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发或稔,则数郡忘饥

——摘自《宋书》

材料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摘自曹操《蒿里行》

材料三   都下佛寺五百余,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摘自《南史·郭祖深传》

材料四   根据材料研究显示:晋代南郡太守孔灵符在永兴的庄园有田265顷,东晋太傅王导在钟山的庄园有田80余顷,南朝名士张孝秀在寻阳匡山的庄园有田数十顷,义兴太守韦载在江乘白山的庄园有田十余顷。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经济的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曹操《蒿里行》诗作反映的问题和写作背景。
(3)材料三、四反映了哪两类地主经济类型?概括分析魏晋时期形成这些经济形式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史·职官志》中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材料二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官659人,约占91%。

——摘编自《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材料三   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摘自朱弁《曲洧旧闻》

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摘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宋初统治者在集中军权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 . 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浦东还是“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民间戏言“到上海要摆渡,到农村跨一步”。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随后,金融街、科技园区等相继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下列各项中,关于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C.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D.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01-12更新 | 4058次组卷 | 34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
A.维新变法B.师夷长技C.实业救国D.中体西用
2022-01-12更新 | 4715次组卷 | 35卷引用:第十单元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宋代经济文化高度发达。有外国学者曾这样评价十三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下列关于宋代史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宋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之一
②瓷器开始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
③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④已出现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多种火药武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1-12更新 | 4146次组卷 | 30卷引用:第六单元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年苏州叶圣陶6岁,入私塾,习《四书》《五经》,熟知《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条目。私塾先生根据《诗经·小雅》上的“秉国之均(钧)”给他起了个号,叫“秉承”,即掌握治理国家枢纽的意思。据叶圣陶回忆:“我上小学的时候,列强瓜分中国的局势已经摆开。章伯寅先生教育我们说,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大地、名人伟业。每逢礼拜天,我总与同学在一起,或聚于园林,或聚于茶馆,谈苏州的人物地理,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顾亭林奉为楷模。”

——摘编自商金林编《叶圣陶年谱》

材料二   小学里每天有时事报告,国内外发生的新事情随时汇集到小心灵里。他们除了劝课和游戏之外,还关心中国前途的命运,辛亥以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没有看报的习惯,现在可不同了。他们要忙里抽暇,看一看新近的报纸杂志,世界转变成什么样了,每一转变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现在的儿童、少年与二十多年前的比较,大不相同了,识见的范围变得非赏宽广﹔自己意识到是个中国人;知道中国人与世界各地的人有关联;相信中国人有与世界各地的人并存于世界的权力,这个权力绝对不容侵犯。总之,这种解语汇合成中国拾起失来的基本力。

——摘编自叶圣陶《时势教育着我们》(1936年)

(1)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少年叶圣陶成长的教育教材,并说明其所起的浸润作用。
(2)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青少年所具有的现代思想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7 .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说:“我永远忘不了过去中国人被人看不起、受人欺侮的滋味。有了原子弹,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我们为核武器而献身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这说明新中国研制核武器旨在
A.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B.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D.加快工作重心的转移
8 . 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提出:“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也认为:“为纾解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这表明统制经济
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制度经验B.奠定了国家工业化基础
C.适应了内忧外患的现实国情D.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这反映了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
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2021-11-09更新 | 1340次组卷 | 45卷引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10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2021-10-22更新 | 579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