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等蔬菜瓜果,也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接近30种。

部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简介

作物

简介

玉米

16世纪中后期,玉米的种植记载开始出现在甘肃《平凉府志》和云南《大理府志》等地方志中。早期“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平原地区居民仅在地头屋角、田畔园圃“偶种一二”“以娱孩稚”;至清朝中后期,玉米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绝大多数省区,各地有关玉米的称谓多达99个

番薯

明嘉靖《云南通志》指出云南六府州均种植“红薯”;福建《闽小记》记载:“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明人苏琰《朱蓣疏》亦载:万历年间泉州出现饥荒,“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曰朱薯”。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番薯逐渐传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番茄

1613年山西《猗氏县志》中已有番茄种植记载。番茄引种之初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进入菜圃,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

烟草

烟草传入之初主要作为药用,后成为大众嗜好品,迅速发展;17世纪80年代,福建地区的烟草种植“与农夫争土而分物者已十之五”;到乾隆年间,已发展到“耕地十之六、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及其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前一百年,国力逐步发展到鼎盛,阿拉伯帝国逐步兴起了一场从外语向阿拉伯语翻译的运动。这些来自阿拉比亚的统治者移居城市,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希腊、波斯文化乃至更悠久的古文明遗产相遇,沙漠所孕育的豪放粗犷的闪族文明的枝干插播进城市文明、河流文明的土壤里。统治者也借鉴原先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阿拉比亚人自觉地将自己融入新疆土的大文化语境中,这些土地上原来的文明都被赋予了一层显著的阿拉伯特性,这种特性来自半岛孕育的《古兰经》和它的语言——阿拉伯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

材料二   洋务派作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力量,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洋务派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译书机构,大量西方著作被翻译介绍到中国。翻译的选材主要是兵工技艺、声学、光学、化学、电学诸书,并且反对翻译国外有关“男女平工等”等内容的书籍。这一时期对社会科学题材的著作,虽然也有一些介绍,但却是附带的、零星的,不占主体地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自然科学的介绍相比。

——摘编自陆伟《鸦片战争对中国翻译活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洋务派翻译活动开展的背景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名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名词,是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名词同时也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知乎对“名词解释”这一种主观题型给出的答题思路,一般是内涵+外延。内涵是核心,是必须要答到的内容,答不到扣分严重。外延则随意展开,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经典的格式就是:要解释的名词,是什么(内涵),其影响或优缺点是什么。

请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对“文艺复兴”进行名词解释。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里特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至明清,与封建社会治乱更迭对应,黄河流域的移民总体上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盛世中心向周边的外移,目的多为中原王朝扩张势力。或者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引发黄河中下游地区战乱,权力中心南移带动大规模汉人南迁。北魏是最早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而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是全面模仿黄河中下游地区文明的典型例证。1127年的靖康之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又一次大规模迁往南方,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出了北方。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各个内迁的非汉民族几乎无一例外地接受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

——摘编自穆冬霞《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规律、动因与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出现了华人移居东南亚的高潮,同期大量欧洲人也涌入美国。东南亚等地锡矿的开采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愈发迫切。此时的美国工业蓬勃发展,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并且美国移民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其通过鼓励移民法、采用高工资吸引移民等积极的移民政策。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致使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许多贫苦百姓只能出洋谋生,多数华工是在政府组织、“中介”欺骗、殖民地“绑架”等情况下前往的东南亚。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大批移民迁往美国,但欧洲人前往北美最主要的方式是自由通过海运前往。现在的东南亚和北美早已烙上了中国和欧洲的印记。

——摘编自杨丽莎范茏《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的主要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7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元明天皇即位后,仿照唐都长安在奈良建造平城京,并于和铜三年(710年)迁都至此,日本进入奈良时代,走上急速封建化的道路。当时上自统治集团内部,甚至是天皇年号,下至黎民百姓的衣冠服饰,民间风俗习惯,无一不模仿、学习唐风。汉学成为皇族以及王公、大臣的必备修养,被认为是官方正学,日本经过学习、改良骤然成为东亚仅次于唐王朝的文明国之一。

——摘编自林范武《从唐风文化的影响看奈良时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唐风文化”指的是日本杂良时代受到中国影响形成的文化,其对于奈良文化的影响涉及各个领域,如宗教、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至平安前期,“唐风文化”仍然盛行,表现在桓武天皇时期高僧最澄、空海将中国佛教——天台宗、密教传入日本,后形成日本佛教。可以说平安时代前期,“唐风文化”仍活跃于日本社会。所以,在一些正式的公共场合,人们还是会挂中国画,诗宴吟咏的还是汉诗。

——摘编自林幼仙《浅谈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与“唐风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奈良时代“唐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奈良时代“唐风文化”的影响。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后,无论是商业性农业还是民营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商品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出现了全国商品大流通,特别是东南沿海各省商品经济更为活跃。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商人集团,如徽州商人集团、江苏洞庭商人集团等。可是,当时国内投资领域狭窄,庞大的资本无法找到出路,必然要流向海上,发展私人海上贸易。中国海上贸易出现了转型期,即从传统的官方朝贡贸易逐渐演变为新型的私人海上贸易。

——摘编自林仁川《论十七世纪中国与南洋各国海上贸易的演变》

材料二   17世纪初全球贸易的中心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欧洲。当时东来的欧洲商人,诸如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在东亚海域贸易中的地位都只是从属于中国商人。他们在无法取得与中国直接贸易的情况下,利用在中国商人经常去的地方建立基地,把中国商人载运到那里的货物再转运到世界各地以赢利。贡德·弗兰克评论道:“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美洲白银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作为中央之国的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据支配地位。”

