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650 道试题
1 . 下表为明代财政收入统计(摘自《明实录》),据表可知,明代(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B.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C.白银逐渐被广泛的使用D.政府财政来源扩大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就把土和壤作了明确区别,认为后者是为了“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战国时期进一步提出了“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瘠)”的辩证观点。这说明战国时期(       
A.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发展B.人地矛盾日益显现
C.粮食生产开始受到重视D.道家思想影响广泛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随着皇城墙被拆除,封闭的皇城被改造成了人人可以自由通行的开放空间,皇家坛庙园林也陆续开放为公园。1915年,北洋政府对正阳门瓮城进行改造,同年,展修京都环城铁路工程如期竣工,次年正式通车。这些市政工程便利了城市交通,促使北京的城市功能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1957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草案)》提出,北京要建设为现代化的大工业基地,对旧城改造的力度也要加大。在此背景下,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和圆明园等多处公园相继建成或开放。进入1960年代,“先生产、后生活”指导思想的延续,导致北京出现了基础设施缺口极大、违章建筑涌现、房屋居住条件变差、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相继推行了历史文化保护区带动旧城有机更新、商业开发带动危改等新方法,同时颁布了相关鼓励配套政策。这些新方法新政策高效推动了城市更新的实施,短时间内补充了生活基础设施短板,优化了城市功能与布局,也建设了一批国际化高品质功能区,为北京的财政收益和居民生活改善带来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马红杰《北京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北京城市建设”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宋代河北、河南、江苏及安徽地区书院分布情况表。其中丙最有可能为(       

宋代书院分布情况

(单位:个)

地区

数量

29

20

11

3

A.河北B.河南C.江苏D.安徽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指出:“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在战国、秦、汉时期就被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到魏晋南北朝时,其地位几已成为变相的封建,……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逐渐瓦解B.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澄清吏治
C.割据势力日益膨胀D.门阀政治是历史环境的产物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中记载:“晚唐以来商业中心的兴起至两宋而大盛,更促成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城市发展的新起点,即商业镇的出现。这些县以下的镇级聚落的发展,主要依托于自身的经济功能而不是行政功能。它们大部分是不设城墙的、在交通交汇处以手工业或贸易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下列关于“商业镇”的说法合理的是(       
A.巩固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与中国古代镇的功能一脉相承
C.有利于促进市场的繁荣D.宋代商业打破时空限制的结果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0年6月,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今后三年左右时间内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并做好土地改革、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肃清反革命、整党、统一战线、民族、文教等八项工作。这些工作旨在(       
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D.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康有为和孙中山的部分思想。二者的思想(       

康有为

根据《公羊传》中的“三世说”提出“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

孙中山

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
A.植根于近代政治变革运动B.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内涵
C.肯定了社会变革的合法性D.意在重建国人文化自信
7日内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开展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这一系列活动(       

年份

外交活动

2001年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6年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四国外长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

2013年

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

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A.致力于促进与周边国家经贸往来B.缓解了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矛盾
C.体现了与第三世界的全方位合作D.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科学研究的进步,是国家安全与福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同年,美国国防部将电子计算机转为民用后,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二战后,美国的科学与技术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致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的周期不断缩短。美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向高技术小企业提供贷款。按美国1954年税法规定,工业企业的科研开支可作为当年的生产开支,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扣除,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而提供的资金免缴所得税。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二战后,日本技术研发的大部队在企业,日本还建立了地方性开发机构“工业试验场”以及研究实验中心网,为没有建立技术开放机构的企业和小企业服务。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日本引进技术31729项,其中在工业现代化期间共引进技术专利14497项,支付外汇25.8亿美元。1978年后,技术引进范围也从欧美扩展到东欧、亚、非等地区。

——摘编自舒辉《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措施与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建设以恢复战争创伤、奠定发展基础为主要目标。为此,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了“一边倒”,在国家间关系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获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科技战略则选择模仿苏联,发展基础科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科技战略以研制军事“杀手锏”为主要任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侵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变为不结盟政策,韬光养晦:科技战略则提倡科教兴国,推动科技与各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谋求国家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科技战略则选择搭建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摘编自崔佳瑛《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对外关系互动演进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科技战略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二战后中、美、日科技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