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苏跨江临海,港口众多,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核心位置,自古就有先民流寓海外。自六朝以来,江南人口迅速增长,对外交往非常频繁,吴地成为重要的造船和出海基地。古代江苏移民为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构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本福冈地区发现的绳纹文化晚期的水田遗址,成为吴越稻文化传播日本的最早例证。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地就有从事纺织、制镜等技艺的工匠流寓日本、朝鲜等国传艺营生。吴人知聪携内外典、药书移居日本,还携带了佛经、佛像等物,对日本早期的佛教产生了一定影响。

——摘编自邵政达《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古代江苏海外移民探析》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江苏就成为中国东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江苏人通过各种途径移民出国者日益增多。1860年清廷和英、法两国先后签订了《北京条约》,正式确立华工出国的合法化。江苏逐渐成为广东、福建以外移民海外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自1872年晚清政府选派留学生起,江苏籍人数在近代海外留学移民中始终居于前列。一些工商业者为谋求企业发展,或为摆脱洋行控制,到海外开拓销售市场或分支机构。据有学者估算,一战华工大多来自华北地区的山东、河北与河南等地,江苏人次之。

——摘编自丁美丽《跨国主义视域下近代江苏海外移民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朝以来江苏先民“流寓海外”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江苏海外移民居多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交流的视角,比较古代与近代江苏海外移民现象的显著不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以汉制汉、以夷制夷”之策略进行统治。“以汉制汉”之方:一是仿侨置州郡县之制。 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侨置州郡县”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侨置州郡县”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胡化”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

—摘编自吴楚克、王浩《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12月清廷批准李鸿章的奏折,成立轮船招商局。招商局借官款制钱20万串,并招商集股,随后几年开通了日本、北美和英国航线。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颇有盈利。1909年招商局改为商办,成立董事会。招商局先后创办仁和、济和保险公司,投资创设中国通商银行。为对抗外商倾轧,招商局先后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齐价合同。辛亥革命后,经营没有起色。1924年招商局改为股份公司。1930年国民党政府将其收归国营。1932年划归交通部后,运输力大降。1948年8月,以一半股本出售招商股。

——摘编自张后铨《招商局史》

材料二 1950年招商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港全资国有企业。招商局1978年即投身改革开放,于1979年开始独资开发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招商局主要业务集中于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以及近年来布局的大健康等新产业。新时代的招商局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综合物流服务网络,投资开发海外园区。截至2021年底招商局总资产为11.68万亿元

——摘编自《招商局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招商局经营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相比招商局在新中国实现长足发展的有利因素,并简述招商局百年风雨历程所蕴含的企业精神。
2023-09-2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9011930年间入境美国的移民达1821万,平均每10年为607万,但在19311940年间入境移民只有52万人,如果除去被迫迁离美国的45万移民,那么实际入境人数只有6.8万,是1820年以来的最低时期。而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美国参战后,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数百万青壮年奔赴战场后,劳动力不足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美国政府于1942年先后同墨西哥、加拿大、纽芬兰等国签订引进合同劳工的协议。受这一政策影响,来自墨西哥的劳工人数高达500多万,他们在美国各地从事采矿、农业、纺织和运输等行业的工作。如果说政府引进合同劳工标志着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由严格限制向灵活放宽转变的开始,那么194312月,美国国会废除所有排华法案则是这一转变的继续。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和军事围困的同时,频频颁布难民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53年的《难民救济法》、1957年《难民逃亡法》、1960年《公平难民法》和1962年《移民与难民法》等。其中1953年法案是为东欧的政治难民制定的,1957年法案接纳了匈牙利逃亡者,1960年法案的安置对象是古巴革命中被推翻的亲美势力。当然,美国也实施了一些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法案,如19537月法令允许500名外籍孤儿入境。除了吸纳接受难民,1957年法案规定:凡是来美修业的学生、教授和技术人员,如果担心回国后受到迫害,则可居留美国,其配偶和子女亦可自由入境。1960年法案实施后,到1980年,美国共安置了80万古巴难民,他们来自社会上层,受过高等教育,经济条件优越,因而构成了西半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才流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茂信《1940198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美国的社会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以来,内地汉民族大规模移民实边,导致云南人口增长迅猛,对棉花、棉布、棉纱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民间资本借此大量涌入云南,进而催生众多商帮从事棉花、珠宝、玉石、生丝、茶叶的贩运。至晚清时期,活跃于云南大理市场的商帮、商人、商贩把外国来的洋货贩卖至内地,而且还收集、出售土货。各路商帮还把英、法等国需要的黄金、白银、黄丝、大锡、鸽、石磺等工业原料及山货药材、土特产品等主要运往缅甸、印度等地,尤其是腾冲商帮,其以贩运洋货、提供原料为主要业务,年出口黄丝迭30万斤。但英国于1886年把缅甸变为其殖民地以后,原来互通有无的商道,成为英国向西南地区倾销商品的通道。原来滇盐入缅,现在是缅盐反倾销于云南,输入云南的棉织品大量增加,输缅的中国土特产品呈现下降趋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主要对外商道被封锁,这反而给云南贸易带来了机遇,滇西成为进口棉花、棉纱转运的枢纽,进口棉纱、棉花量竞大幅度增加,出口生丝量竟亦有增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川滇桂各省商家鉴于海上运输棉纱的困难局面,乃转向缅甸,经云南陆路转运。云南腾越海关货检棉纱由1938年的18924担猛增至41022担,棉花由12472担增至15750担。进口货检总值由上年的国币200万元增至380万元。

