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有其传统教材,即所谓“养蒙书”或“小儿书”之类。《急就章》由三言、四七言韵语组成,囊括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所需的绝大部分用字和知识。《三字经》以通俗浅近的文字,叙及人性与教育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常识,儒家伦理道德与学习的方法,是宋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私学蒙童的必读之书。我国最早的启蒙读本《弟子职》用四言、五言、七言写成,内容不外乎入孝出悌、尊师敬长一类,目的是为了规范儿童的行为举止。《五言鉴》以五言韵语的形式,叙述从结绳之事、年代难详的三皇之世,直到明末的历史。《名物蒙求》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鸟兽、草木、衣服、建筑、器具等,在“名物”书中亦仍然提到伦理纲常之教。

——摘编自常建《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等

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人伦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封建社会,德育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核心。中国的家庭教育意识产生很早,《周易》中的《家人》卦是中国古籍中有关家庭教育的最早记载,《论语》记载了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庭训;《列女传》记述了孟母仉氏三迁其居、断织教子的故事。通过家长的风范、家庭的风气、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儿童,从而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这些核心理念,对促进现代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编自李颖娟、邓海婷《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日常读物与国家统治

宋代统治者提出“以文化成天下”,这得到宋代士绅的积极响应,他们常常通过蒙学读物和家训读物等日常读物的传播,把上层人士的诸如等级伦理、社会道德等广泛地传递到民众之中。

蒙学读物是日常读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些蒙学读物主要指在民间流传的训诲劝诫文献,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这些读物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基层民众接受教育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加强了社会教化的力度和广度。

家训读物从某种意义上加速了儒学的社会化过程。宋代的家训读物,几乎篇篇都要提及到“孝悌忠信,敦宗睦族”,因为在封建制度下,“家”与“国”联系紧密,密不可分。既然如此,调整两方面关系的道德规范“孝”和“忠”也就没有了本质差别。“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结果。所以,比起国家严厉的行政命令,家训中这种亲情的感化和委婉说教,显得更有说服力,日常读物在宋代国家统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王有英《宋代日常读物与社会教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日常读物繁盛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日常读物在宋代国家统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认识。
2023-11-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漫画是思想宣传的重要手段,借助漫画可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赏析以下三幅漫画,并回答问题。

(1)请指出三幅图所反映的欧洲重大历史事件,并分别概括出三幅漫画的思想主旨。
(2)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三幅漫画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并选择其中一幅漫画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曾统计,魏晋南北朝时的敦煌、吐鲁番及黑水城文书中,共有儒经文本近40种,其中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孝经》《毛诗》(《诗经》)、《论语》。敦煌的识字书中,大都贯穿着儒经中的相关观念,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千字文》和《开蒙要训》。魏晋至唐,《列女传》《女诫》《女孝经》《女论语》等书不断涌现,皆为三从四德等观念影响士女及庶民的反映。

——摘编自楼劲《魏晋南北朝儒学的发展》

材料二   唐高祖李渊下诏推行“兴化崇儒”的教化政策。唐太宗果断提出“以文治国”的大政方针,决心用儒家的经典思想来作为施德治、行仁政、倡教化的指导思想,以净化社会风气,使社会民风淳厚、民心纯正。唐玄宗统治时期,在社会人文教化中,强调“以孝治天下”的主张。中唐以后,统治者在社会人文教化中,特别是在实施政治教化中,强调“忠君爱国”的教化思想,用“忠”来取代盛唐时期倡导的“孝”的教化思想,使“忠君爱国”教化思想成为中唐以后社会教化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主张舍孝而尽忠。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西域及敦煌地区社会教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前期统治者进行社会教化的主要方式,并简析中唐以后统治者提倡“忠君爱国”思想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史籍记载,黄河水患最早见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战国以来,各国的长期战争,大家竞筑堤防所致,此时亦有决水以浸敌国者。西汉初年,由于春秋战国以来水利失修,黄河河道被破坏,造成严重水患。汉武帝而动员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参与到黄河水灾的救助之中,同时利用朝廷的大臣来治理黄河水患。如元光三年的黄河水患;“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为了安置灾民,汉武帝还采取大规模移民的政策,将遭受水灾的民众迁离本土,迁往漠北地区或江南地区,使这些民众脱离了黄河水灾的侵扰,过上安定的生活。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汉平帝时,黄河、汴渠决口,冲坏河堤。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夏天,朝廷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修筑的河堤从荥阳到千乘(现山东广饶县)海口绵延一千多里。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了,汉平帝亲自巡视并下诏,令沿河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的官员。研究表明,自王景治河后的800年中,黄河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决溢和改道,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牛志奇《史籍中的黄河治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黄河频发水患的原因。概括汉武帝治理黄河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汉时期黄河治理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黄河治理的意义。
2021-11-0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前夕的西欧发展史

