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9011930年间入境美国的移民达1821万,平均每10年为607万,但在19311940年间入境移民只有52万人,如果除去被迫迁离美国的45万移民,那么实际入境人数只有6.8万,是1820年以来的最低时期。而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美国参战后,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数百万青壮年奔赴战场后,劳动力不足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美国政府于1942年先后同墨西哥、加拿大、纽芬兰等国签订引进合同劳工的协议。受这一政策影响,来自墨西哥的劳工人数高达500多万,他们在美国各地从事采矿、农业、纺织和运输等行业的工作。如果说政府引进合同劳工标志着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由严格限制向灵活放宽转变的开始,那么194312月,美国国会废除所有排华法案则是这一转变的继续。

材料二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和军事围困的同时,频频颁布难民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53年的《难民救济法》、1957年《难民逃亡法》、1960年《公平难民法》和1962年《移民与难民法》等。其中1953年法案是为东欧的政治难民制定的,1957年法案接纳了匈牙利逃亡者,1960年法案的安置对象是古巴革命中被推翻的亲美势力。当然,美国也实施了一些具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法案,如19537月法令允许500名外籍孤儿入境。除了吸纳接受难民,1957年法案规定:凡是来美修业的学生、教授和技术人员,如果担心回国后受到迫害,则可居留美国,其配偶和子女亦可自由入境。1960年法案实施后,到1980年,美国共安置了80万古巴难民,他们来自社会上层,受过高等教育,经济条件优越,因而构成了西半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才流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梁茂信《19401980年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美国的社会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以来,内地汉民族大规模移民实边,导致云南人口增长迅猛,对棉花、棉布、棉纱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增加,民间资本借此大量涌入云南,进而催生众多商帮从事棉花、珠宝、玉石、生丝、茶叶的贩运。至晚清时期,活跃于云南大理市场的商帮、商人、商贩把外国来的洋货贩卖至内地,而且还收集、出售土货。各路商帮还把英、法等国需要的黄金、白银、黄丝、大锡、鸽、石磺等工业原料及山货药材、土特产品等主要运往缅甸、印度等地,尤其是腾冲商帮,其以贩运洋货、提供原料为主要业务,年出口黄丝迭30万斤。但英国于1886年把缅甸变为其殖民地以后,原来互通有无的商道,成为英国向西南地区倾销商品的通道。原来滇盐入缅,现在是缅盐反倾销于云南,输入云南的棉织品大量增加,输缅的中国土特产品呈现下降趋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主要对外商道被封锁,这反而给云南贸易带来了机遇,滇西成为进口棉花、棉纱转运的枢纽,进口棉纱、棉花量竞大幅度增加,出口生丝量竟亦有增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川滇桂各省商家鉴于海上运输棉纱的困难局面,乃转向缅甸,经云南陆路转运。云南腾越海关货检棉纱由1938年的18924担猛增至41022担,棉花由12472担增至15750担。进口货检总值由上年的国币200万元增至380万元。

——摘编自吴臣辉、周伦《试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商贸经济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至民国时期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至民国时期影响云南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3 . 列表格是学习归纳历史的方法之一,以下是小方同学在学习英国历史时列的一个有关英国殖民扩张的表格。
时间事件
1600英国女王特许类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英国与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
16071733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6521674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
17561763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7571765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孟加拉国库中夺走价值526万英镑的财富。


