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书院的繁荣,不仅表现在数量大增、规模扩大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备及教育传导、藏书、刻书、祭祀学派祖师、经营田产等成为书院的主要事业,表明书院已经成为一个功能完全并且可以独立运作的文化组织;内部的职事设置日趋合理,基本形成研究教学、行政管理、财务后勤、学生自治等相互联系的几大条块,说明书院的组织管理已臻完善;各书院开始制订并执行学规、规程、揭示等不同名目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自身行为,宣示自己追求的目标与学术文化主张。这种自觉的举措,是书院制度走向成熟并最终确立的标志。

——摘编自邓涛《宋代书院的发展及其与官学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私塾和书院,都是士大夫准备科举的场所,在洋务运动兴起以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近代新式学校。旧的学堂不能适应洋务事业的需要。创办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西艺”为主。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所,他们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摘编自努尔古丽·麦麦提《浅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书院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宋书院与洋务派新式学堂的不同。
2 . 英国学者伊恩·肖克在《地狱之行1914—1949》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欧洲,欧洲在“二战”中险些毁掉自己,它最终存活了下来,但变得迥异于前。导致欧洲“迥异于前”的根本原因是(     
A.大战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大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C.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空前壮大D.多极化趋势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0~1870年,法国政府大力支持铁路建设,并带动了各种与之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机车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和车站建筑业等。同时铁路里程由1830年的38公里变为1850年的2083公里,到1870年达到17929公里。随着铁路网的逐步建成,农民“已经懂得了一些外国的竞争,机器的使用,生产成本的高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使得法国“朗格多克布满了葡萄园,北部平原种满了制糖的甜菜,城市的四周都是菜园,诺曼底、夏罗菜、莫尔旺等地区都专门从事畜牧业”。据统计,最初建在城郊或人口稀少之处的各个火车站,都很快成为人口繁居和货物集散之地,并逐渐成为新城市的中心。总之,这一时期的铁路建设深刻地改变着整个法国的面貌。

——摘编自汪建丰《略论1830——1870年法国的铁路建设》

材料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围绕铁路发展如何与国民经济相匹配以及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实现铁路的对外开放等问题,中国铁路行业由“放权让利”起步,进入改革初探期,逐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铁路发展模式。随后通过“大包干”的实行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试点,依靠科技创新和改进施工技术,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1996~2000年,中国新建了5340公里的新线和2580公里的既有线复线,同时完成了44公里既有线的电气化改造。

——摘编自曹文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铁路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0~1870年法国铁路建设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近代法国和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启示。
4 . 1967年11月,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下表所示为当时两国政要对此事的表态。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政要表态
英国首相威尔逊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就极难恢复
法国总统戴高乐有朝一日,英国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之一),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
A.领导人意志决定国际关系走向B.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
C.欧洲经济一体化潮流无法阻挡D.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巨大挫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61年,法国官员访华时表示,中法建交必须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陈毅外长回答说: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胜利为止。这说明中国致力于(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支持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C.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D.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023-02-22更新 | 736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律·断狱二十七》载,“诸妇人怀孕,犯罪应拷及决杖、笞,若未产而拷、决者,杖一百⋯⋯产后未满百日而拷、决者,减一等”。由此可知,唐律(     
A.维护了下层民众利益B.定罪量刑具有随意性
C.体现了礼法合一趋势D.带有一定的人文关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宋熙宁变法禁止民间酿酒,并设立官酒库卖酒。各级官府从民间选取有才艺之女子加入乐籍,成为官妓。官酒库于城内设酒肆并命官妓坐肆作乐引诱民众饮酒,设法卖酒。在一般的酒楼,为客人歌唱侑觞的则是自由的民间私妓。材料表明宋代(     

A.酒业富于娱乐的特色B.官营工商业占据主导
C.文化世俗化趋势明显D.政府为谋利重视商业
2023-05-16更新 | 308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是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游牧民族在冲突中一度取得优势,甚至消灭农耕世界的政权,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治版图,但在两者的冲突中,农耕世界稳步扩展,游牧世界日趋缩小是基本趋势,这是因为(     
A.游牧民族军事优势逐渐丧失B.游牧民族不擅长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
C.农耕世界在技术、组织和文化上的优势D.自然地理条件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不利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家”与“门户”的理解远非局限于个体家庭,家史编撰讲究“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由是纪其先烈,贻厥(留给)后来”。在家史撰修内容方面,也注重人物风韵神貌方面的描写,如“颍川李府君,頵頵(头大的样子)如玉山”,意在显示士族们的性情和风度。这反映出当时(       
A.家族门第观念日益凸显B.儒家伦理的现实影响力增强
C.治史思想的经世化转向D.文学逐步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2023-03-08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000年时,苏格兰人习惯起名“马尔康姆”,法国南部习惯起“雷蒙”,波罗的海地区习惯起“赫尔曼”,都反映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地方保护神;但是14世纪欧洲男孩们的名字大多是流行的“约翰、威廉、托马斯和亨利”。这种起名的变化最可能(     
A.主要源于欧洲王权国家的形成B.体现了基督教会强大的影响力
C.说明欧洲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强D.与欧洲十字军的东征紧密相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