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时候起,中国社会便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便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这是半个世纪前历史学家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种解说。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发表论文,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这种“沉沦”和“上升”是同时并存的。这是历史学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又一种解说。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历史是“沉沦”还是“上升”?》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2 . 陈独秀著文指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对这一说法的正确解说不包括
A.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思想状态
B.完全忽视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C.是其宣传民主科学的依据之一
D.推动探索活动进入学习观念阶段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历次工业革命驱动因素的一种解读模型。该模型意味着驱动工业革命的六大类、诸多项因素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推进工业文明的演化。

——摘编自余东华《工业革命的驱动因素——对人类工业文明演化的多维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工业革命的开展,任选其中两项“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驱动因素,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4 . 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历时111年,共历经六代君主(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詹姆斯一世的专制统治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削弱王权保留了王位世袭
C.共和政体是英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D.英国国王的行政权转移到了责任内阁手中
2024-02-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康有为《自编年谱》光绪二十一年记载:“时翁常熟(翁同龢)以师傅当国,憾于割台事,有变法之心,来访不遇,乃就而谒之。”对此准确的解读是(       
A.救亡图存成为两人共识B.再现了变法开始时的场景
C.康有为官职高于翁同龢D.翁同龢是维新派代表人物
2024-02-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载,唐永徽元年(650年),雍州等地爆发蝗灾后,按制,“里正需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尚书省)”,经门下省“取裁”,上报皇帝,再经“细勘”“检覆”,最后于永徽二年颁旨“以正、义仓赈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朝(     
A.救灾体系规范严谨B.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施政规范
C.义仓设置以民为本D.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
7 . 对如图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程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经济地位的下降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C.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D.美国实力的不断增强
2023-12-0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3-2024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8 . 新情境下面为不同时段《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综合国力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B.“左”倾思想阻断了中美外交突破
C.意识形态外交始终影响中美关系D.中美关系在矛盾斗争中向前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
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
后晋936—947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
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
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2023-07-10更新 | 126次组卷 | 37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川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