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68 道试题
1 . 1867年,英国通过“人民代表制度法案”,减少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1868年11月的大选中,自由党因获过半席位而组阁,结束了少数党屡次组阁的政治局面,确立了议会多数党组阁的政治定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政党政治日渐成熟B.人民选举权普遍实现
C.议会至上原则确立D.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2 . 雅典人认为,当个人利益与城邦利益相悖时,收受他人“礼物”的行为就可能会危害到城邦,“礼物”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贿赂”。为了应对这一危害,雅典人通过严刑峻法来预防“贿赂”的发生。这一举措(     
A.杜绝了官员的贪腐行为B.旨在维护城邦的利益
C.反映出官员腐败较普遍D.丰富了雅典法律内涵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文昌市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委托牧人放牧牛羊的条款确定了牧人获得的报酬为每年8库尔大麦,规定牧人不仅要补偿丢失的牛羊,对牛羊的产仔率负责,还要10倍赔偿私售的牛羊,并补齐因疏忽而产生的瘟疫造成的损失;还规定因自然瘟疫或旷野中的损失由牛羊的主人负责。这些条款(     
A.保障了契约双方的利益B.避免了公共财产流失
C.重视维护奴隶主的权益D.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4 . 纳芙蒂蒂是古埃及第18王朝阿肯那顿法老的王后,其半身雕像由德国的埃及考古学家于1912年在埃及挖掘出土,德国宣称拥有其所有权。埃及于1924 年开始就一直要求德国物归原主,但德国以雕像“太脆弱易碎”不能移动为理由,一直没有归还雕像。该雕像的命运(     
A.见证了民族解放运动历程B.呈现古代埃及文明的辉煌成就
C.反映出西方殖民主义强权D.体现了埃及文物保护意识提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邦联政府无力偿还内债,纸币急剧贬值,人民负债累累,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各州润纠纷频起,邦联政府禁不能止,令不能行。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派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认为当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碍“联邦的谐和”时,应由中央立法,任何州的法律被认为违反联邦宪法时,中央可以否定。州权派坚持州权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则。虽然同意中央有权规定通商和税收,有权对不服从中央的少数州采取行动,但要求中央权力在行使前必须经若干州的同意。

——摘编自张芬梅《美国1787年宪法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妥协的产物》

材料二 1875年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当然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因为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麦克马洪总统企图恢复君主制没有成功,不得不宣布辞职。19世纪末,法国虽仍相继出现了两次君主复辟运动,但都归于失败。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 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1)根据材料一,指出“联邦派”与“州权派”争论的焦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争论”的结果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后期法国“君主复辟运动”连续失败的原因。
6 . 在创作《共产党宣言》的时期,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马克思与恩格斯亲身领导并参与了这些伟大斗争,掌握了斗争的第一手资料。恩格斯为了准确了解工人情况,深入工厂车间二十余月,考察工人阶层的生活、生产状况,了解他们的苦难、斗争和要求。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     
A.为工人运动指明正确方向B.促进了无产阶级的联合
C.具有人民性和实践性特征D.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
7 . 16世纪的西班牙法学家维多里亚认为,海洋、河流、港口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对任何国家开放,鱼类、珍珠和黄金皆可由先占者自共同所有的河流、海洋中获取。这一观点(     
A.尊重了民族国家的主权B.利于维护西班牙的殖民利益
C.蕴含着自由贸易的主张D.打击了荷兰的海外殖民霸权
8 . 有文献显示,在1558年至17世纪末,有8000多本图书从西班牙运往西印度群岛,考虑到走私因素,这一数字大概要增加10倍。大量的经典作品和基督教文本被逐渐翻译成印第安语言,进入到当地社会。这反映了(     
A.欧洲殖民模式转变B.拉美多元文化并存
C.殖民者的文化入侵D.全球经济联系加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设计划项目。在工业化方面构成基本任务的建设项目有: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项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项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除此以外,加上农林水利、运输邮电、文教卫生等。(二)工农业产值及各主要部门的发展指标。(三)教育和人民生活的计划安排。(四)三大改造的计划安排。(五)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额五年合计为427.4亿元,其中,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8.2%。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是1:9。

——摘编自赵梦涵《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税收史论纲(1949—1991)》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五年规划(计划)”也在改革创新中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优化。从“六五”计划开始,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1990年12月25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三届七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5 年9月25日至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摘编自张同乐、陆军恒《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9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0 . 20世纪50年代,“两弹一星”研制工程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工作者扎根于此,争分夺秒、埋头苦干,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强国的目标奋进,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协作和大力支援下,核武器研制事业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一成功主要得益于(     
A.苏联技术的大力支持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D.科研工作者的家国情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