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家”与“门户”的理解远非局限于个体家庭,家史编撰讲究“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由是纪其先烈,贻厥(留给)后来”。在家史撰修内容方面,也注重人物风韵神貌方面的描写,如“颍川李府君,頵頵(头大的样子)如玉山”,意在显示士族们的性情和风度。这反映出当时(       
A.家族门第观念日益凸显B.儒家伦理的现实影响力增强
C.治史思想的经世化转向D.文学逐步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2023-03-08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6年,日本绕开美国与苏联签署联合宣言,规定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并恢复外交关系。次年,双方互派大使。1960年,日本同美国签署《日美共同合作安全条约》,有条件地允许美国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这一时期,日美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滞胀”促进美国调整亚太战略B.资本主义阵营逐步出现分化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冲击两极格局D.冷战思维在亚太地区的渗透
3 . 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正统”是英国的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是最有力的手,而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认为国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德国工业快速发展。这反映了(    
A.殖民扩张推动德国跨越式发展B.国家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趋势
C.德国容克贵族集团封建性浓厚D.自由主义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
4 . 2021年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于11月2至3日在北京举办,会议回顾了金砖国家推动落实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体系的投票权和份额改革,还深入参与国际贸易、投资、气候变化、税收、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准则的制定。材料意在说明金砖国家(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B.已成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成员
C.承认世界文化的多元化D.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5 .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南非的120家重点企业中,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企业大幅裁员。这些企业涉及建筑业、矿业、工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林木业、造纸业、汽车业及物流业等多个行业。这说明(     
A.发展中国家须重视经济安全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两面性D.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下,自由的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自由流通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利益。然而,“资本自由流动未能帮助各国实现‘最佳’投资,最具收益的投资不是给所有人,而只是给投资者带来利益",且这种"更好的"投资是以当地工人恶劣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福利的削减为代价换来的。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B.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C.使各国经济水平得到普遍提升D.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雁门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於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

——《史记》

材料二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

材料三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

——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存在的隐患。列举汉代统治者为消除上述隐患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指出清朝治理西南的政策趋势。
2022-06-25更新 | 245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世界各地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上图可以用来解释(     
A.英国率先进行生产变革的原因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力
C.西方列强开展殖民扩张的原因D.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
9 . 汉代以来的儒家认为中国就是中央之国,中国处在天下的中心,洛阳则是中心的中心。“洛州无影”便是洛阳天下之中的象征。刘宋时期沙门慧严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印度在夏至日的时候,树木是没有影子的,而洛阳在夏至日时树木有影子的。材料表明(     
A.儒家思想地位受到佛教挑战B.“三教合一”趋势不断加强
C.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D.中国成为佛教中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1973年,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长期繁荣,刺激了欠发达地区的劳工大规模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严重萎缩,影响了国际人口迁移。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相关统计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以德国为例,1961年,德国(联邦德国)的外来人口(累计)不到68.62万人,占德国总人口的1.2%;到1997年年底,德国的外国人口为730万,占德国总人口的9%。德国最大的移民集团是土耳其人,有197万,来自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移民有92万,意大利人有56万,希腊人有35万,波兰人有29万。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技术移民剧增,并呈膨胀之势。有人这样描述这一股移民潮:“哥伦比亚的知识分子前往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古巴医生到南非;南非护士去英国和新西兰;新西兰博士后赴加拿大;加拿大科研人员到美国;法国金融交易员去英国,法国年轻科学家去美国;中国香港的工程师赴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印度信息技术专家前往德国和美国。”

——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及影响二战后移民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