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前期,地主豪强势力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威胁中央皇权统治,迫使朝廷制定了一些限制地主势力的政策和法规,我国早期回避制度应运而生。自武帝始,朝廷任命地方行政长官遵循官员回避本籍的惯例,即刺史不用本州人,郡国守相不用本郡人,县令长不用本县和本部人。显然,这种地方官回避本籍的临时性回避措施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尚未见于成文法规。

——摘编自张长立、宋超《论我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宋代是我国古代任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随着官僚队伍的不断扩大,宋代统治者制定了较前代更完备的回避法规,并将其作为成文法编入《吏部条例》和《庆元条法事类》。官员回避的范围涉及科举考试、铨选任官、任职范围、亲属回避等各个方面。宋代推行对见习高级官员子弟任用回避的法令,如天圣七年(1029年)规定最高财政长官三司使副的子弟“毋得任在京钱谷场务”,宰执子弟不许参大政。回避法在宋代的发展与租佃制的盛行有关。在此制度下,中小地主乃至上层农民构成政权统治的社会基础,他们没有门第和父祖官爵作为靠山,反对权贵的亲戚子弟占据重要官位,多会自觉地遵守回避法则。

——摘编自苗书梅《宋代官吏回避法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任官回避制度的特点及意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任官回避制度走向成熟的表现。
2023-10-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宁冈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03月,中共中央正式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在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并指出:“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19407月,首次公开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主张,指出:“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

——摘编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肇始于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这一制度正式成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2021年6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推行“三三制”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三三制”政权的关系。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三三制”政权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的共同之处。
2023-10-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中期以后,随着政治制度的烦琐化和王权的逐渐强化,几代周王对传统宗族政治有所突破,开始有意地破坏周初分封制下所确立的侯国与王室之间的宗法政治关系。周天子在对待封国方面不仅没有尽到庇护的责任,还肆意干涉封国内政,甚至动辄伐灭封国。血缘宗亲情感的淡化和宗法制度的衰弱在周王室那里开始显现。

——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

材料二:春秋时期,宗族关系普遍存在并构成了各国政权的基础。各宗族内部仍实行基于血缘等级关系的宗法制度,并延续了传统宗法关系的若干特点。大宗要“保族宜家”,有责任禁止族人间的财产兼并和维系族人的平等权益。在宗族内部,宗子对族人拥有人身支配权。宗子的继承会受到卿大夫个人意志或其他特殊因素的影响,造成立庶、立爱、立弟等情形的产生与发展,但嫡长子继承制仍为常制。到春秋中后期,随着宗族内部小宗私有财产的积累和经济独立性的增强,一些小宗力图摆脱宗法等级制度的桎梏,开始与其大宗对抗,并争夺权益,促使宗法体制走向瓦解。

——摘编自马卫东《春秋时期宗法制度的延续及其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中后期周王破坏宗法政治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前期宗法制度延续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走向衰落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日本社会发生了“自由民权运动”,旨在追求民主自由,实行君主立宪,因此,明治政府决定采取措施来加强近代政权的建设。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在法制方面的进步和先进,日本也迫切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制制度。为此,大久保利通等人提出“按照我国天皇统系的典例和人民的开化程度,斟酌其得失利弊,制定法宪典章”。18851222日,伊藤博文出任日本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成立文部并积极推进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姚春海《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启示》

材料二   18877月,明治政府参照欧美国家主要是德国的官吏录用制度,颁布了《文官考试试补及见习规则》,初步建立了日本的官吏考试任用制度。为防止政党滥用私人,保证常职文官的稳定,明治政府修订了文官制度。189310月,明治政府颁布了《文官任用令》和《文官考试规则》。这两个法令的制定,表明以考试任用高等文官的原则已经基本确立。为进一步防止党人猎官现象的发生,明治政府于18993月再次修改《文官任用令》,同时颁布《文官分限令》和《文官惩戒令》。前者是对在职文官的资格和地位给予法律上的保障,后者规定了对文官的惩处条件和惩处形式。这三个法令即是后来著名的“文官三令”。至此,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乃全面确立。

——摘编自姚春海《浅论日本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政治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日本文官制度建立的经验。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0年,一批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分离派教徒乘“五月花号”船前往北美大陆。在抵达目的地之前,他们共同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其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该公约奠定了未来殖民地的政治基础,被看作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契约。这种契约不大可能形成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些移民在保持自己的传统与文化的前提下,积极适应北美大陆,成为北美大陆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1787年,一批像华盛顿、富兰克林等那样富有创造精神、熟谙法律、对启蒙时代以来的政治思想和法律理论有深刻理解的人,洞察邦联政府的积弊,积极主张修改《邦联条例》,制定出了确定美国民主制度的新宪法。

