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矿业开发工作是从铁矿、煤矿开始的。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为了兴办洋务和北洋水师,制造枪炮、战舰和机器以适应防务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筹划发展现代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但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止,帝国主义者在华开办了许多较大规模的煤矿,外资煤矿产量占到了全国煤矿产量的83.2%。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矿产开发工作与整个国民经济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获丰硕成果;石油、天然气在保持东部开发区稳产的同时,西部地区和海域地质勘查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黄金地质勘查大丰收;铜矿勘查亦产生了新的突破;煤田地质勘查在陕、蒙、晋、交界地区发现并成功勘探了具有几千亿吨储量规模的神府、东胜煤田等一批煤田。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李林丹《中国现代矿业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中国矿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矿业开发快速发展的原因。
2021-07-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司法行政不分,地方官一人“萃地方百务于其身”。清代督抚作为各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身兼数职,权势大。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令清政府十分头疼,到了清末更为棘手。特别是八国联军入侵时,南方和长江流域13省拒不执行清政府宣战旨意,令满清当局深感椎心之痛。清政府决心改革地方官制,集权于中央。19079月,编制馆拟定出外省官制,对督抚权力进行重新分配。“以布政司专管民政,兼管农工商,以按察使专管司法上之行政,监督高等审判厅,另设一财政司,专管一省之财政,兼管交通事务”。鉴于地方督抚权倾势重,清政府采取频繁更调方法。如南方重镇江苏省的总督,“在三年之中竟更动四次,而巡抚也调了三任”。清政府的做法扩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导致在表面的平静下酝酿着更大的动荡。

——摘编自龚春英《清末官制改革与清王朝的灭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地方官制改革的影响。
2021-07-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3月,与奥地利的合并,改善了德国的战略地位。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插入德国境内,形成很大威胁。6月希特勒写道:“正如占领非武装区并进入奥地利一样,只有在我确信法国不会进军而英国也因此不会干预的时候,我才会决定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1938921日英法宣称,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拒绝英法的计划,即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英法将不再过问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929日,两个轴心国家和两个西方国家的首脑在慕尼黑会见,他们商定瓜分捷克斯洛伐克方案。当天晚上通过第二次英法最后通牒,将这个方案强加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捷克人则比较审慎小心,能够克制,他们屈服了。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特勒“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行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这一行动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1-07-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查士丁尼之前,有过三次编纂法典的尝试,但是这些法典的内容依然过于庞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对于查士丁尼来说,统一法典的编纂与帝国其他的措施,都是其重新恢复和统一罗马帝国政策的一部分,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法律。因而,查士丁尼上台伊始,立即着手法典的编纂。公元528,查士丁尼颁布谕令,任命十人委员会,命令他们负责根据以前的三部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编辑一部新法典,并使之系统化。529,法典编纂完成,命名为《查士丁尼法典》。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财富。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法律由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据《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高宗中期以后,府兵制逐渐衰微,而边境又屡有战事,边境军、守捉、城、镇等大量增加,常驻戍军逾十万人。当时征战和镇防的兵员多来自募兵。募兵平时没有固定的建制和兵额,当需要时,由兵部依据诏敕,责成州县召募,组成部伍,调往指定地点,由行军镇防的将领指挥,担负征战或军镇戍防任务。募兵名义上是自愿投充,实际上是召募与强制结合,不是名副其实的召募制,而是征募制。此后,由于勋赏不行等原因,百姓往往不愿应募,强制征召增多。中宗、睿宗时变为普遍勒遣。募兵选取的原则是产殷多丁,人才骁勇,装备由州县负责,不足自备。服役其间,免除其本身的租庸调和杂徭,口粮由中央政府供给。服役往返中的给养由沿途州县供应。募兵的服役期限在开元以前一般二或三年,但实际上很难按规定执行,往往被延长,甚至有少年从军,白发方归者。

