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晋士族是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社会阶层,是东汉士家大族势力发展的延续……东汉至西晋时期,世族在政治上发挥的作用显著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处于皇权的控制之下,不足以超越皇权。到了东晋时期,权力结构才发生了变化,门阀士族的势力得以平行甚至超越皇权,皇权政治从此演化为门阀政治。从东晋时期的史实来看,士族在这一时期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权益,不容皇权侵犯。与此同时,皇权也不容许任何一姓士族擅自废立。皇权与士族势力的均衡与共治才得确保统治秩序的平稳……淝水之战后,形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士族势力大不如昔,东晋政权也日渐式微,门阀政治呈现日趋崩坏之势……士族虽保留了很大的社会政治影响,但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已不复存在,门阀政治逐渐回归于皇权政治。门阀士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门阀政治时期,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南北朝后期,门阀士族已经显出衰落的迹象。至隋唐时期,终于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的理解。
2023-11-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C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朝代名称主要内容
汉朝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须向国家缴纳田租、人头税,服徭役、兵役
唐前中期租庸调制受田农民按户每年须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为“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为“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为“庸”
唐中后期两税法无论主户和客户,都编入当地户籍,依照财产的多少定户等;每户按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材料二: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免)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文书)榜(张贴)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摘自白居易《杜陵叟》

材料三:初定两税,货重钱轻……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矣。度支以税物颁诸司,皆增本价为虚估给之,而缪(错)以滥恶督州县剥价,谓之折纳。复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和市”,以巧避微文(法律条文),比大历之数再倍……赋役日重。

——摘自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时期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唐朝两税法的认识。
2023-12-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议会民主制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种主要形式。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7-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案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1689《权利法案》保证议会的立法权,国王无权废止议会通过的法律。
1694《三年法案》规定议会是常设性立法机构,至少3年召开一次。
1697《年金法案》每年拨出固定款项作为宫廷开支,长期不变。
1701《王位继承法》国王继承者必须是国教徒;国王未经许可不准出国;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
1832《改革法令》废除56个保守的“腐败选区”,在新兴城市新设40多个选区。

——根据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宪法将全部立法权赋予国会,总统能否决国会立法,最高法院不能代替国会立法,但能宣布违宪,不少国会议员也意识到,造成“帝王式总统”的原因从根本上不在于总统过于强大,而在于国会过于虚弱。

——摘编自赵可金《治理美国:国会的角色与模式》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议会斗争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斗争的实质。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分配,分析美国“国会过于虚弱”的原因。这些反映了美国中央权力机构运转中的什么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下的议会民主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斯帝国灭亡后,亚历山大继续领兵东进,在粟特遇到当地居民激烈反抗,尤其以地方贵族斯皮泰门领导的起义威胁最大。起义军曾一度收复首都,给远征军以沉重打击。亚历山大在中亚细亚征战两年,方将起义军镇压下去。……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另外,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掳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林汉达、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儿十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文明城市,分布在从地中海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最远的到达吉尔吉斯斯坦和印度。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大量的希腊手工工匠、商人、学者、医生、冒险家纷纷涌入这些东方城市,不仅扩大了希腊与东方的经济联系,而且把希腊民主政治的传统、希腊文化和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了当地人,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而东方的风格传统也日益渗进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认为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官职完全由贵族垄断。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废除世卿世禄制度。虽然各国要职大多仍由宗室、同姓或大族担任,但是官吏都不再授给采邑,而是领取实物俸禄。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岁举孝廉的察举常科亦初步建立。同年,武帝还诏举贤良、文学,并亲加策试。汉武帝还在京师建立了太学,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东汉中后期,随着豪强大族经济力量的发展,察举和辟召都为豪强大族所垄断。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是最高的权力机构,由前任国家长官及其他大奴隶主代表组成,掌握统治权。拥有批准、认可法律,批准当选的最高官吏,管理财政、外交、军事,以及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实权。屋大维执掌政权后,他保留了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公民大会、元老院和共和时期的官制,但这些官员的权力都被他逐渐架空。从公元前28年到公元前11年,屋大维三次改组元老院,缩减名额,限定财产资格,从中清除了不合格者,安插了大量亲信。帝国内各种官职和人员也都唯元首之命是从。

