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的公文文种简单且划分粗略,没有系统行文关系。秦朝时,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和地方行政往来文种,皇帝专用公文叫“制”和“诏”,改先秦的“上书”为“奏”,作为臣下专用文种。秦朝这一改变意在(     
A.确保国家政令的畅通B.强化对各级官吏的监察
C.加快推进统一文字的进程D.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
2 . 有学者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群体,“他们都是由皇帝特恩钦点,可以出入于内廷,几乎天天都得见‘天颜'、聆听‘纶音刀',与皇帝商讨政务,备受皇帝的宠信和重用,以致人人侧目”。这一群体是(     
A.枢密使B.内阁大学士C.军机大臣D.总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     
A.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制度建设B.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
C.儒学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洪秀全幻想着“番第”(列强)为上帝出力,但“番第”却用大炮回报了他。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方打击清军、压迫清廷;同时在南方协同清军与太平军作战。事实表明(     
A.中国已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列强一贯镇压中国民主革命
C.利益是列强制定对华政策的依据D.传播基督教是列强侵略借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98年3月初,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他编纂的《日本变政记》,此书按时间先后叙述了1868—1890年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历史事件,同时在列举日本变政事迹时,又用按语评考了其意义和可取之处。康有为进呈此书旨在(     
A.开拓普通民众的视野B.倡导清廷向日本学习
C.唤醒国人的救亡意识D.促成维新变法的开展
6 . 经历北周武帝灭佛后,隋文帝下诏“复立佛、天尊(道教)像”,并令“敢有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者,以不道论”,同时又多次下诏强调儒学的重要价值。由此可知,当时( )
A.国家治理借助了多元文化B.佛教实现了中国化
C.民间抵制佛道思想的传播D.儒学得到全面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下令:“各门外百姓无本为业,亦计(借)给其资,发去铜钱十余万串。”1861年,太平军在多地发布文告:“尔等子民勿必惊疑……士农工商各安恒业”。上述做法(     
A.代表早期近代化的尝试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旨在维护太平天国的政权
8 . 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
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列强有时对太平天国深表同情,而暗中又帮助清政府巩固其地位。这表明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       
A.谋求扩大在华权益B.缓和与中国的矛盾
C.寻求扭转贸易逆差D.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小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收集到如下素材:《“复兴号”与“和谐号”相会的一瞬间》《“神威·太湖之光”: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走》。据此判断,这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中国快速增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
B.“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C.“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