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英、法、美、日等国在全球范围内对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下面为构成该体系的主要条约及其内容

时间

条约

主要内容

1919年

《凡尔赛条约》

一、通过国际盟约,成立国联
二、重划德国疆界,使德国在欧陆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
三、限制德国陆军规模,禁止其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不得拥有陆海军航空兵
四、德国应偿付与200亿金马克价值相等之物;关税不得高于他国;境内主要河流为国际河流,对外国军舰和商船开放
五、德国所属非洲殖民地、德国所属西南非和太平洋诸岛,均由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统治;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日本

1921年

《四国条约》

美、英、日、法相互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领地的权利

1922年

《五国海军条约》

规定美、英主力舰吨位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美、英、日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的要塞维持现状

1922年

《九国公约》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中国在全国境内实行“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原则:除同意撤销部分外拓电台及英,法交还威海卫和广州湾外,其他问题实际均未得到解决
根据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围绕“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苏俄反帝斗争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共根据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实际,积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反思,并在俄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确立实施新经济政策。该政策废除了余粮收集制,改为缴纳粮食税,并允许农民可以用剩余的粮食在社会进行交换及流转,甚至可以发展小商品经济。但为了防止农民的盲目性,国家必须加以控制。此外,列宁还强调布尔什维克在保障农村文化发展不走入歧途的同时,还要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他们积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

——摘编自唐广虎《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及启示研究》

材料二   斯大林掌权后,于1929年结束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其建立的社会主义饱受诟病,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也相去甚远,但任何人不能否认他建成的的确是一种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了计划经济即国家对经济的自觉管理,实行了按劳分配,在政治上普通工人农民当家作主。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并不理想,但符合国情,在这一模式下,苏联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形成了鲜明对照。

——摘编自安启念《唯物史观视野下的苏联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模式。
3 . 20世纪30年代,甘地在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余,还指出:“不可接触制”是对神的犯罪。为此,他不仅将“不可接触者”乐斯美收养为义女,还通过三次绝食为“不可接触者”争取利益。在其影响下,1933年1月8日被定为印度“不可接触者”进庙日,全国印度教寺庙均破例对“不可接触者”开放。甘地的这些举措旨在(     
A.消除抗英斗争中所存在的民族分歧B.丰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内涵
C.团结更广大的阶层以实现民族独立D.唤醒底层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
4 . 下面为20世纪初期埃及大事年表。这些材料反映出(     
时间事件及简介
1914年英国政府宣布是埃及的“保护国”:埃及从此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结束了奥斯曼帝国作为埃及宗主国的地位
1919年华夫脱党起义,要求英国撤回保护权,结束战时状态
1922年埃及宣布独立,建立埃及王国: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保留了英军驻守苏伊士运河区的权力
A.“民族自决”思想的广泛传播B.埃及的民族意识已开始初步觉醒
C.一战对国际政治秩序的重建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遭受冲击
5 . 16世纪,桑海帝国城市廷巴克图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和其他有学问的人才,由国王支付其生活的种种费用。此外,政府还注意延揽因战祸逃亡在外的他国学者和专家,并大量复印与传播伊斯兰手稿。这说明当时桑海帝国(       
A.成为西非文化中心B.对外政策开放包容C.重视文化教育发展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北华捷报》报道,洪秀全对于引进欧洲铁路、蒸汽机等极表赞成;李秀成经常向西方传教士讨论如何仿造外国机器;1862年,太平天国建造铸造厂,仿造西方枪炮。上述现象表明(     
A.中体西用已成社会共识B.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开始出现
C.自强思想逐渐获得认同D.太平天国冲破了封建制度的禁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09年伽利略亲自制作了一台能把远处物体放大近千倍、把距离缩短到三十分之一的天文望远镜,由此发现了大量以往不为人知的太空奥秘。这说明(     
A.传统的“地心说”被否定B.太空勘探助推科技进步
C.科学革命解放人类思想D.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完善
8 . 12世纪西欧城市的学徒制度规定:学徒要以“我承诺和同意”进行自我约束,顺从和保护师傅不受损失,按照师傅的要求改正错误;师傅向学徒毫无保留地传授本行业的一切技术,为学徒提供住宿、食物等,否则要缴纳大量罚金。这表明中世纪,西欧(       
A.开始进行城市自治B.庄园经济得到发展C.注重订立契约关系D.社会关系较不平等
2024-06-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文艺复兴在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产生广泛影响。在德国的诸侯中,很多人早已不满罗马教廷的经济掠夺。当台策尔在德国境内兜售赎罪券之时,萨克森选侯弗雷德里克禁止台策尔进入他的领地,在他的允许和保护下,路德在与教廷的一次次交锋中得以有人身安全的保证,且其领地内的印刷工坊源源不断地发行着路德的小册子,这些小册子均用通俗的德语翻译,而非拉丁语。人文主义精神对路德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路德将现实生活的意义与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契合了德国诸侯的利益诉求,随着宗教改革的发展,原属于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被世俗诸侯吞并。

——摘编自付鹏鹏《马丁路德思想在宗教改革时期的传播》

材料二   中世纪天主教会宣称教士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必须通过教士的中介作用人才能获得拯救。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则否定了教士与常人的分别,就此而言,路德第一次使宗教成为个人的事。路德的教义不倾向于约束人的世俗行为,并主张教俗两方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促使许多国家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国家教会。中世纪天主教的教义里,人要重新得救,就必须过虔诚、禁欲的生活,但在路德看来,履行世俗的职业劳动是博爱的外在表现,是个人道德活动所能采取的最高形式。

——摘编自范迎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对西方近代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在德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在欧洲传播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墨西哥独立后,在1824~1848年期间,发生过二百多次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军事独裁者桑塔·安纳在1833~1855年期间曾6次成为墨西哥总统。这可以用来说(     
A.政体变换反复无常B.民族独立意识高涨
C.军事力量日益增强D.民主革命任重道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