——摘编自李金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在东亚海域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初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掀起抢夺中国修筑铁路权的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强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简表 (部分)

掠夺国名称(起止)掠夺方式开筑时间
沙俄中东铁路(满洲里—绥芬河)强修1898年
法国滇越铁路(昆明—河口)强修1903年
德国胶济铁路(胶州—济南)强修1899年
英国、德国津浦路(天津—浦口)借款1908年
英国京奉路(北京—沈阳)借款1898年
沪宁路(上海—南京)借款1904年
比利时京汉路(北京—汉口)借款1898年
美国粤汉路 (广州—武昌)借款1901年

材料二   1896 年,华俄道胜银行总办与清政府驻俄德公使在柏林签订《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沙俄将东清铁路掠夺到手,取得利用该路运兵运械,在铁路地段享有独占警察权等特权。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获得修筑山东境内两条铁路权,铁路沿线 30 华里内地区的开矿权以及为山东省各项工程投资、供货和提供劳务的优先权。

——李开弟《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1898年 2 月,清政府批准修建粤汉铁路,计划依靠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自行承办”。4 月,清政府被迫与美国合兴公司达成了出卖粤汉铁路权利的交易,借款 400 万英镑,将筑路权授予合兴公司。美方极力拖延执行,并私卖股份给比利时公司,擅自决定与比利时共同修筑。三省广大绅商强烈要求收回路权,自行承办。

1905年8月,清政府废除与合兴公司合同,但被迫高价收回路权。9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奉旨督办粤汉铁路,召集三省绅商会议,决定三省“各筹各款,各修各路”。

1909 年 4 月,清政府与德、英、法三国银行团签订借款修路合同。在各界反对下不了了之。

1911年 4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又与德、英、法、美四国银行签订借款筑路合同,以湖南、湖北的厘金和盐税作抵押。三省人民一致奋起反对,各界掀起保路风潮。

——石耘《粤汉铁路修建始末》

(1)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把这种(铁路)建筑事业变成对……占世界人口半数以上的附属国人民,以及对‘文明’国家资本的雇佣奴隶进行压迫的工具。”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的这一论断。
(2)材料三关于粤汉铁路的坎坷历史,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有什么帮助?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这一时期,日本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却在1984年出现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逐年增长的“双赤字危机”。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当时,美国制造业者、国会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来降低贸易赤字。

1985年,美、日、西德、英、法五国达成“广场协议”: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持续的经济增长,在各国间进行政策协调,以纠正各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状态;通过汇率调整,恢复汇率调整国际收支的机能;防止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各国市场开放;促进各国实施结构性调整的经济政策。另外,根据美国的要求,对于美元汇率,“希望各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有秩序的提高到一定的幅度”,汇率应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条件。

“广场协议”后,美国国内经济困境得以缓解,并赢得了调整经济结构的机会,甚至奠定了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相反的是,日元被迫大幅升值,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摧残了日本出口主导产业,使日本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打击,以致严重依赖外需的日本经济很快陷入了一场“日元升值萧条”。以“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为开端,美国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打垮了其在国际经贸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日本。

——摘编自姜伟《广场协议的国际政治及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推动“广场协议”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广场协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广场协议”予以简要评价。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82年,在云南省从事棉花贸易的江西会馆商人熊积山等人,针对“秤制、银色各项均不画一”的现象,呈请官方重新议定行规。经昆明县官员查核上报,云南布政使江兰议定了7条棉花买卖行规。1830年始,湖南津市江西会馆各行号共同捐资,先后建造水龙3架,组成了效率更高的救火组织——水龙公所。此外,津市、洪江两地江西会馆均与他省会馆一道,成为育婴、义渡等公共事务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除了主导地方公益活动外,江西会馆还在官方要求下成为仓储、筹饷等政务的执行者。作为同乡同业性质的民间组织,江西会馆往往将乡例用来规范同乡行为、调解行业纠纷。除乡例外,江西会馆各行业还往往创立神明会,以会约的形式来规范同行。与乡例、会约一样,官法是江西会馆处理和调解各种事务不可或缺的资源。

——摘编自李平亮《清代会馆与社会治理——以江西会馆为中心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馆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会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唐书》记载:“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化。”除书籍外,亦购买其他物品。中日商人贸易则是以海船“交贸诸物”为主。唐朝近邻西方及西南方各国都派使者来朝贡,因此设立蕃坊以供其居住。《宋史》记载:“高丽、回鹘、黑水诸国,又各以风土所产与中国交易。”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诸货外运各国,各国物资则从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夏秀瑞、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荷兰在国际政治上获得独立国家的地位,是依据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媾和条约(《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荷兰在造船以及航海技术上积累了优越的实力。商人积极在里斯本收购胡椒,在欧洲转卖。他们出资设立东印度公司。17世纪初,享有特权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瓦解了葡萄牙的多数权益,又以武力赶走想参与亚洲贸易的英国商人。

——摘编自【日】谷公俊等《兴亡的世界史》

材料三

年份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进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出口贸易总额
(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
1994236611.6%1156.111.2%121011.9%
20015096.52435.52661
20026207.728.6%2951.726.5%325630.3%
2007217659561.212204.6

——摘编自董腾《建国70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演变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朝、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荷兰对外贸易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4—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