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悉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地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动乱残局的人,一定是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1)根据材料一并结构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和梁启超思想的异同点,并指出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李贽《藏书》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四   今天的国学热是寻求大国崛起的民族自尊自强。历史有其必然的选择标准,符合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才能够经受住历史淘洗……如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当今的世界竞争,已不再是单一军备力量的较量,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也已成为重点,对我国而言,就是传统文化的复兴。

——摘编自肖楚楚《“打倒孔家店”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儒学成为“显学”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后期“显学”未受统治者重用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该观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新文化运动期间,资产阶级激进派对孔子的态度如何?维新派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对孔子不同态度的根源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3 . 1919年,针对林琴南对北大的质疑,蔡元培回答:“尊孔者多矣,宁曰覆孔?”并认为五常“则伦理学中之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而一切科学皆为增进知识之需,宁有铲之之理欤?”据此可知蔡元培(     
A.强调自由民主推动科学进步B.肯定了中华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兼容并包思想曾发生过动摇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三 变法扩大了封建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发达,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摧抑兼并、均济贫乏”的措施,不仅没能摧抑兼并,而且加重了贫乏的经济负担。变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很多重要城市的商业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       

                                             ——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求得“摧抑兼并、均济贫乏”?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2020-05-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为此,秦朝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A.朝议制度
B.丞相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杨维这样评价元曲的价值:“夫词曲本古诗之流,既以乐府名编,则宜有风雅余韵在焉。苟专逐时变、竞俗趋,不自知其流于街谈市彦之陋,而不见夫锦脏绣腑之为懿也,则亦何取于今之乐府可被于弦竹者哉?”这一评价反映了元曲
A.贴近生活,雅俗共赏B.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C.借物抒情,意境悠远D.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7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遣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尝博览夷书而得二事焉,不可以夷故而弃之也。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摘编自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得中进士,授官工部主事。529日,在《上清帝第三书》中,再次阐述变法的理由和步骤,提出富国、养兵、养士、练兵的自强雪耻之策。接着,又上《第四书》,正式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817日,创《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冯桂芬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冯桂芬与康有为二者思想间的联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10-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
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