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6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类型都可以通过网络冲破国家疆域限制而走向世界,各样的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都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到展示的舞台。这反映出信息化(     
A.促进世界文化一体化B.推动了不同文明包容共生
C.对国家主权造成冲击D.提升世界人民的生活质量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3 . 下图是出土于乌尔(今伊拉克阿勒—穆卡亚地区)的文字泥板,存在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900—前2600年,它记录了时人向神庙交纳大麦的情况。该文字泥板可用来研究(     

A.古埃及的神话和文学故事B.种姓制度的历史渊源
C.古西亚的社会和生活状况D.字母文字的文化源流
2024-04-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723年,日本政府颁布《三世一身法》,鼓励土地开垦。公元743年,政府又制定了《垦田永年私财法》,允许新开垦的土地私有化。在这些政策的保护下,那些有实力的贵族和寺庙神社纷纷扩大私有土地,购买农民的土地或雇佣农民及流浪者进行耕种,这样就形成了日本的早期庄园。在庄园发展过程中,为了争夺农业资源及保护庄园利益,庄园与庄园之间经常产生摩擦和纠纷,甚至发生武斗。在初始阶段,参与武斗的往往是庄园里的农民,但由于常常耽误农活和农时,且战斗力低下,于是庄园主便选拔勇敢强壮的农民专门负责保护庄园,这些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专门进行军事训练和战斗,他们就成为日本最早的武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的早期武士不同于国家的军队和士兵,他们是具有私人性质的、为保护庄园利益服务的、忠于庄园主的私人武装。

——摘编自张如意主编《日本历史》

材料二   进入11世纪后,伴随着耕地不断得到开发,领主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并加强对农民的统治,纷纷加强庄园的武装力量。武士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领主一般以开发地命名,在本族或上层农民中纠集“郎党”,从而形成了早期的武士集团,这些领主自然也就成为武士集团的领袖。由于许多领主同时兼任着地方的郡守或多长,因此,武士集团不但担当着保卫庄园的任务,同时还是地方的重要武装力量。这些地方上的武士集团分别隶属于中央的某个大贵族或大寺院,于是在日本就形成了几个全国性的大武士集团,直接参与或影响到中央的政治。

——摘编自张如意《论日本武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日本早期庄园和武士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1世纪后日本武士集团的职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其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推断建造“浮动园地”的主要原因是(     
A.岛的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B.人口增长,耕地面积不足
C.肥沃的淤泥利于耕种D.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2024-04-30更新 | 143次组卷 | 79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体小说《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封面。有关伊斯坦布尔的回忆符合史实的是(     

A.见证了阿拉伯帝国的鼎盛和辉煌B.15—16世纪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C.中国的造纸术经此地传入了欧洲D.1世纪中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024-04-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1218年,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下图为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一个从大西洋沿岸到波兰,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庞大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这些地区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拿破仑的战争令欧洲从整体上经济凋敝,民生惨淡。大陆封锁计划的实施,让依靠海上贸易的英国难于度日,并且欧洲内陆同样遭受巨大的创伤。

——《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按时间顺序概述蒙古西征的三条路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2024-04-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双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说:“认真研读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伏尔泰在盛赞中国的同时也会指出这个帝国浮华背后潜藏的问题;孟德斯鸠在列举中国专制弊端的同时也毫不保留地对其科举、监察等制度表达了欣赏之情。”由此可见,伏尔泰与孟德斯鸠(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认为妥协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C.在改造社会理想上殊途同归D.对理性主义的过度追求导致思想禁锢
9 . 《孟子·万章》中载:“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而王阳明将“各适其性”与“随材成就”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据此可知,孟子与王阳明都(     
A.关注人的个体差异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定传统伦理道德D.具有反君主专制倾向
10 . 起源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周部族灭商后,自称为夏,称同姓诸侯为“诸夏”,也称最早降服于周的尧舜禹以及殷商的异姓诸侯为“诸夏”或“东夏”。至春秋时期,又出现“华夏”名称;至战国时期,除蛮夷戎狄以外,都纳入了“华夏”范畴。这可用于说明(     
A.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B.宗法观念促进民族交融
C.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D.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2024-04-29更新 | 30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