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设立市舶司,宋高宗反复强调“国家之利莫盛于市舶”“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宋代沿海民众出海贸易之风盛行,贩海之商“江、淮、闽、浙处处有之”。特别是“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宋代南海贸易是以中国瓷器和丝绸为主的手工业品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香药、珠宝为主的资源性商品相交换,形成了互补性市场关系。《梦粱录》记载,徐兢使团出使高丽雇用的“客舟”就“可载二千斛粟”,而座船“‘神舟’三倍于客舟”。

——摘编自黄纯艳《宋元海洋意识的新变与海洋贸易时代的确立》

材料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商业因其复杂性而被鄙夷。永乐帝虽派出郑和下西洋,深受儒家“战胜于朝廷”思想的影响,更多是为了“宣扬国威”。加之以海盗活动的增多,海禁政策也就提上日程。明代是一个内敛、封闭的朝代,也是一个政府职能缩减至最小的朝代,自给自足完成后,就放弃了宋元的海外贸易传统。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正是简化管理的体现。明代海禁造成了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多亏当地士绅的支持和提供资金,沿海区域航海者才能维持着已经非法的海外经营。

——摘编自赵雅丹《明清两朝中国海洋意识与实践的研究:以海权论为视角》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的差异。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明代海洋贸易出现差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天工开物》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插图单用墨色线条勾描,画面大致符合现实世界中的比例关系。这反映《天工开物》(     
A.追求艺术高雅性B.反映社会等级性C.注重普及实用性D.强调作品完整性
3 .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汉到魏晋时期人才选拔的趋势是(        
A.更趋向于公平公正B.更趋向于选拔权的归属
C.更趋向于重视血统D.更趋向于才学和能力
4 . 某诗人读近代一战争史事感怀而作:“黄海炮声烈,长惊来者心。英雄功永在,弱主过何深。质脆瓯方破,堤决地必湮。中华入盛世,还要戒胡孙。”该战争为(     
A.三元里抗英B.中法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反割台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商朝内外服制下,王室与附属国属于同盟关系,二者未必有血缘联系;至西周,分封对象多为宗室子弟,或者以通过联姻形成的甥舅关系作为补充。西周国家治理制度的这一转变(     
A.强调了同源同祖的宗法思想理念B.适应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C.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D.加强了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6 .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据此可知,十九大的这一报告(     
A.体现出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B.表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向纵深方向发展
C.意在加强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团结D.旨在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7 . 毛泽东在1937年9月29日《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中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否只是限于国共两党呢?不是的……两个党仅是这个统一战线中的一部分。抗日统一战线是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这一论述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民性和广泛性B.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势被扭转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收效显著D.国共团结抗日精神日益凸显
8 . 有学者认为,周代分封诸侯实际上是用封国的形式从组织上消化商朝遗民,并使他们成为周统治下的“新民”,即周公所说的“保殷民”“作新民”。这说明,周代分封(     
A.清除了商民反叛隐患B.有利于形成政治认同
C.实现了国家文化统一D.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9 . 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来华英国商团希望在“自由贸易的庇护下”,对华贸易“将继续扩大,直至巅峰”。当时广州英文杂志《中国丛报》载文指出,“中华帝国——它的古代无与伦比,其面积和资源也几乎无可匹敌——现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可以用来论证(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B.清政府落后挨打的历史原因
C.重商主义影响英国对华政策D.英国对华资本输出的紧迫性
10 . 如表为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期间,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据此可推知,这些法令的颁布(     
时间法令名称
1912年1月《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1912年3月2日《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禁烟文》
1912年3月《大总统令内务、司法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
1912年3月13日《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文》
A.彻底革除了社会陋习B.促进社会形成新风尚
C.加快了革命思想传播D.推动了社会全面转型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