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防止了专制而强暴的政府出现,在相互牵制中消弭了潜在的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制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求法治的目的而确立的,这种机制维持的是三种权力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的动态平衡,使美国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法治价值得到不断的保障和实现。但三权分立使联邦政府三个分支相互敌对,讲究以野心对抗野心,却忽视了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效运用,这给政府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了阻碍。

——摘编自张文博《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设计建立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时,明确批判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特别不接受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孙中山认为美国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制度不完备,存在着许多弊病,运转效果也不甚好。他指出:“夫美洲之不自由,更甚于专制国。盖专制皇帝且不难爱民,虽专横无艺,犹不敢公然以压抑平民为职志。若资本家则不然,资本家者,以压抑平民为本分者也,对于人们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者也。一言以蔽之,资本家者,无良心者也。”

——摘编自刘书林《试论美国“三权分立”模式的本质及局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拒绝采用西方“三权分立”体制的原因。
2024-02-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封建制较之奴隶制,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对农民阶级来说,它并不是什么康乐世界,而是新的“枷锁和奴役”。

秦始皇三十一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使军功地主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另外,秦王朝实行“尊奖兼并之人”的政策,允许土地买卖,地主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攫取大量的田产,逐步形成了“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情况。无地或只有很少土地的农民,除了遭受高额的地租剥削外,还要向封建国家交纳口赋、柴草等繁重的赋税。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动,收成的三分之二都被地主阶级剥夺走了,剩下的部分很难维持家庭生活。

秦统一六国之后,不顾人民死活,“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给)其欲也”,无休止地征调兵役、徭役,那些被征当兵的农民,因路途遥远、条件恶劣,加上官吏的欺压,许多人惨死在戍守之地;秦始皇为了满足私欲,滥用民力,大肆修建官室、陵墓,造成了“男子力耕不足粮镶(饷),女子纺绩(织)不足衣服”“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的困境,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体现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并对这一生产关系加以评析。
2023-12-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发表。尽管有基于当时的国家形势的判断,但是华盛顿对于自己个人声誉越来越受到威胁的可能性的容忍,已经到了极点。他被杰佛逊和其他一些人认为是“君主”,报纸上对他的攻击已经越来越盛,国会中对他的怀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尽管没有人敢于在公开场合上对他进行攻击,但是他已经感觉到了政治对于他个人声誉的扼杀。

华盛顿并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从少年时代从军开始,他就已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在战争之后就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为他寻找他在独立战争中所写下的所有命令、文书等等,就是为了在美国历史中完整确立他自己的地位。“他非常了解自己,以至于他可以克服自己的人性所带来的幻想。不像在他之前的凯撒、克伦威尔,在他之后的拿破仑、列宁……他知道伟大的光荣来自后世的裁判。”

美国历史作家艾里斯在《建国兄弟》中说,以赛亚·柏林认为:豺狗和狐狸的区别在于,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豺狗只知道一件大事,并且一直去做。华盛顿就是一只豺狗。

——摘编自连清川《走不下的神坛:〈阁下:乔治·华盛顿传〉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告别美国政坛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华盛顿就是一只豺狗”这一论断的认识。
2023-02-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逐渐认识到,只有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对抗苏联共产主义。从19471951年,美国对西欧提供了13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90%为赠予,10%为贷款。各受援国纷纷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内容包括逐步取消关税壁垒、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受援国重工业的监督及其对外贸易的控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力等。19479月签署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逐渐发展成为包括主要国家部长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其功能介于超国家常规政府合作之间,因此,从客观方面分析,西欧走向联合,开始一体化进程是从马歇尔计划和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开始的。

