置的铁厂机器一并移鄂。汉阳铁厂于18918月开始兴建,1894628日开炉。汉阳铁厂建有高炉2,附设机器厂,铸铁厂等10个分厂。开工之初,生产不畅。由于炼铁焦煤需要从河北开平运输,导致钢铁生产成本高于进口钢铁,1896年亏损100多万两白银。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财政困难,提出招商承办。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办。1907年对汉阳铁厂进行改造,产品质量得以提高,产量有所增长,向美、日等国出口产品。1908年盛宣怀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公司,改为商办。

—摘编自何太平《汉阳铁厂与洋务运动时期的其他钢厂》

材料二   1871,德国蒂森联合公司创建时正处德国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但自1873年维也纳股市暴跌之后,欧洲经济出现了大滑坡,钢铁产品的价格大幅回落。然而此时蒂森联合公司却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工人,扩大了销售;为了开拓产品的海外市场,奥古斯特曾远游俄罗斯。19世纪80年代,该公司不仅增加了产品种类,而且还将相关部门进行了合并。到1886,公司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定型,包括一家轧钢厂、一家小型炼铁厂、一家钢管厂、一家钢板厂等。蒂森公司的政策是全方位提供钢铁制品,且生产多样化、产品特色和高产量的标准化生产是当时欧洲与北美在钢铁产业中的主要区别。

—摘编自托马斯《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阳铁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蒂森联合公司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阳铁厂和蒂森联合公司发展的相同之处。
2022-10-1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是在特定的时代气候之下,植根于前代文化的丰厚土壤而成长起来的。它既承担着前代文化传统传承接续的历史使命,也必须回答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春秋时代剧烈变化着的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文化等方面都向当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以后,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社会组织日趋复杂化而引发出来的,而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政治与伦理道德问题。这也是先秦儒学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徐克谦《先奏儒学及其现代阐释》

材料二   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然而,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很。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2-10-15更新 | 397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确定于隋朝,完善于唐朝。隋朝三省职责分工和运行机制并没有明确,而职责明确、运行协调的三省体制,是在唐朝才得以形成的。唐朝在中央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负责草拟有关军国大事的诏旨;门下省是审署下达机构,有封驳之权,负责审查中书省起草的诏旨,如认为不当,可以驳回,此外,尚书省等各官署送呈的奏章,也由门下省先行审议驳正,门下省将审核意见提供给皇帝参考;尚书省主掌行政事务,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全国各项政务。唐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和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都是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摘编自赵士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结构与特点的探讨》

材料二   独立战争后,各州从维护本州统治集团的利益出发,使得原来的邦联政府名存实亡、濒于瓦解,同时,以英国为首的国外列强对美国的独立耿耿于怀、虎视眈眈。美国宪政的奠基者们开始把孟德斯鸠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和美国化,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之际,富足的资产阶级之间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当1786~1787年的谢斯起义威胁着他们的基本利益的时候,这种集团间的差异就被共识所取代了。美国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同时对总统具有弹劾权。行政权由总统行使,由选民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以及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来行使,最高法院有终审权,联邦法院的法官均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进行任命,法官只要忠于职守,可以终身任职,非经国会弹劾不能被免职。同时,规定任何一个机关的官员不得在任职期间担任另一机关的职务。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分权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确立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唐代分权制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主要不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11971年,为了清除热带雨林对越共的掩护,破坏其赖以为生的粮食,美国在越南实施了“牧场工行动”,使用了大量生化武器,包括除草剂、落叶剂等。这一行动最初针对的主要是交通干线和偏僻的、人烟稀少的边境地带。但随着战争的升级,1965年后,喷洒的范围扩大到人群密集地,目标也转向越共赖以为生的粮食生产和用以藏身的红树林沼泽,并在1967年达到顶峰。据美方报告,美军共施用了各种植物杀伤剂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公里,其中针对农田的约占10%。仅落叶剂而言,美国向越南丛林中喷洒了19905架次,面积高达2631297公顷,受风、雨、洪水等的影响,其涉及的面积更大。这些落叶剂中化学毒物二噁英的含量可能有600~680公斤。据估计,受二噁英影响的越南村庄有25585个,内陆森林和红树林面积有200多万公顷,中毒人数达153.6万,其中死亡人数有3000多人。凡被落叶剂污染的地方,森林被毁,树叶脱光,林中鸟类和动物也难以幸免,许多珍稀的植物和动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摘编自吕桂霞等《浅析侵越战争对越南生态的影响一以“牧场工行动”为个案》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实施的“牧场工行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使用生化武器的影响。
2022-10-08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独特而朴实。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并指出,《周书》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他还认识到物质与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在《货殖列传》中,他对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了陈述,认为“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地区之间的商品需要流通,国家对经济活动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关于致富,他认为靠奸巧和违法是不可行的,并提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等致富道路。

——摘编自齐爽《浅析司马迁〈货殖列传〉中的经济思想》

材料二   亚当·斯密从“经济人”的“利己心”出发,把“经济人”的“利己心”看作一切经济活动的本源。他认为满足人的利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经济自由,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亚当·斯密认为每一种商品都有一个“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市场通过平衡供求使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趋于一致。关于经济增长,他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两个办法是分工和资本积累。

——摘编自高华云《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革命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与亚当·斯密经济思想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司马迁与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经济思想的因素。
2022-10-0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