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苏联《消息报》社论称,苏联有将近50万妇女当选为地方苏维埃代表,有1700个妇女当选为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代表,有277个妇女当选为全苏最高苏维埃的代表。在美国,以1954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为起点,种族隔离制度在社会各方面被逐渐废止;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终结了种族隔离制度。这反映出(       
A.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被瓦解
B.平权运动在美苏两国得到发展
C.冷战使两大阵营间的斗争加剧
D.苏联女性地位得到实质性提升
2023-12-15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向全国征税,发展经济:为政令通达,方便军队调动,保证境内的物资流通,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在全国修建驿道;建立强大的军队,迅速扩张波斯帝国。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A.治理体系最终形成B.统治方式影响深远
C.中央权力走向强化D.君主专制受到挑战
2023-12-15更新 | 20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集中力量对德作战以取得战争胜利,苏联将自己布置在远东地区原用于防范日本的数十万兵力调回西线,日本在此时没有趁机进攻东线防守松弛的苏联,最主要的原因是(       
A.日本陷入中国战场巨大泥潭无力抽身B.日本对苏联心存畏惧感不愿此时进攻
C.日本担心受到反法西斯同盟军事阻挠D.日本在中国正面战场遭受到沉重打击
4 .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主持将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著作《万国法》当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翻译,其中包括和禁烟有关的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也包括强调国家主权的重要性的相关内容,林则徐翻译国际法的举措(       
A.标志西方国际法正式传入中国B.实现启蒙国人思想的社会价值
C.是林则徐禁烟工作的应急所需D.目的是论证海禁政策的合法性
2023-12-15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6年,为应对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出现的海上战争行为新问题,巴黎国际会议通过了《巴黎宣言》。这是关于海上封锁问题的第一个国际法宣言,被称为“第一个得到世界承认、并依然调节海上交战权利和中立权利的极其重要的国际性文件”。但其对封锁效力和违禁品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面对20世纪初日益紧张的国际关系,1909年英国政府召集国际海军会议,来规范战时海上的国际法规则,通过了《伦敦宣言》。关于封锁的规定包括:封锁的内容、通知封锁的方式以及确定商船是否知悉封锁的判定依据等问题的规定具体而完备,强调了交战国封锁舰队对中立国的责任。《伦敦宣言》关于战时封锁的规定,是对不同国家惯例的总结和调和,把它们法律系统化,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战时封锁规则。关于禁运品的具体规定:物品分为绝对禁运品、有条件禁运品、自由货物三类。它强化了交战国捕获绝对禁运品的权利,首次承认了中立国与敌国进行自由货物贸易的权利。英国参议院以这些条款将会弱化其海军优势为由而拒绝批准,美国等签字国也因此拒绝批准。一战爆发后,英国积极拓展交战国权利,尽可能地拓展禁运品种类;它频繁地在海上捕获中立国商船和货物。美国要求英国接受《伦敦宣言》作为海战法的建议遭到拒绝。

——摘编自王光伟《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1909年“伦敦宣言”探析》。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以来“战时海上规则的创制”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13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明朝时期的官僚系统包括监察系统在内的每一官员均受到监察,监察机构之间也要互相纠举,如科道之间,都察院与按察司之间等等,这样的制度设计(     
A.保证了吏治廉洁B.缓和了阶级矛盾C.加强了君主专制D.造成了冗官冗费
7 . 《潘秀才日记》是近年香港公开的档案资料,以下是潘秀才于1845—1858年间在两广总督衙署任文书时的见闻节选。据此可知,这些言辞(     
“今日徐总督在虎门江面的英舰上与夷人会谈。夷人又提入城一事,实乃可恶!广州城乃吾民居住之地,怎可让外夷居住。况夷人面目怪异,实乃妖类。”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十七日

“自徐总督从虎门回来之后,便多有奏折发往北京,想来应是夷人蛮横无理硬要入城。但我城中士绅商贾通力合作,抵制夷人入城,必能浇灭夷人气焰。”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四月十日

A.体现了清廷主权意识的觉醒B.带有华夷之辨的心理
C.反映出英国企图占领广州城D.体现乡绅团体的良知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化、弘治年间,徽州“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如:“许琏,歙县人,弘治、嘉靖年间客游淮扬徐泗之间”“黄崇德,歙县人,成化、嘉靖年间挟赀齐东……三晋关中人,推公为纲”“黄义刚,休宁人……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大行业,及墨、漆、油、纸等手工业品。成化五年(1469)“折色法”的推行,使商人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边关输粮,只需要用银买盐,极大地削弱了陕、晋商人的优势,徽商很快成为两淮地区的第一大商帮。徽商发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并通过“捐纳”的方式攫取官位,以跻身士绅行列。此外,徽商多为弃学从商,推崇“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经商之余也积极延师课子,在徽州兴办或者是修建书院,以至明清“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

——摘编自谢永平《明清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全世界融为一体的市场格局日渐形成。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刘灿华《近代徽商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徽商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徽商衰落的原因。
9 . 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元谋人和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特色,如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以彩陶和种植粟为主要特征,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以种植水稻和养蚕缫丝为特征,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等也各具特色。这反映出当时(     
A.中原地区长期居于领先地位B.中华文明具有多源特点
C.不同文化之间缺乏联系D.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程度
2023-11-2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为1962年10月17日英国发表的漫画:左边树上文字为USBASES(美国基地)TURKEY(土耳其)WESTGERMANY(西德)JAPAN(日本),右边树上文字为   CUBA(古巴),图中两人均拿着一本《HintsOnPruning》(《修剪技巧》)的书。画者意在揭示(     
A.美苏共倡和平共处B.冷战中美苏实力相当
C.美苏对话成为常态D.美苏对抗、关系紧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