材料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演进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阶段。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14世纪兴起的第一次运动,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1517年,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第二次运动的序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17世纪,第三次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材料二   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我们从文化角度可以这样归纳这一时期西欧的阶段特征;民族国家思想逐渐形成;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后发生;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和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经典力学体系形成等。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材料一绘制一个有关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间(按世纪)、事件及核心思想(或主张)等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中文化角度的示例,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4-04-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法国学者勒内在《亚洲简史》中,将亚洲历史归纳为五个阶段。如图为该书的目录,其中第三章合适的主题是(     
第一卷古老时代
第二卷东方的形成
第三卷四大帝国
第一章中华帝国
第二章波斯帝国
第三章……
第四章印度帝国
第四卷征战与融合
第五卷亚洲的谢幕
A.亚述帝国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2024-04-3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古希腊罗马文化被欧美人誉为古典文化,是西方古代文化的精华和近现代文化的范本。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荣耀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

——《荷马史诗》

材料二   从罗马艺术开展的历程看,由于起步远逊于希腊艺术文化,所以,罗马的建筑艺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建筑艺术完全承袭了希腊建筑艺术,无论是建筑艺术的取材、题材、风格和哲学思想等。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   罗马艺术的成就在于既保存了希腊的艺术成就,又发扬光大、丰富充实了希腊下-_篇文化形式,并形成自己的特点。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四   《十二铜表法》保存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

——《西方文化史》

(1)《荷马史诗》出自哪一古老文明?这部著作有什么重要意义?你如何看待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证实你的看法。
(2)根据材料四,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并思考,古希腊、古罗马为什么会有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
2023-05-01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9 . 在英语中,“十八世纪”不仅单指1701—1800年的时间节点,还代表了西方文明高速发展及向其他地区扩张的时间阶段。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影响了整个世界后来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历史事件节选

1701年:英格兰发明播种机。

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

1748年:孟德斯鸠出版《论法的精神》。

1756年—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

1762年: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5年:英国向北美十三州征收印花税。

1769年:瓦特改良纽昆门的蒸汽机成功。理查·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织机。

1770年:英国将澳大利亚、新西兰收为殖民地。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

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英人柯特发明以煤炼铁的方法。

1787年:费城的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

1789年:法国召开三级会议。美国第一届国会召开,选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8年:拿破仑征埃及,拿破仑的舰队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摧毁。

1799年:拿破仑返国,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成立执政府,自任为第一执政。

(1)选取恰当的角度,分类归纳西方世界在18世纪发生的变革。
(2)任选一个角度,分析说明“十八世纪的欧洲影响整个世界历史进程”。
2023-05-19更新 | 213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对汉文化圈界定:“‘东亚世界’是以中国文明的发生及发展为基轴而形成的……构成这个历史的文化圈,即‘东亚世界’的诸要素,大略可归纳为一、汉字文化,二、儒教,三、律令制,四、佛教等四项……因而共通性并非抹杀民族特质,相反是民族性的特质以中国文明为媒体从而具备了共通性。”该学者意在强调(       
A.汉字文化是维系汉文化圈的精神纽带B.汉文化的正统地位
C.周边民族、国家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D.汉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2023-03-21更新 | 63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新纪元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