——摘编自曾兮筠《罗马帝国的衰亡与官僚主义》

材料三       西洋某史家曾把中国两汉时代的历史,与罗马比较,他说:凡罗马衰亡的原因,中国都有的。却有一件事,唯中国所有,罗马所无,那便是(官员的)选举制度。观此,便知选举制度关系之重大了。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选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春秋到东汉选官制度的变化,说明察举制在两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元老院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和帝国时代不同的地位,并分析其地位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2023-10-23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该体系使得国际汇率相对稳定,同时推动了国际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的进步。在国际贸易方面,贸易总额在1950—1973年的23年中,从600亿美元增长到5740亿美元。年均增长十分迅速,速度为10.3%。对于美国而言,通过发行钞票而不是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

——改编自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通过回顾国际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历史,有以下三点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一是支撑货币国际地位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货币发行国的综合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们至少有三次认为美元将丧失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但是直到今天,美元头号国际货币地位仍然稳固,而且享受着远超过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的市场份额。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金融规则.因时而变、相机抉择才是有效的应对之策。三是由本币充当主要国际货币,既享受权力(特权),也负有义务。

——摘编自赵庆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表现,并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格局的特点,并谈谈国际货币史给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也更加迫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欧洲实现联合的原因很多。冷战的国际背景是欧洲联合重要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则是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政治基础。一方面,残酷惨烈的二战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战争期间就进行了欧洲联合的实践活动,战争结束后又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合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1)依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所学,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和意义。
2023-08-04更新 | 10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C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棚户区作为上海平民的栖身立命之地,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严重困扰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为稳定秩序巩固统治,192810月,上海市政府组建了“筹建平民住所委员会”,着手勘定建筑地点,开始兴建第一平民住所。此后,市政府向市银行借贷兴建了第二及第三平民住所,为不少平民提供了较好的可供居住的场所。1935年,市政府成立平民福利事业管理委员会,并向沪西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借贷,开始营建平民村,进一步推动了上海住房救助事业的发展,但财政的窘困决定了市政府无法满足广大底层民众的居住需求。

——摘编自刘荣臻《近代上海平民住房救助与社区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提出“必须有计划地建筑新房,修理旧房,满足人民需要”的指示,住房重建计划被上海市政府提上议事日程。从1951年起,在借鉴以往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先后建成曹杨新村、控江新村等几十个工人住宅区,并配套建设诊疗所、公共厕所和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一五”期间住宅建设合计总投资额为1.54亿元,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与此同时,“自建公助”等住宅建设形式也大量出现。这些新建住宅不再集中在市中心,而是从市区向外辐射,星星点点分布在市区周围。此外,修理的老公房因价格较低,也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从而基本满足了职工及家属的住房需求。

——摘编自师吉金《新中国城乡居住条件的初始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解决平民住房问题的措施及效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市民居住条件改善的特点及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近代以来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共产党宣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深入推动国际工人运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命运。它直接指导了当时的国际工人运动,深刻影响了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新型国家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推动产生了世界上一大批工人政党。正是在《宣言》的指导和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由此,西方发达国家从19世纪晚期开始逐步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工人的医疗保障、失业保险、退休金制度等,使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摘编自杨金海《〈共产党宣言〉的国际影响与历史贡献》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2022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述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和改变人类命运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必由之路”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一位巴勒斯坦出身的美国学者赛义德指出:西方在很久之前就学会制造“他者”(THE OTHER),然后把他矮化、丑化、妖魔化;别人矮了,自己就“高”了,从而为打压、欺凌他人寻找意识形态基础。这种“矮化策略”又被称为东方专制主义,在古希腊时期就已见雏形。在希波战争中,要战胜敌人,形成所有希腊城邦都能认同的思想,于是希腊城邦代表着自由,波斯帝国代表着强权的“东方专制主义”由此出现。号称“西方史学第一人”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过一本记述希波战争的《历史》,在书中他严格区分“自由的”西方和“奴役的”东方,在很大程度上为希腊人战争的正义性提供了道义的支撑。

——摘编自钱乘旦著《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时期“东方专制主义”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东方专制主义”为例,谈谈你对历史解释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