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801357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的部分内容

篇序内容
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国家主权与边境安全
第四篇《户婚律》主要是关于户籍、土地、赋役、婚姻、家庭等,以保证国家赋役来源和维护封建婚姻家庭关系
第五篇《厩库律》主要是关于饲养牲畜、库藏管理,保护官有资财不受侵犯
第六篇《擅兴律》主要是关于士兵征集、军队调动、将帅职守、军需供应、擅自兴建和征发徭役等,以确保掌控军权并控制劳役征发
第七篇《贼盗律》主要是关于严刑镇压蓄意推翻封建政权的行为,打击其他严重犯罪,保护公私财产不受侵犯
第十一篇《捕亡律》主要是关于追捕逃犯和逃亡的士兵、丁役、官奴婢,以保证封建国家兵役和徭役征发及社会安全

材料二   查士丁尼《法学阶梯》的部分内容

编序 内容
第一编谈人:论述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人的资格,以及婚姻权和家庭权
第二编谈物:论述物的概念、物的划分
第三编论遗嘱继承方面的问题,然后开始专门讨论债的问题
第四编讨论诉讼问题

——据金歌《中外名著博览》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律疏议》和《法学阶梯》的异同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第三表: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六表:凡主张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罚金。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

——《唐律疏议》

材料三   第二条   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坚持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
2023-06-09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仪式,进入阶级社会后改造成体现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西周初,实行礼制,礼成为国家运转的大法。按照儒家思想,刑事法律规范的规定必须以道德规范为基础,并按照伦理道德原则来评价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优劣。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者以经义注释和施用法律之后,儒法会通合流加速,礼与法的关系形成“本”与“用”的关系。所谓“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礼有治国、理家、律己的功能,礼刑结合、儒法会通,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长治久安、国家治理的关键。

——摘编自冯玉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规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的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正公开,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至汉代“礼”的功能的变化,并简析汉代礼法关系变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021-04-06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争吵得最厉害的问题就是德刑轻重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史料
“夫以爱民用民,则民之不用明矣。夫至用民者,杀之危之,劳之苦之,饥之渴之。用民者将致之此极也,而民无可与虑害己者。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法派和重德派的异同点并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2024-04-01更新 | 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