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首先是一次生产力的全面革命,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在工业地区,新的城市纷纷诞生并不断膨胀。农村人口在全国的比例和农业在经济中的比例都降到次要地位。政府颁布一系列法案,如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1844年《工厂法》、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公共卫生法》等。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2%。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聚集,而且也引起城市建设的发展,包括城市交通、城市公共卫生以及城市房屋建设等等。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过程。1978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19781995年乡镇工业突起,外资流入工业企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19962013年外资和城镇建设共同带动了重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2013年以来城镇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化。轨道交通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化的电讯、信息、互联网、物联网通信信息基础设施与水电煤气的公用基础设施在城市普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城市建设领域开拓创新和艰辛探索的结果。

——摘编自倪鹏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对应时期英国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对应时期英国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国家时期,治国犹如治家,以安定、和睦为先。在当时的社会结构下,社会的每一分子通过血缘关系这一纽带联系在一起。礼之用,和为贵”,诸子百家均认为社会成员之间应和睦相处,不争、讼。自汉代独尊儒术以后,孔子所说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观点,“成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一以贯之的基本诉讼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的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成为千百年来司法活动和诉讼实践的行动指南......""无讼理想的渊源也包括天人合一的理念,天人感应相通,合而为一,天道自然和谐的秩序应该为社会秩序所效仿。

材料二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秩序的井然有序是为政者追求的目标之一。中国古代社会亦然。统治阶级鼓吹构造一个无讼、狱空的理想社会,从具有神秘色彩的《周易》所谓的,终凶”,到后世一以贯之的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忍让、不争,都极力反对争讼。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无讼的目标,采取各种手段劝民息讼。清代某地地方官的《劝民息讼告示》说:“本府不忍见你如此,所以苦口劝你”,若进行诉讼家产先已典卖空了,你的身子先已折磨坏了”“抽杖收卡”“败了身家,送了性命。此外,审判程序严格(形式化)、诉讼成本高等,也是劝诫民众息讼的理由。调处息讼是州县官的政绩和大计(考察地方官)的重要指标。因此州县官对于自理案件,首先着眼于调处,调处不成时,才予以审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建峰《古代民事司法领域怜贫扶弱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无讼”理想的思想渊源及其产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官员热衷于追求“无讼”的原因及其常用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闲职的存在是对经济和效率的阻碍,也变成了一种政治手段,政党间回馈其支持者的方式,这成为闲职虽然冗赘但是无法飞出的原因,(英国)公职规模也在1821年达到27000人。”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国王赐官制B.两官分离制C.政党分肥制D.常任文官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也被称为”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研究生理学的初心是为了绘画。他先是刻苦钻研人体结构,然后掌握了人体解剖方面的知识,从而从解剖学入手,通晓了人体各部分构造的秘密。他是第一位伟大的医学插图描绘者,最早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就是他画的。他引入透明法、切面法、扩展法等有效方法来显示解剖结构,甚至运用三维阴影法,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达・芬奇还发现了人体血液的功能,指出血液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即血液是不断循环的,且具有新陈代谢的作用。达・芬奇研究心脏,指出心脏有四个腔,他画出了复杂的心脏瓣膜,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老年人缺乏运动容易引起动脉硬化。这一成果后来被英国科学家哈维证实和发展。

——摘编自宁英明《达・芬奇一人类的不朽传奇》


(1)根据材料,概括达・芬奇在生理学上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达・芬奇取得生理学贡献的原因。
2021-07-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处于分裂制据状态,国人对中央政府无法寄予厚望,转而以地方自治的模式谋求国家统一。省宪制定是联省自治运动的重要标志,湖南省是第一个开始制定省宪法的省份。192112月,在湘军总司令赵恒锡的支持下,湖南省宪法草案经全民投票通过,并于192211日正式实施,此后湖南省举行省议会选举和省长选举。湖南省之外,四川、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江西、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也相继提倡省自治与立省宪的活动。一直到19267月,湘军将领唐生智宣布废除省宪、解散省议会,喧腾一时的联省自治运动画下休止符。