      ——摘编自夏路《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欧盟以欧洲自我认同的价值观为重要基础,进而不断整合欧洲力量。几个世纪,欧洲国家之间的冲突与战争一直不断。为此,欧盟还建立了一整套维护欧洲长期稳定的有效机制,较好地维护了欧洲内部的稳定与和平。随着欧盟的强力推动,欧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2.6%, 超过美国。欧元的规模、优势及其在货币格局中的比重和作用开始改变美元独霸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面,直接挑战美元的霸权。欧盟的成功经验,让更多地区和组织开始按照欧盟进程,通过一体化来改善本地区体系结构,促进地区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摘编自黄凤志主编《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的特点,简要评价该计划对西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成立的背景,概述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2023-01-08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所占的全世界制造业份额从1800年的33.3%下滑到1830年的29.8%,再下滑到1860年的19.7%;而英国则从1800年的4.3%激增至1830年的9.5%,并于1860年以19.9%的份额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

——《鸦片战争:全球GDP第一的大国为何照样挨打》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外国在华工业和银行投资增长很快。据统计,1936年关内有外国工厂800家,其中大部分是在二三十年代设立的。1914年至1930年,英国在中国的资本增加近60%,美国增加2倍,日本增加4倍半。

——《中国近代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所占比重逐渐下降并最终被英国超过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迅速增加的原因。这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12-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年初,新旧文化激烈交锋之时,北大较保守的学者创办《国故》月刊以“昌明中国故有之学术”,该刊思想上基本沿袭了清末国粹主义。在此背景下,新文化阵营提出了“整理国故”问题。毛子水、傅斯年在《新湖》杂志上撰文,针对“抱残守缺”“追慕国故”的倾向而提出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整理国故”。这一看法得到胡适等人的支持。1919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树立起“整理国故”的旗帜。他认为,“新思潮的意义”只是一种“评判的态度”,也就是尼采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因而对“中国旧有的学术思想”应做到,“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整理国故”。就研究范围和重心而言,像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样,“整理国故”也体现了对全部传统,尤其是非儒学派的重视。胡适认为,“非儒学派的恢复是绝对需要的”,“中国哲学的未来,似乎大有赖于那些伟大的哲学学派的恢复”。

——摘编自罗检秋《“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

材料二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中两个最著名的口号,也是这一运动的纲领,胡适提倡的“整理国故”,与他对“科学”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他提出要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来整理国故;另一方面,他想通过整理国故来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科学方法”,为“科学”在中国寻根,并借此证明“科学”并不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不相容的“舶来品”,即提倡、宣传“科学”也具有传统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他始终相信社会、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之间有着共同的“方法”,所以他要借整理国故来证明此点,同时,这也是为“打通”二者所做出的一种积极努力。

——摘编自雷颐《“整理国故”:为科学在中国寻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整理国故运动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并分析整理国故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雕版刻印书籍自唐代开始后,至五代日益盛行。唐朝至五代前期,佛经和日历多来自民间坊肆。如935年后蜀相毋昭裔刻的《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等都是私家刻书。932年,后唐宰相冯道奏请雕刻《九经》,由国子监任其事,官刻就此滥觞,刻印历时20余年,刻书规模随之扩大。官方雕版刻印的书籍,有佛经、字书、历书以及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儒家经典之类,其中儒家经典更受重视。官方雕版印书事业由此发展起来。

——摘编自刘俊熙《我国书籍雕版刻印的萌芽阶段——唐、五代时期》

材料二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国子监、国史院、秘书省等中央机构都雕印了大批书籍,包括儒家的“十三经”“十七史”和《资治通鉴》《齐民要术》《周髀算经》等。士大夫们私人刻书不在少数,流传至今的有刻于1171年的《史记集解索隐》《三皇本记》《周本纪》等。刻书中:除汴京、临安外,还有福建的建阳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全国200余处。宋代所刻书籍质量,校勘严谨,在书写艺术和刻印技术上都达到成熟。同时,宋代的雕版印刷推广至辽、西夏金等政权,流传于世的《契丹藏》《经藏》(金朝)和《大藏》(西夏)即为明证。

