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汉代早期农书记载,“区田法”“穗选法”"浸种法”等耕作制度和选种、育种的方法已在关中地区广泛使用。这些记载可印证,中国古代农业
A.耕作工具多样B.重理论、轻技术
C.注重精耕细作D.区域发展不平衡

2 . 材料   1931九一八事变后,起初日本政府和军部因顾忌国际社会的反响而保持克制,但.在经济大萧条中苦苦挣扎的民众热切追捧关东军,为关东军占领中国东三省欢欣鼓舞,在全国掀起了捐助国防费、捐献兵器及向前线寄送慰问品的热潮。在此背景下,当局认可了关东军的军事冒进行为。后关东军对中国东北的侵占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急剧膨胀,在对外扩张侵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军部通过控制媒体,宣扬对外侵略战争是建设王道乐土圣战。扩大甚至虚假宣传日军在海外的战果以蒙蔽民众;通过控制教育.灌输忠君爱国理念,驯化国民为了天皇、为了国家而舍生忘死。根据《国家总动员法》(19385月).在战争状态(包括准战争状态)下,出于国防需要,为了最有效地发挥国家全力,需统制运用人力、物力资源。据相关调查,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共造成约310万日本人死亡。其中,军人及随军人员等死亡约230万,平民死亡约80万。

——摘编自郭丽《试论二战中日本教育工作者的战争责任兼论国民的加害者及受害者角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民众支持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侵略对本国民众造成的危害,并谈谈你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认识。
2021-07-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思想家认为道德是实现理想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们都非常重视关于美德的讨论。在苏格拉底时代,人们普遍认为拥有美德靠的是出身,针对这一传统观念,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的知识从而具备美德。柏拉图则从整个城邦的角度考虑,提出美德应该具有理性、社会性和全民性,而亚里士多德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美德的践行。

——摘编自马躏非《古希腊艺术中的美德观》

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德观念在保有其追求美德与优长之意蕴的同时,逐渐深化了参与竞争、获取成功的内涵。这一趋向与当时法国教育、艺术领域以及各省学院中盛行以竞赛、展览和征文等形式鼓励竞争意识的现象相一致。启蒙时代的某些法国精英力图将本质上体现贵族精神的竞争意识转变为一种民族精神,从而实现社会改良之目的。他们希冀通过倡导竞争观念重塑法国人的道德风尚与精神面貌,并且推动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庞冠群等《见贤思齐、臻于至善:18世纪法国社会中富含美德的竞争观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思想家美德观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美德观念的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4 . 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中描写了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抛弃亲人入赘相府的故事。宋代的鼓词、诸宫调等民间伎艺中.还有众多描写书生抛弃固有的社会关系,“攀龙附风”的故事。这些故事折射出宋代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拜金主义遭到批判D.民间艺术崇尚虚构
2021-07-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有思想的学术作品,在介绍域外文明时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处处隐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用心,诸如西方国家怎样造船,怎样造炮。这说明该书
A.沿承了经世致用的传统理念
B.表现了崇信外来文明的炙热
C.营造向西方学习的社会舆论
D.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
2021-07-01更新 | 13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48年,上海申新各厂的棉纱产量比1947年下降30%。申新厂的创始人荣德生称:“事事限制,不啻无形之桎;层层苛税,何异万民之锁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统制经济体制逐步建立B.国共内战阻断市场流通
C.欧美国家扩大对华倾销D.国民政府盘剥勒索加剧
7 . 1924年,孙中山在谈论民生主义时指出:“俄国革命后至今日,对于经济问题还是要改用新经济政策………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是不可能的。”孙中山这段论述旨在
A.推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减少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C.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倡导建立世界反帝统一战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20世纪初,曾经称霸全球的大美帝国开始走下坡路,经济学家称英国这一时期在经济上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为“英国病”。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担任了英国首相,这期间为了医治“英国病”,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这项改革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撒切尔政府认为凯恩斯主义已经不适用于英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第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度大力进行企业的国有化改革,而现在私有化改革导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能够规范其管理机制、加强对公司运作的监督力度、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私有化作为撒切尔主义的一项核心政策,经历了由尝试性私有化向系统私有化转变的过程,与撒切尔夫人执政三届任期相对应,有如知下三个阶段:1979~1983年私有化尝试性阶段;1984~1987年私有化大发展阶段;1987~1990年私有化深入发展阶段。

——摘编白郭放等《英国国企改革对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控制经济和生活。于是国有企业便成为国家控制人力、物力的形式,刚开始见效颇快,国家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随着经济规模步扩大,全部采用统一计划指令来控制经济生活难度大。与此同时,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和消费也逐渐分离开来。集权管理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明确了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具体权利关系,从而国有企业主体具有利益地位,国有经济逐渐盘活。具体来看,扩大企业自主权之后,企业开始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由此也开创了国有企业独立经管的局面。

——摘编自何江川《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70~90年代英国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国有企业改革最大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9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骤然兴起。据统计,1953年全世界科研人员已经增加到40万人以上;同年,全世界科研经费超过了20亿英。这些数据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A.推动了各国科技走向均衡发展B.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C.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率先爆发D.拥有较充分的人力物力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雅典的公民大会真正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是在校伦改革之后。公民要定期参加公民大会,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在公元前7世纪的雅典,公民因经济上的困难而沦为奴隶的现象并不罕见。为此,梭伦
A.创立四百人会议B.实行陶片放逐法
C.调整了选区范围D.废除债务奴求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