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凤(鸟)最早为东夷族的图腾。夏商及西周时,华夏族等很多部落中也流行崇拜凤(鸟),商族的神话也以为其先祖与玄鸟有关。从考古文物看,长江流域的楚墓中也出土有很多凤(鸟)图案的绣品、木雕及帛画。这反映出(     
A.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变化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
C.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D.楚文化的发展具有滞后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田”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许多出土器物中包含其他古文化的因子:如折腹鼎、陶背壶等文物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拥有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的要素。这体现了(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3-02-27更新 | 351次组卷 | 56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西汉海昏侯墓葬,不仅出土了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还出土了骆驼造型的编钟架构件鎏金青铜钩,这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这反映了汉代(     

A.游牧民族的南下较为频繁B.南方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与骆驼
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先北方D.陆上丝绸之路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2023-09-21更新 | 616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四川绵阳市永兴镇二号墓出土了大量文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断代法可知,这是一座西汉墓。在木椁中部还发现了面积约5cm×5cm的纸片(下图),经鉴定,这些纸片的制造年代上限为汉文帝时期,下限为武帝初年。这一发现表明(       

A.造纸技术在汉代已得到广泛传播B.我国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D.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证据确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从考古发掘的文物上看,周初,地处边陲的几大诸侯国出土的青铜器,多是周王室的制品,少有封国的器物。迨至西周后期,封国器物不仅数量多,而且制作精美,甚至超过了周王室器物的水平。这表明
A.分封制促进了社会发展B.分封制度已经瓦解
C.诸侯威胁了王室的权威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2021-07-07更新 | 539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2年9月28日,中国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浙江温州朔门发现古港遗址成为会议亮点。该遗址发掘出8座码头等遗迹,出土沉船、瓷片、漆木器等遗物。该发现实证温州港是宋元以来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这表明宋元时期(     
A.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财源B.瓷器与漆木器是最重要的外贸商品
C.海外贸易非常繁荣D.温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记载出处
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十月一日庚子,孔子生《春秋·公羊传》,成书于西汉景帝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字中(仲)尼,姓孔,子氏……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前566年)《史记·孔子世家》,成书于西汉武帝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葬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

A.《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
B.《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
C.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
D.“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32次组卷 | 10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
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拼地可改种棉花、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将扎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径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