——摘编自曹大为等编《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募兵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募兵制的特点。
2021-07-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1901年)早年在其舅父利奥波德一世的监护下接受教育,长期受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伯父威廉四世驾崩后,18岁的维多利亚即位为王。登基之后,同母亲分居,与舅舅抗争,具有一种专横独断的脾气、一种强烈固执的自我中心意识。在位期间,她创造了英国最强的“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当时英国的政治得到充分发展;经济几乎占到了全球的70%;英国的文艺界里涌现了如勃朗特、狄更斯等伟大的作家,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况。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犯罪率增高,童工问题严重,在位期间发动鸦片战争,加重剥削和压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这一切使强盛的“维多利亚时代”蒙上厚厚的阴影。1901122日,维多利亚女王在怀特岛去世,享年82岁。

——摘编自王文洁《一部维多利亚时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多利亚女王能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维多利亚时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人类历史演进的一个必经阶段,现代化意味着“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工业文明)的逐渐确立,……包含着整体的社会变动”。确立民主政治是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目标,这正如阿尔蒙德所指出的:政治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政治参与问题,即各种社会集团施加压力,要求参加政治体系的政策制定问题。塞缪尔·亨廷顿也认为:政治现代化意味着增加社会上所有集团参政的程度,以拓宽“政治参与面”,实现“政治参与的平等”。从世界历史上看,不同类型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现实国情的差异,其政治现代化的道路不尽相同,但大体来说有两条道路:其一是暴力革命道路,即通过武力斗争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推翻旧的统治秩序,确立民主政治。革命道路“会使社会付出沉重代价”,它往往是特殊历史情境下的不得已选择。其二是和平改革道路,即新旧社会势力在压力之下实现妥协,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在相对较长时间内逐步实施对传统政治制度的改造,最终过渡到现代民主政治。

——摘编自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根据材料。围绕“世界政治现代化历程”这一主题,提炼一个适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合理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4-19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革命期间,许多州都建立了独立的司法组织,但立法机关可随意改变法官的任期和薪金,干预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司法实际上从属于立法。直到1787年宪法实施后,美国才确立起司法独立制度。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不得任意将其免职;法官的薪金于在职期间不得减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不得受其他机关的干预。资产阶级法制在美国牢固地建立起来。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美国宪法有关司法独立的规定,深受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理论的影响。在汉密尔顿等人看来,司法部门只有不听命于立法和行政部门,才能主持正义,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与自由。美国的缔造者通过宪法使司法部门获得与行政和立法部门相当的权力和地位,并在行使其职权时不受行政和立法部门的干预。希望用司法对行政和立法部门加以约束,防止它们滥用权力。在世界法制史上,赋予司法独立原则以完整内涵并真正付诸实践的是美国。

——摘编自张璇孟《论美国司法独立的政党困境及其制衡之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司法独立制度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司法独立制度确立的意义。
9 . 由“咖啡热”到“下午茶”,英国大众流行饮品的变化折射出复杂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欧洲兴起势不可挡的“咖啡热”后,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了极大欢迎,英国亦“未能幸免”。1652年,希腊人罗塞在伦敦开设了首家咖啡馆,此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人们支付一便士即可入内,故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也因此成为颇有影响力的公共场所。

材料二   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于1675年、1676年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以打压咖啡馆内针砭时弊的现象)。进入18世纪后,“下午茶”在英国流行起来。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爱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风气)在(贵族)女性中的传播……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促进了茶的传播,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市场,逐渐与产茶国家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1690年,英国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英国输入茶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茶叶贸易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章才《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咖啡热”在英国蔓延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下午茶”流行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流行饮品变化规律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中叶,在葡萄牙亲王亨利的组织下,葡萄牙人已航行了非洲大西洋海岸的一半路程。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航行到了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东行,最终抵达印度西海岸,从而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与葡萄牙人开辟东方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也在积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坚信“地圆学说”的哥伦布扬帆西航,开辟了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521年麦哲伦率西班牙船队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新航路的开辟实现了欧洲人企盼已久的获得黄金和香料贸易的梦想。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