——摘编自云利英《简述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五代前期雕版印书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版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作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的主要表现及雕版印'发展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率先在美洲开发出规模较大的银矿,为了攫取更多财富,西班牙于16世纪下半期占领菲律宾并在马尼拉建立殖民首府。同时邻近的中国的手工业品却物美价廉,可以通过转卖美洲来获取巨利,于是菲律宾殖民当局开始大力从事对华转口贸易,又因殖民当局对华人商旅、货物采取保护和优待措施,这促使中国商人纷纷移垦经商,这样一来,来自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前期由于铜钱分量重,原料价格高,又不便携带;宝钞由于不能兑现且无限量发行,导致其丧失合法地位,使得民间白银买卖迅速发展。明政府不断进行徭役折银征收的改革,至嘉靖时期,盐、茶课已基本折银,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将一条鞭法作为通行的赋役制度推行全国,标志着国家正式承认白银的合法地位。直到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才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   1816年,英国通过法案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导致全球长期而持续的白银贬值,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效仿,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在金本位制度下,银行的发行额要受到自己本身黄金储备的限制,很少出现纸币发行过量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这保证了英镑的相对稳定。汇率的稳定为英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便了英国对外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由于在金本位体制下黄金自由进出口,因此当物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输出黄金,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减少,从而抑制国内物价的继续.上扬。但是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陈梁《论近代英国金本位制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后实行金本位制的积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日内瓦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的终结。此后,法国国内掀起要求同中国建交的呼声,但是当时法国内阁仍屈从美国意志,不敢单独承认中国。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法国方面不断有人呼吁承认中国,但中法建交的路途上横亘着两个主要障碍:一个是阿尔及利亚战争,另一个是台湾问题。19637月,美国、英国和苏联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力图阻止中国和法国通过一般核试验来建立自己的核力量,这使得中法在反对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问题上又增加了一个共同点。与此同时,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对印度支那事务的干涉越来越深,再次与法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相矛盾。1963年,毛泽东多次强调争取“间接同盟军”的重要性并重新解释他的中间地带思想。此时中国政府重视戴高乐要发展中法关系的言行,最后于19641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中法建交联合公报》。

——摘编自翟强《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伴随着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外交策略的制定,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条外交脉络——生存、富强、和谐。中国外交70多年来,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影响迅速扩大,国际交往日益密切,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国际战略也随之丰富和发展。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是中国国际战略确立和发展的现实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外交方针是中国国际战略的首要任务。在政治、经济、外交三者关系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对外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了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就必须制定一个具有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外交政策和执行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外交策略。

——摘编自刘霏《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成就及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成功经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议会是辉格党和托利党产生的摇篮,议员大多是两大政党的核心成员。英国在政治上的二元性,使其两大政党时刻背负着被淘汰的压力。两大政党为了在中央和地方争权,个个剑拔弩张。两党并不是静止的或固定的,而是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迫使政党在两党制的范围内随时重组。在英国的两党制度下,两大政党在社会角色、政治政策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两大政党真正目的仍然还是为了维护大资产阶级、土地贵族以及豪绅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占据的支配地位和联盟关系,是奔着共同的社会目标前进的。另外,两大政党在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等方面配合的尤为默契。政党是英国宪政体制得以运作的真正主体,在推动宪政体制运作程序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赵静《英国内阁制两党制与其宪政体制的关系》

材料二   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民初,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且大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党派利益与个人利益左右着自己的情感倾向,因而模糊了对政治权威的理性构建,党派倾轧,内阁的频繁更迭,使民众产生了厌倦心理。同时,人们的共和观念淡薄,儒家文化仍很顽强,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人治观念也未能向法制观念转变,缺乏规范认同,因而绝大部分党员对于政党政治的知识性认识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只知一些名词而不明其真正含义,即使是政党领袖们,也未能认识到西方政党背后一些更深刻的理念。

——摘编自李爱峰   苏全有《发轫、争斗与失败:中国近代政党历程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英两国政党政治实践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