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极端的年代1914—1991》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每一部分都和全球性的组织体系密不可分,但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中间的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似乎开始停顿。《新全球史》指出:传统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当大萧条引起的不幸要求政府采取行动时,一些政府平衡预算、消减公共支出的方法反而恶化了大萧条的影响。这表明
A.变革经济思想成为时代要求B.多边贸易体系无法适应发展
C.现代国际金融具有一定风险性D.战争彻底破坏了世界贸易体系
2 . 1929年,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上述举措
A.巩固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B.受到了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C.加速了传统货币体系的瓦解D.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 . 1993年至1997年,上海先后架起杨浦、徐浦两座大桥和延安路越江隧道复线,开通运营地铁1号线。另外,还建成了城市内环路高架系统和外环线工程,以及沪宁和沪杭高速公路。1997年10月15日,浦东机场举行隆重开工仪式。下列各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完善
B.上海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C.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D.有效地解决了城市道路拥堵的现象
4 . 中国古代实行的赋役制度、中国近现代实行的关税等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赋役制度
秦朝田赋、口赋、徭役
汉朝田赋、人头税(分为口赋、算赋)、徭役、财产税
隋朝租调役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
宋朝方田均税法、募役法
明朝一条鞭法
清朝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28年7月,美国首先同中国订立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又规定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即美国在中国享有最惠国待遇。随后,南京政府陆续同德、挪、比等11国缔结了“友好通商条约”或“新关税条约”。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发展趋势。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1985年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的原因。
5 . 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2021-09-27更新 | 4223次组卷 | 39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清末建警开始,历届政府当局都在不断加强警政建设,持续进行的警政建设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也在寻求更广范围的改革。1923年,国际联盟出于侦察拐骗妇孺案件的考虑,向各国“劝用”女子警察。一批最早在思想突破禁锢或为生计所迫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女性,成为中国最早的职业女性,且其职业范围呈现日趋扩大的趋势。

1931年,根据南京国民政府内部的命令,首都警察厅开始先行试办女警,并令中央警官高等学校酌收女生。女警职责主要针对女性调查户籍、检查行李以及救护妇孺、维持风化,必要时配合男警进行要案侦探。举办女警被提上日程后,相关的训育及时跟进,无论是训育方式还是训育的内容,都有比较明确的指向。

——摘编自孙静《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警政改革视域下的女子警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警察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女性警察改革的特点。
2021-06-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秩序,美苏两大战胜国成为新世界秩序的主宰,并按照自己的利益划分了世界范围,但东西方冷战很快成为此后近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旋律。今天看来,虽然冷战时期在朝鲜半岛和印度支那进行了残酷的局部战争,但世界秩序相对稳定。究其原因,除了核平衡的形成阻止了美苏之间直接诉诸武力解决争端的冲动之外,其它因素的存在也修正了两极对抗的世界格局,为世界秩序增加了新的稳定力量。

——摘编自刘德斌《世界秩序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取向》

材料二     冷战后,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和地区格局正加速调整、演变。近年来,西方的传统优势地位被打破,非西方国家的影响不断扩大,国际格局出现东升西降趋势。亚太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亚太拥有世界40%的人口、55%的经济总量和44%的贸易总量,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各主要力量普遍视亚太地区为赢得未来国际合作与竞争先机的关键,纷纷加大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给地区形势和国际关系带来新的复杂因素。

——摘编自徐步《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几点看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世界秩序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冷战后国际关系面临深刻调整的原因,并指出亚太地区地位提升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8 . 南宋乾道三年(1167 年),朱熹与张栻同登岳麓山赫曦台赏景并共同创作了《登岳麓赫曦台联句》,传为佳话。诗句如表所示,其体现的主旨是(       
创作人诗句
朱熹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
张栻烟云渺变化,宇宙穷高深
张栻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
朱熹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应克服过度的欲望
C.表达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024-06-0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葡萄牙以马六甲为中心,攫取摩鹿加群岛、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的丁香、肉豆蔻、胡椒等,销往欧洲,结束了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一直靠中间商获取香料的历史,关于香料来源于天堂的观点成为谬论。这一变化表明(       
A.美洲的发现促进物种交换B.新航路开辟孕育了文艺复兴
C.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改变D.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
10 . 在科举未废的年代,士绅凭借自己的功名与社会地位实际上掌握一方政事,从维护治安到裁决纠纷,从教化乡里到修桥补路。科举制度废除后,新兴阶层充斥着乡村社会,这些人既没有传统士绅的文化背景,也没有传统士绅的责任担当。这一变化说明清末(       
A.基层治理的传统被破坏B.奠定城乡二元体制基础
C.科举制的废除不合时宜D.新政有力推动社会转型
2024-06-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