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草歌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建国初的史实,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简述我国是如何进行“新长征”的。并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2019-07-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南郊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国近代历史,既是列强侵华史,也是国人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1)写出“甲午一役”中“致远舰”管带的名字。结合《马关条约》内容和材料一指出“甲午一役”后列强经济侵华的特点和国人思想意识的变化。

材料   二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2)据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材料三   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在那场惨死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总书记“十四年抗战”提法的含义和意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下列表述能体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精神有
①从突出强调“反满”到明确提出“反帝”
②从只提“平均地权”到增补“节制资本”
③从倡导“学习欧美”到决定“以俄为师”
④从宣传三民主义到赞同社会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18-12-26更新 | 336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重点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经济参考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对“历史悲剧”,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新政”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018-07-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河南安阳汤阴县建有“宋岳忠武王庙”,以纪念被秦桧陷害致死的抗金英雄岳飞。据旧《岳飞庙志》记载,1750年乾隆皇帝曾来此拜谒,御书诗一首,镌刻在石碑上,称“乾隆碑”,立在岳飞庙南北中轴线的“御碑亭”里。御碑的树立把秦桧等人跪岳飞变成了跪御碑。1915年“乾隆碑”被移到岳飞庙山门东侧,秦桧等五具败类像又置于岳飞的威视之下了。这一景致变化反映出
A.岳飞深得后世人民爱戴
B.意识形态具有稳定性征
C.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政治变迁影响思想文化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救国良方”是什么?说明其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太雷(1898~1927),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926年3月18日,在全国革命的中心城市广州,社会各界人士多达万余人隆重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张太雷作了主题讲演,他颂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创造新世界的能力,并结合广州的革命形势着重论述如何吸取巴黎公社的教训。他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应更多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为民族革命的领袖”。

1927年,张太雷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同年12月,领导广州起义,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后在起义战斗中不幸中枪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的誓言。

——摘编自束锦《中国共产党对巴黎公社的认知与传播(1920~1927)》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太雷在广州纪念巴黎公社活动上发表讲演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太雷的历史功绩。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土改时期分配到土地 图二农民积极入社       图三人民公社成立纪念

材料二   在“大跃进”时期,由于大刮浮夸风、“共产风”,安徽农村深受其害。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这一新事物给予极大的支持……但是毛泽东出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善良愿望,很快否定了责任田。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干到户。安徽实行包干到户后,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抱怀疑或反对的态度。有人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边境地区竖起大标语牌,坚决反对所谓的“分田单干风”。


(1)根据材料一回答,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调整使农业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最后一次调整主要是哪方面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
(2)从材料二、三看,“大跃进”时期和1978年安徽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很多人都是反对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请你说明为什么“包产到户”是正确的?为什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推广并坚持下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78年后,我国农村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还进行了哪些改革?这些改革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2019-04-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曾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那时的中国民族独立受到严重侵害、主权不断丧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过去了一个世纪,它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它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庚申圆明园之变”和“台湾既割”分别与哪两次战争有关?请列举中国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抗争与探索。(列举其中两件大事即可)
(2)材料二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是“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阐释。
(3)材料三反映出与辛亥革命相比较五四运动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它“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10 .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2019-01-30更新 | 5489次组卷 | 125卷引用:陕西省白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