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分析指出,汉世循吏兼负“吏”、“师”之责,秉承儒家传统,讲求教化,施行德治,而在“灾异祥瑞说”的语境内,“猛虎渡河”与“飞蝗出境”被视为循吏推行德政的产物。据此可知汉代(     
A.承袭秦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儒学意识形态影响官吏评价
C.黄老无为思想成就汉世德政D.天人感应促使生态环境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有关“国耻”和“亡国”的论述开始成为书刊讨论的热点,《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其更成为书刊关注的焦点。据统计,仅1901-1910年,有关“国耻”和“亡国”论述的书刊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包括朝鲜、埃及、印度、波兰的亡国史。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出版机构对国际形势的关注B.近代书刊振奋了国人的精神
C.清廷利用民间力量打击外洋D.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焦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所示内容最能说明宋代(     

内容

利润

南宋时刻王禹偁《小畜集》308册,定价5贯省该书共432页,印刷成本共1396文足,利润是2454文足
象山县学刻林钺《汉隽》2册,定价600文足该书共162页,成本共260文足,利润是340文足
A.私学教育超越官学B.印刷技术的发展
C.民间刻书规模庞大D.书籍生产规范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世纪的荷兰,大量精美的商业地图刊印出版,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喜爱地图以及收藏地图,经常把地图挂在房间里或是建筑物庄严的大厅里,就像他们用绘制有当地的以及海外的题材的画来做装饰品一样。这反映出(     
A.地圆学说深入人心B.海外贸易发展影响社会风尚
C.殖民扩张竞争激烈D.商业格局变化推动荷兰崛起
2023-01-16更新 | 330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唐玄宗在崇玄馆设玄学博士,各州设玄学士,学《老子》《庄子》等道经,以“道举”名号选拔人才。他把《老子》《庄子》《列子》分别尊奉为《道德真经》《南华真经》《至德真经》,规定《老子》为诸经之首,并亲自加以注释,刊于碑刻。由此可知,唐玄宗时期(       
A.儒学的正统地位被取代B.开始出现儒、道融合的趋势
C.国家统治神学色彩浓厚D.道教思想的社会影响力扩大
6 . 可可是制作巧克力的重要原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可可最早种植于南美洲,与茶、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1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5年,西班牙人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开始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开。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多国继续推进可可的栽培,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

——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材料二   表:西方巧克力发展简史

16世纪可可以药品和食品的双重身份进入西班牙,逐渐发展为宫廷极具代表性的食物。
17世纪上半叶巧克力饮品进入咖啡店或茶馆,消费逐渐大众平民化,并在社交和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19世纪上半叶1828年,荷兰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可可去脂、碱化的过程,大众得以享用大规模生产的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
20世纪美国企业家密尔顿建立工厂,采用生产流水线、机械化的生产。20世纪20年代末,工厂日均巧克力产量达到5万镑(2.3万公斤),与其竞争对手玛氏公司占据美国甜品市场70%的份额。

——摘编自(美)索菲·D.科、麦克·D.科《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可可的传播路径,并以可可为例分析物种交流带来的世界性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巧克力成为全球性商品的原因,并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巧克力传播与发展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破坏,整个西欧处于经济、社会、信仰混乱的状态,政治生活也出现“左倾”趋向,如:1947年法国共产党在选举中获得1/4选票并加入了联合政府,意大利共产党也获得了1/3的选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深恐苏联的势力西进,十分担心欧洲国家购买力的下降会带来美国的经济危机。……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了一项大规模帮助欧洲治愈战争创伤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开始衰退。随着经济力量的壮大,在政治上,西欧、日本出现独立自主的倾向,从而导致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对外政策,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在国际舞台上,既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又有西欧、日本、中国等对美苏两极结构的制约,使两极格局走向松动,趋向弱化。

——摘编自孙宝珊《战后世界两种国际格局的两个历程》

材料三:冷战结束之际,美国明显地在行使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全球性霸权。美国行使这种霸权的种种最初尝试,都非常不纯熟,而这已经是最不严厉的评断了。2001年9月11日对无辜生命的屠杀事件令美国开始朝着一个新方向进发,这导致美国疏远了大部分的盟友,卷入一场看似无法完全打赢或撤退的战争。

——摘编自(英)J·M·罗伯茨O·A·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出现独立自主倾向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之际美国对外扩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面对霸权主义提出的中国方案。
2023-01-10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殿试制度,主宰取士大权的不再是科举主司官员,而是皇帝。士人殿试及第即成为“天子门生”,及第者不须再经吏部考试,便可直接做官。由此可知殿试制(     
A.降低了选官的标准B.有利于加强皇权
C.弱化了吏部的职能D.强化了统治基础
9 .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交响曲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的旧框框,使主要音乐形象在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广阔范围中发展。这反映出《第三交响曲》的重要音乐特色是(     
A.汇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B.具有较强烈的历史时代感
C.由浪漫主义发展为现实主义D.将民族性与通俗性相结合
2023-01-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民族与国家

材料一14-16世纪,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列表格反映了这一时期与之相关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事件
1431年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兰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遇难。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大西洋贸易从此愈加繁荣,欧洲的生产关系进而发生蜕变。
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39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了《维莱科特雷法令》,规定法语为法国行政和法庭所用的官方语言,取代了此前使用的拉丁语。

材料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民族”一词引进后,不久就复合出“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随着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日益自觉地结成整体,中华民族实际上包括各民族的内在联系,越来越被揭示出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最广泛地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这样就把中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完全揭示出来了,并且把中华民族的大联合的必要性升华到了理论和革命纲领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彻底废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压迫制度,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互相支援、共同发展的民族大家庭。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14-15世纪影响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的原因;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