——摘编自李曼《美国式民主制度的成因》

材料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开拓、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者、开创者和建构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陈少雷《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成因,并说明其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及其意义。
6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至1927年,出现了中国工业化的黄金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推动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对于私人要求兴办实业、创办垦殖事业、兴办交通、商业,积极支持,迅速批准。在工矿业方面,北京政府农商部颁发《公司保息条例》,规定由国家拨出专款,专备新开企业保息之用;在商业方面,进行商业立法,以法律形式整顿商业,鼓励其发展。农商部在北京举办大规模的国货展览会,参展国货产品约10万件,全国18个省都有产品参加。

材料二   1912年至192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简表   

年份新设企业创办资本年均年均创办资本
1912191316.42 396.9万元821 198.5万元
1914191853911 934万元107.82 386.8万元
1919192267321 235.3万元168.255 308.8万元
1923192760810 322.7万元121.62 064.5万元
1913年以前工厂698资本33 082.4万元工人27万余人
1910年增加到工厂1 759资本50 062万元工人55万人

材料三   1927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达到了民国时期的高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成立了国营基本工厂设计委员会,对建立国营工业进一步进行规划,制订了一系列奖励民营工业发展的政策,把提倡国货作为保护国内实业的重要方针之一。全国基本统一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开始进行改订新约运动,与12国签订关税条约或通商条约,各国都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实施法币政策。

——以上均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第092卷(民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其企业家代表人物,并分析其发展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补充说明。
7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治国理政模式在探索中不断成熟,并取得巨大成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共性向度是指公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评价尺度。公共性是中国共产党70多年来治国理政的基本属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使命无不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公共性价值向度。新中国70年来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有效、管用的优越制度体系,使我国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摘编自王彩云《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公共性向度与国家认同建构》

材料二   “良政”就是良好政府对于自事务的良好管理和他事务的良好治理。其基本典则规范就是有限政府和开明政府,就是政治领导者用他们的价值观影响或改造社会价值观,主要采用动员或指挥的方式引领有序民主的发展。它是集权体制、精英主义与诱导式民主相结合的产物。“善治”就是公共利益相对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即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新颖关系的一种最佳状态或治理模式。

——摘编自靳永翥《由“良政”向“善治”的跨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7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的“党的领导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并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而采取的经济举措。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等三代领导集体,为探索构建“良政”走向“善治”而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并分别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他们领导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道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治国理政在对内对外政策上的伟大目标。
2023-07-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民族危亡之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震颤着中国大地,震颤着中国人民的心。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自近代尤其是民国以来最严重的破坏,中华民族的生存面临着自近代尤其是民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在这个危机面前,中华民族忧患百年、沉淀百年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以无法压抑的力量骤然迸发,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有学生、工人和各界团体的投身,有民族资产阶级、国民党左派及海外侨胞的参与。

——摘编自黄华文《七七事变前后抗日救亡运动特点之比较》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依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其策略,由“抗日反蒋”改变为“逼蒋抗日”以至“联蒋抗日”。在西安事变爆发后全力进行调停促成和平解决。国民党和南京政府在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与各党各军各派的逼迫下其方针、政策也几经变化。国共第二次合作终于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威逼南京之际,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实际建立。

——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材料三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均与本党三中全会之宣言及决议案相合。……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而当使全国国民彻底更始,力谋团结,以共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卫自助,以抗暴敌,挽救危亡。

——摘自《蒋委员长为中共共赴国难宣言发表谈话》(1937923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救亡运动的主要特点和深刻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内策略的调整过程,并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扭转中国抗战时局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宣言发表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科举制度从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出来以后,又再创造了中国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朝代制度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规则
汉朝察举制常科、特科(明经等)经术、策论不严密
隋朝科举制制举、常举(进士、明经等科)策论、经术不严密
唐朝制举、常举(进士、明经等科),首创武举诗赋、策论、经义严密,公荐制,对违法考生和和考官处罚轻
宋朝制举、常举(进士、明经等科)和武举科诗赋、策论、经义、更加严密(糊名、锁院、誊录、别试),废止公荐制,对违法考生和和考官处罚严厉

*注:“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内容。

——整理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等

材料二   科举制度从法律原则上说,是超阶级的,即使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一经考取就无可争议地升入统治阶级。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科举制度对于旧有的封建社会形态有强大的维系力,更助成了此种停滞性。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满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材料三   1791年起,法国首先试行文官考试;1853年后,英国也逐渐推广文官考试。“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在东亚国家中,朝鲜、越南都引进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日本模仿科举制度将其称为“贡举”。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关系,并分析隋朝至宋朝科举制演变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科举制对当今社会人才测评实践具有哪些借鉴和启示意义?
2023-07-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