——摘编自吴臣辉、周伦《试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商贸经济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至民国时期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影响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6 . 列表格是学习归纳历史的方法之一,以下是小方同学在学习英国历史时列的一个有关英国殖民扩张的表格。
时间事件
1600英国女王特许类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
16071733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521674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
17561763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7571765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


(1)根据表格,概括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
(2)根据表格及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英法七年战争中,法国战败,英国取胜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腊化文明”与希腊古典文明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但前者并非后者的纯粹延续。首先,它是一种混合文明,尽管希腊因素在其中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其次,它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具有统一特征,虽然各地各方面发展不一,呈多样性形态。最后,它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周边世界,从而最终沟通了欧亚非大陆古代各主要文明的源流。笔者认为,古代诸文明的孤立、封闭、阻隔只是暂时的、相对的,相互碰撞、交叉、渗透则是必然的。同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军事征服或商业冒险常会加快这一进程,而且在这一进程中,新文明的悄然兴起与前文明的路然隐退同样不可避免。然而,旧的文明不会死去,它的血流仍在新的文明中涌动。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明的形成、影响与古代诸文明的交义渗透》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希腊的代表国家(城邦),并描述其政治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对“同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军事征服或商业冒险常会加快这一进程”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2023-08-03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天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印记,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公元1世纪到12世纪,天花沿着阿拉伯商队的贸易路线穿过撒哈拉沙漠传播到了人口稠密的西非,而西非南部地区的天花是15~16世纪由葡萄牙人远征非洲传入的。从本·赛卡角到几内亚湾漫长的西非沿海地区是葡萄牙人掠夺黑奴的传统区域,私人船只通过贸易站和土著接触因此把天花传播到了美洲。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达美洲的传教士试图利用福音的力量来教化印第安人,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传教士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走访边远地区的印第安部落,成为天花传播的有力推动者。由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建立和外来移民的定居,美洲的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产生了混乱不堪的局面:毫无规则、杂乱无章的采矿城镇,拥挤不堪、筑有工事的港口以及散落四处的农村茅舍出现。这种群落环境的梯度和人口密度增加了天花病毒的传染烈度。天花大流行给西葡属美洲带来深远的影响,涉及人口、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和近代早期天花病毒在非洲和美洲传播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花病毒传播的特点及其影响。
9 . 大漆文明史既是一部中华工匠精神史,也是一部世界文明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神奇漆器和大漆文明的国度。从河姆渡与跨湖桥出土的漆物遗存看,早在8000年前中国人就已开始用大漆髹涂器物。除了史前、商周等漆器文明外,汉代与明代的漆器最为显赫与多彩,是中华漆器艺术的两座丰碑。相比青铜浇铸的繁缛笨重的器物,对于汉代人来说,漆器的轻盈飘曳满足了时代需求和审美向度。汉代漆器张扬的红与成熟的黑,为汉代人个性的展示提供了载体,也成就了汉代人的美学气场和精神世界。在明代,伴随皇家对漆器的喜爱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漆器再度成为中国人展示财富的物件。安徽漆工黄大成放弃科举功名,著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存世的漆工图书——《髹饰录》。

在中国,音乐、建筑、书法、绘画、家具等诸多领域无不受到大漆的惠爱,大漆甚至影响了哲学与诗学的发展。在海外,中国传统漆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文化的走向。从汉唐起,日本人就开始向中国学习漆器制作工艺。法国路易十四时期,中国的漆器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法国宫廷。在英国,诗人普赖尔对中国漆橱柜之美十分神往,家具设计师汤姆·齐平特采用中国福建漆仿髹漆家具,开创了具有中国美学特色的“齐平特时代”。

——摘编自胡玉康《中华大漆文明之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漆器大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大漆文明发展的特点,简述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逐步建立了两条贸易航线,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东非,再穿越印度洋到果阿和马六甲,进而向东至香料群岛,向东北至澳门和日本;另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然后向南向西航行至南美洲的巴西。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建立。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

材料二   15世纪至今,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并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如表所示)。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见,表现为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自由化、金融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世界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时期萌芽时期(15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
第二时期形成、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浪潮(从18世纪末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从19世纪末以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时期 稳步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第三次浪潮(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
技术革命)

——摘编自翟思成《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审视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中期葡萄牙海上贸易网络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