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对西域地区民族政策的实施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根据对局势的整体分析作出的卓有成效的正确举措。通过与乌孙和亲,达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同时也将势力深入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屯垦戍边、宽抚厚等政策的执行,增进了汉王朝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巩固了西汉王朝在西域的政治地位,使西域各国衷心臣服于西汉,最终形成了抗击奴的强大力量。战胜勾奴统一西域,为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基础,终于在公元前60年使西域正式纳入西汉版图。

——摘编自张倩《汉武帝在西域的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贞观二十ー年(647)在唐太宗晚年总结统治经验时,就曾以“自古皆贵中华,贼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作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向群臣宣扬。唐朝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宽和团结政策,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束心拥护。唐朝沿袭汉朝的做法,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君长都加以册封,设置羁縻州的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使,皆得世袭。由于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吸取历史经验,承继两汉和亲、通婚政策更为积极广泛,经常用之解决争端改善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据史籍记载,唐朝下嫁给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公主计15名。唐太宗还采取采断措施使商道杨通,来往商旅络绎不绝,同时以绢马贸易和茶马贸易为中心的互市也趋向兴旺。

——摘编自殷晴《汉唐民族西域政策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民族政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汉朝相比,唐朝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2021-12-06更新 | 188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春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62年,乔治三世不顾议会反对执意任命自己的导师比特伯爵为首席大臣,并授意比特解散了由沃波尔建立的辉格党人政府。这说明
A.国王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力B.立宪政体还需进一步完善
C.责任内阁制增强国王权力D.议会主权的原则遭到破坏
3 . 永乐年间,明朝允许江东蒙古人及女真人朝贡和互市。如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敕镇守辽东保定侯孟善日,缘边鞑靼、女真野人来朝及互市者,悉听其便,但禁戢士卒勿扰之”。这反映出当时
A.蒙古部众归顺明朝B.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C.明朝边疆政策保守D.汉蒙矛盾彻底化解
21-22高一上·河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千年前,宋辽通过经济手段唤醒了雄州的边贸潜力。一千年后,在这里拔地而起的雄安新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着中国北方的经济新奇迹。

材料 澶渊之盟达成不久,雄州知州何承矩一面奏请开设椎场,一面与辽朝新城榷场都监刘日新密切接触,商议重开双边贸易事宜。…通过榷场,宋朝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海外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塞外,而辽国的牲富、皮货、草药、井盐等也陆续进入中原百姓人家。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榷场贸易受官府保护,为了保护既有的游戏规则,防止商人进行非法交易和走私活动,以政府指定的“牙人”为代表的中介就应运而生。…边贸,改变了宋辽对对方的态度,使世代仇敌化身商业伙伴,剑拔考张变成了称兄道弟,商业的力量可谓强大。……辽国从宋朝进口了关乎国计民生各方面的物资,时间一长,对宋朝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辽国对宋朝出口中马匹占得比重很大,久而久之,宋军先前薄弱的骑兵部队渐成规模,机动性和战斗カ大为改进…与此同时,大量中原书籍由植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州榷场开设的原因及権场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州榷场设立的影响。
2021-12-02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2021-2020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河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寇准曾和曹利用一同担任枢密使,寇准经常指着曹利用的鼻子骂道:“君一武夫耳,岂解此国家大事耶?”名将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后,宰相庞籍就轻蔑地称他为“赤枢”,非但大臣轻蔑狄青,就连微末小官也看不起狄青。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B.君主专制受到冲击
C.崇文抑武的政治风气盛行D.统治集团因循守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14~15世纪的英国,农民在领主法庭受审时,可由邻居作证而提出抗辩;从亨利四世(1399-1413)到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的200多年内,经常发生法院认为国王的决定违反法律而宣布无效的事件。这反映出英国
A.司法制度具有民主色彩B.陪审团制度趋于完善
C.国王权力受到严格限制D.法院保障农民的利益
7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革命者宣称,无论血统、信仰、出身,只要认可《人权宣言》的人,都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分子。邻近的德意志地区,格林兄弟依据北欧神话与德意志史诗编写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以保存德意志的精神。这说明西欧这一时期
A.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B.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
C.思想启蒙助长民族意识D.宗教改革建立民族国家
2021-11-20更新 | 709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清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854年英国规定,文官考试以文科为主,强调自由艺术和年轻人的智力。二战后,英国从大学、国营企业、商业、社会等各领域吸收有所专长的管理人才,充实到文官队伍中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教育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B.经济发展推动管理的专业化
C.文官选拔逐渐淡化文化水平
D.扩招公职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5年的英国《绅士杂志》认为中国在政府统治技巧上优于其他国家,赞赏其爵位、官职不是世袭而是考试得来。大量的书籍、报道使科举考试为西人所了解、熟知。1870年,英国格莱斯顿政府颁布了第二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此后,英国逐步建立起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欧洲对科举制的推崇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晚期。随着西方来华人士对科举制度了解的深入,他们也发现了科举考试的缺陷并对考试内容和形式提出了质疑。大卫·修魔曾尖锐指出“平等竞争,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的优势,但科举的内容使中国知识结构不佳,中国科学的水平因而落后。

——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

材料二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理论准备中,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化考试的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早在1906年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他就对英美等国通过选举等录用人才的办法提出了质疑,指出真才实学之人因口才木讷而被忽视,而要解决这一缺陷,只有辅以考试之法。……考试权独立是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重要原则。他指出,英美等国的考试制度,考试权仍然在行政权之下,权限不明,流弊反多,应该有专门、独立的机构来掌握考试权,君权、行政权皆不能加以干涉。孙中山希望通过考试制度杜绝幸进,澄清吏治,彻底改变中国用人行政上的种种弊端。……这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


(1)概括18—19世纪中后期,西方对中国科举制的态度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中英两国都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进行有益探索,指出其探索的共同特点,并比较二者的探索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不同作用。
2021-11-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历史试题
10 . 尼克松说:“理想主义者们盼望一个没有冲突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国家间的所有分歧都已得到解决,一切野心都已被断然放弃,一切侵略的或自私的欲念都已转变为个人的或国家的慈善行为。”这反映出尼克松主张
A.加强国家间的合作B.防止和平的工具性
C.将侵略隐于和平中D.建立真正和平世界
2021-11-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