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6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马克思曾在自己的某一著作中指出:工人的工资在整个工业生产产生的利润中占比很小,工人只要在每个工作日劳动很少一部分时间,就足以抵偿这点工资;在余下的大部分时间里,工人都是在无偿地为资本家工作,他们创造的价值也全部为资本家所得。这一思想(       
A.推动了工人阶级的觉醒B.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解释了唯物史观的内涵D.借鉴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都是由小国而走向统一的大国,最后成为广土众民的帝国。而希腊城邦因为地理条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各城邦公民关心自己国家的独立,在城邦制度巩固之后,各城邦相互独立,相互牵制,每一个城邦国家都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主权体。这样的城邦有利于发挥小地区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尽管城邦具有主权上的独立和政制上的差别,但是,古希腊人也自认为同属一个民族,都称自己是“希腊人”。在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局面下,奴隶制经济一般也是小规模的,不存在东方那种宫廷的大奴隶主,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与环地中海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徐爱国《西方法律思想史》

材料二   11世纪开始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有着与古典城市极其不同的特质。古典城市大多只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居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则不一样,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城市共同体是典型的公社制度。它是地缘共同体,成员多系移民,血缘关系退而为次。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纸契约: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亦即市民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市民们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并得到城市的保护。中世纪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对下(市民)负责而不对上(领主)负责。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1世纪以后兴起的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1870年和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关数据。据此可推知,该表内容应为(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A.所拥有殖民地的比重B.各自的工业产能占比
C.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D.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4 . 陕甘宁边区在边区、县级参议会和政府中实行了“三三制”,但在乡一级实行“议行合一制”(即行政与立法统一),并创造了“一揽子会”的形式。对此,李维汉曾给予明确地说明,乡村主要是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由地主代表农民,“于理不通,于情不合”。尤其是在乡长、文书等主要干部中,更不能强求贯彻“三三制”。这表明陕甘宁边区(       
A.多村管理低效率运行B.基层治理采取灵活方式
C.政府权力向地方渗透D.照搬苏联政府构成模式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乾隆十九年,陕西巡抚陈宏谋提到,榆林长城以北地区汉人和蒙古人“彼此相安,蒙汉不分珍域”,长城虽有倒塌,但无需修理。乾隆二十五年,山西巡抚鄂弼上奏山西杀虎口以北地区的情形称:“内地民人逐渐居住耕种,与蒙古错杂而处,历年既久,村落相望,遂与内地郡邑无异。这说明乾隆时期该地区(       
A.长城军事功能丧失B.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C.农耕文明优势凸显D.社会风貌逐渐趋同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上海正蒙书院是光绪四年(1878年)由上海邑绅张焕纶等创办,学生分为数班,即后来多级教授制,科目包括国文、地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诗歌等,后增设英法文、旁及体育,尤其注重德育。该书院(       
A.以学生道德的培养为核心B.是洋务派开办的实业学堂
C.具备近代学校的某些特征D.标志新学制系统全面建立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材料三: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享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摘编自王慧堤、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20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可以不夸张地说,美国于1917年参战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标志了欧洲政治时代向全球政治时代转变中的决定性阶段。”B“每天都有不满的呼声。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换受。”
C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围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D“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如表,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

材料二:美苏冷战对抗有非常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对立的意识形态是美苏各自在竞争中运用的旗号。贯彻始终和不断翻新的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构成了冷战的一个重要方面。冷战的另一个方面是它的自我控制机制,它们使得美苏无论怎样对抗和争斗,都不至于使地区冲突升级,不至于在彼此间爆发热战。

——摘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乔治·布什遵循具有帝国特征的单极秩序逻辑,体现了美国大战略的转轨,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摘自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一60年代美苏冷战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前单边主义战略难以泰效”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
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
7日内更新 | 123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7日内更新 | 126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