(1)根据表格,概括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
(2)根据表格及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英法七年战争中,法国战败,英国取胜的原因。
4 . 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几乎所有国家一同签订了《外交代表等级条例》,将外交代表分为三个等级:大使、教皇使节和圣使,公使,代办;并强调不论国家大小强弱,其外交家都享有在所派驻国首都的居住权,“三级外交等级”从而确立。维也纳会议(     
A.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外交主权B.完善了近代国际外交的规范
C.承认并确立了国家主权原则D.维系了欧洲各国的利益纽带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希腊化文明”与希腊古典文明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但前者并非后者的纯粹延续。首先,它是一种混合文明,尽管希腊因素在其中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其次,它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具有统一特征,虽然各地各方面发展不一,呈多样性形态。最后,它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周边世界,从而最终沟通了欧亚非大陆古代各主要文明的源流。笔者认为,古代诸文明的孤立、封闭、阻隔只是暂时的、相对的,相互碰撞、交叉、渗透则是必然的。同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军事征服或商业冒险常会加快这一进程,而且在这一进程中,新文明的悄然兴起与前文明的路然隐退同样不可避免。然而,旧的文明不会死去,它的血流仍在新的文明中涌动。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明的形成、影响与古代诸文明的交义渗透》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希腊的代表国家(城邦),并描述其政治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对“同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军事征服或商业冒险常会加快这一进程”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2023-08-03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十二铜表法》的最后,立法者们加上了简要的“补充" :前后制定的法律有冲突时,后法取代前法。这反映出罗马法(     
A.渗透了理性精神B.立法机构缺乏权威
C.遵循判例法原则D.限制贵族垄断立法
2023-07-13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天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印记,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公元1世纪到12世纪,天花沿着阿拉伯商队的贸易路线穿过撒哈拉沙漠传播到了人口稠密的西非,而西非南部地区的天花是15~16世纪由葡萄牙人远征非洲传入的。从本·赛卡角到几内亚湾漫长的西非沿海地区是葡萄牙人掠夺黑奴的传统区域,私人船只通过贸易站和土著接触因此把天花传播到了美洲。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达美洲的传教士试图利用福音的力量来教化印第安人,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传教士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走访边远地区的印第安部落,成为天花传播的有力推动者。由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建立和外来移民的定居,美洲的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产生了混乱不堪的局面:毫无规则、杂乱无章的采矿城镇,拥挤不堪、筑有工事的港口以及散落四处的农村茅舍出现。这种群落环境的梯度和人口密度增加了天花病毒的传染烈度。天花大流行给西葡属美洲带来深远的影响,涉及人口、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和近代早期天花病毒在非洲和美洲传播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花病毒传播的特点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长江上游距今4500年前的宝墩遗址,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高等级建筑群和基本合围的夯筑城墙。长江中游有数十座之多,其中石家河城址面积达120平方千米,如果加上区域内和周边的城址、聚落,总面积超过200平方千米。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其外围水利系统由11道坝体、山体和溢洪道组成,是世界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由此可以论证(     
A.中华早期文明的萌发B.聚族而居的生活状态
C.农耕经济的发展程度D.阶级分化的发展状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旅游主要是宗教朝圣之旅。16世纪,伊拉斯谟、蒙田等学者转而热衷于参观罗马、米兰等城市的古迹。

1718世纪,法国凭借“在知识与文艺上的统治地位”,成为另一个欧洲旅游胜地。同时,英国上流社会开创了“壮游”传统,这种游学型旅游以补充学校教育为目的,成为英国贵族子弟“获取智慧、提升品德”的新方式,其旅游范围遍及欧洲的主要城市。

19世纪,登山探险活动成为旅游时尚,“通过大山,热爱祖国”成为1874年法兰西阿尔卑斯山登山俱乐部诞生时的座右铭。同时,《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或彼特拉克、拿破仑等名人足迹所到之处,引起了游客的参观兴趣,催生了一批介绍历史建筑、自然景观和“度假村”的旅游指南。随着自行车和汽车的出现,自由旅游成为可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游客开始寻觅更为小众的旅游地以躲避人潮。1950年后,美国佛罗里达的海滨度假模式被复制到加勒比海地区,造就了新生的旅游季和洲际旅游等模式,来自欧洲、中东、日本、南非等地的游客人满为患。愈来愈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据[法]马克·布瓦耶《西方旅游史:16-21世纪》


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旅游现象,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等农作物;中国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等农作物,这些可以用来说明(       
A.美洲文明水平领先世界B.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C.地理环境影响区域物产D.各洲之间的文明交流频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