——摘编自赵兴胜、徐畅等著《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联省自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省自治运动失败的原因。
2021-07-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8年10月6日,康有为在香港接受了当时香港最大的英文报纸《德臣报》的采访。政治经验严重不足的康有为,在采访中对慈禧太后大加攻击,称慈禧只是个妃子,光绪帝已经认识到她不是自己真正的母亲,又称光绪帝对自己如何信任,夸大他本人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还称光绪帝已经给他密诏(实为康有为自己改窜或自拟的密诏),要让他去英国求救,恢复光绪帝的权力。采访文章在《中国邮报》和上海的《字林西报》刊出。彼时慈禧正有废帝之心,而朝中刘坤一等大臣为保全光绪帝正竭尽心力。康有为的一面之词,简直是火上浇油,慈禧据此可以认为光绪帝通过康有为与外国人勾结。这个采访,对正被羁押于北京的光绪帝极为不利。张之洞看到采访后,大为震怒,发电给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蔡钧:“此报流传,为害甚烈。望飞速电嘱上海道,速与该报馆并领事切商,告以康有为断非端正忠爱之人,嘱其万勿再为传播……”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前后诸政事》


(1)根据材料,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的表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爷(丞相、宰相)是百官之长,是官僚集团和士大夫的领袖,是古代中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务,处在官僚组织的顶端。皇帝在很多国事上须倚重相爷,需要其辅佐,因此相爷一直伴随在皇帝的左右,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因而在汉朝建立以后,相爷与皇帝的关系就十分微妙。在古代中国,尽管大部分相爷尽职尽责,但他们还是屡遭打压。到朱元璋时期,相爷终于寿终正寝

——整理自张星久《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一兼论官僚组织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等

材料二  在英国,政府成员大部分都是议员,也会是议会多数党的成员,因此,这个体制就为行政集权创造了条件。自从英国的政党制度完善以后,实际上通常不是内阁对议会负责,而是议会对内阁负责,不是议会监督政府,而是政府监督议会。英国首相是全国最高的领袖,兼文官的首领、财政部首席大臣和内阁主席,同时又是政党的领袖。他既是行政领袖,又是政治领袖。多年来,一些学者和政治家都认为,英国的内阁制早已向首相制政体发展。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丞相与近代英国首相权力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英两国政治体制变化的影响。
8 . 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士兵大多来自两广,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是广东人,清朝方面一般也把太平天国军队称为“粤匪”。然而即使是鼎盛时期的太平天国,其疆域也仅仅限于长江中下游,始终没有到广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广东沿海开埠时间早,拜上帝教基础差B.广东地区经济富庶,缺乏造反土壤
C.广东的清军长期和英法斗法,战斗力强D.太平军小农意识强,封建思想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殖民地时期,美国存在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但主要是小规模农户经营。独立战争以后,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家庭农场开始得到较大的发展。总统杰斐逊将公有土地分成大块,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推动农户建立家庭农场。南北战争时期,政府把土地作为报酬赠给了参战的士兵,加上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农场数目大为增加,1860年的204.4万个增至1914年的644.7万个。

——摘编自刘志雄等《美国农场变迁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农业公司产生于19世纪末,展开于20世纪初的新政时期,兴盛于民国时期。据统计,近代中国的农场仅有几百个,其所拥有的耕地在全国耕地中所占的比例极低。近代中国的农业公司和农场以出售产品、牟取利益为生产目的,虽然总体上具有资本主义经营的性质,但在具体经营手段中不乏沿用封建主义的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租佃制度,且机械化程度极低,多采用畜力和半机械化农具。虽然近代中国的农场较为落后,但其可利用现有较多的农业改良知识和信息,以及相对充足的资金,引进、采用乃至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推动传统农业的转型。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美国农场形成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美国农场相比近代中国农场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中国传统农业实现转型的途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尔赛体系具有不可克服的脆弱性。在该体系中,战胜国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对欧洲领土进行划分。民族自决原则是美国从外移植到欧洲大陆上的,它虽获得了一些民族的欢迎,但”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就必然会顾此失彼,矛盾百出”在欧洲领土被划分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已确实证明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朝气和最为强大的种族之一的德国人,竞由一批小国所环绕,这些小国有许多是由先前从来没有为自己建立过一个稳定的政府的人民组成的,他们包含着成千上万喊着要同自己的故土重新统的德意志人。”协约国认为德国及其盟国要对战争负全责,在对德战争赔款上,协约国把一切能拿走的德国财富几乎都“拿”走了,一时不能拿走的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拿走,这使《凡尔赛和约》成为最具掠夺性的和约,也使得凡尔赛体系更加脆弱。

——摘编自万楚蛟、高英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1)根据材料,概括凡尔赛体系具有脆弱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体系的消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