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资治通鉴》记述:“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皆改之。’……其余所改,不可胜纪。”后人感慨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从中可以看出(     
A.汉族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B.改姓之人大多是官僚、贵族
C.古人反对血缘宗法观念D.北方少数民族完成汉化
2023-01-18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贫人问求富之术于富人。富人日:“欲学吾术,先去五贼(仁义礼智信)。”此亦愤世之言耳。若五物尽去,则必丧家亡身矣,何能富哉!……前三者,实富之贼;而后二者,乃富之翼也,求富者去其三贼,存其二翼可也。明代学者顾大韶的上述观点
A.对背弃儒家伦理的商业行为彻底否定B.表明他开始质疑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
C.反映出明代商业无序竞争的客观存在D.认为求富之道不应完全抛弃儒家伦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上)卷一“秦始皇”》中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郡县制开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B.秦朝首创郡县制,影响深远
C.郡县制不利于长治久安D.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据张瀚《松窗梦语》载:“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巨轶类书,成荟萃焉。海内商贾所资,二方十七,闽中十三,燕、越弗与也。至荐绅博雅、胜士韵流,好古之称藉藉海内,其藏蓄当甲诸方矣。”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

——摘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文化现象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该文化现象的主要社会阶层。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和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具有的社会转型的共同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