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噍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
(5)材料五反映了黄宗羲的何种主张?具体措施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窑段灼传》

材料二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此制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016-11-27更新 | 183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赦中书省曰:“朕初以边戍馈饷势民,命商人纳粟,以浙淮盐偻之,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令既数年所输甚薄,军饷不供,岂盐价太重.商人无所利而然欤?尔中书其议减盐价,俾输粟于西河、梅川,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2020-09-15更新 | 108次组卷 | 31卷引用: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论语》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日:“富之。”日“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孔子的主张
A.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B.说明教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为仁政奠定物质基础D.反映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民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周代社会辨析》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地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 地方管理制度?有何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展,则在春秋战国之世。诸家的学术,当分两方面观之:其(一)古代本有一种和宗教混合的哲学。其宇宙观和人生观,为各家所同本。其(二)则在社会及政治方面,自大同时代,降至小康,再降而入于乱世,都有很大的变迁。所以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含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针对诸侯分裂势力,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向汉武帝陈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把国家统一、政治集权上升到天地之道的高度,促使汉武帝下决心彻底解决诸侯王国封土过大的社会顽疾。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材料四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有关社会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影响。
(4)材料四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5)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2020-12-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制度是什么?其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是什么?选官制度是什么?据材料四分析这一选官制度的积极作用。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年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谓之“钱荒”。对其成因,时人多有分析——李觐指出:“销一法钱,或铸四五,市人易之,犹以二三则常倍息矣……国失法钱,而民得恶钱”。曾巩认为:“夫释、老之徒,以铜为器……所增之器,有销钱而铸焉者”。沈括则说:“四夷皆仰中国之铜币,岁阑出塞外者不赀”。针对这一现象,在变法筹备阶段,王安石提出:“欲钱重”,“当修泉府(中央货币管理机构)之法,以收利权”。熙宁四年三月以后,在限额铸行和严抓质量的前提下,开始逐渐向全国各地推行新铸“折二钱”(可当两小钱使用)。在推广交子的主客观条件尚未成熟之时,王安石把出卖度牒(封建国家发给僧尼的身份证明,可免除地税徭役)作为缓解财政困难的权宜之计。但出于增收的目的,王安石放开铜钱出口;并放任民间以铜铸器,认为“铸钱不如铸器之利,又安以钱法为?”

——摘编自俞兆鹏《王安石货币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进行货币管理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货币管理改革。
2024-01-16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