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1 . 1940年2月,中共在晋绥根据地成立了晋绥游击行政行署:1941年8月,改称晋西北行政公署,统一了晋西北、晋西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1943年1月,晋西北行政公署正式改称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西北和绥远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构进一步统一,晋绥根据地行政机构名称的调整旨在(            
A.发动百团大战的战略需要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增强敌后抗战的领导力量D.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部分维新人士的求学经历。由此可知(       )

人物

求学经历

康有为

少时接受封建正统教育,但并不专攻八股,也读经世之作。22岁时读到《西国近事汇编》《环球地球新录》。25岁时,路径上海,购置西书。26岁时已“大攻西学书。”

梁启超

少时被称为“神童”,8岁能作八股,11岁中秀才。1990年会试未中,归途中经上海接触到西学,回广州拜康有为为师,入万木草堂。

严复

出身乡村中医之家。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到英国留学,学习海军,阅读大量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
A.上海成为中西交流的中心B.传统教育影响根深落固
C.个人价值扎根于时代需要D.西学东渐决定个人命运
3 . 朱元璋经常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由“吏部考其股最”,分为5等;同时,严惩贪官污吏,受财任法者,1贯以下杖70,每5贯加1等,至50贯纹,“脏至六十两以上者,袅首示众。”为了监督官吏,特地规定:凡地方长官贪污者,允许老百姓上京城告发。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明初(            
A.严刑酷法激化社会矛盾B.以民为本初具民主理念
C.整肃吏治实践善治目标D.革除吏治弊病成效显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自永嘉风暴到隋的统一(311~589),是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互相冲突、采借文化的时期。调适的结果形成了文化的整合或涵化,其最终的表现则为隋唐帝国光辉的汉胡混合文化的光临。据此可知,“文化采借”(       )
A.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加剧的产物B.挑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加快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D.奠定了隋唐文化繁荣的基础
2023-09-10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朝的文书制度的实施方式非常严格和规范。例如:在撰写文书时,官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结构进行撰写。在谏、疏等文书中,官员必须对君主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和劝告,但是也必须注意措辞,不能过于直言,更不能有任何的攻击性言辞。这样,官员的言辞和行为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此可见,文书制度的实施(       )
A.有利于保障君主决策的科学性B.增强了政府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C.导致了政府行政运行的保守性D.明确了君主和臣子的权利义务
6 . 武丁是商代的第23代国君。在当王储的时候,其父小乙让武丁长期居住在民间,使他熟悉农业生产,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解百姓疾苦。武丁即位初,曾经“三年不言",为的是“默以思道”,“以观国风”。这说明商代统治者(       )
A.重视国家治理B.重民思想形成C.强调农业生产D.实践仁政理念
7 . 【丝绸之路与西南开发】

材料一   在汉武帝经略西南夷之前,西南夷地区人民与身毒(印度)有一定规模的物品交易活动,司马迁所言:“居大夏(今阿富汗一带)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日:‘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汉王朝政权征服了滇西地区哀牢王国,在云南保山设置永昌郡,通滇官方商道开通。

——摘编自王婷《犍为置郡与汉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

材料二   


1941年彭山东汉崖墓出土了一件陶质摇钱树座,底部为双龙衔璧图像,身部采用浮雕手法,塑造了“一佛二胁侍”人物造型。在乐山麻浩和柿子湾两座东汉崖墓中后室的门额位置,也发现了三尊坐佛像,皆采用浮雕技法刻成,形象逼真。类似的考古发现还有很多,可知佛教从印度传入四川的时间显然要早于北方。从四川早期佛教造像出土的地点看,主要分布在西南丝绸之路的干道上,而且呈现出向北方和长江中游传播的趋势。

——摘编自黄剑华《中华文明与西南丝绸之路》

材料三   相对于陆上丝绸之路而言,海上丝绸之路有其特殊性,海上航路本来就一直存在,需要的只是海上运载工具及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支撑,当然也需要政策的允许与支持。在公海,由于存在领土主权与海洋管辖权益重叠,以及需要经过地理位置重要、穿行可能面临各种风险的海峡,海上航行通过权的取得较之于陆上更为复杂。海上贸易缺乏陆上贸易通道设关建卡的监管,导致其线路可能出现巨大的变异性。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之后,当时中国东部沿海与域外不法商人的走私贸易几乎就没有中断过。这种缺乏政府支持的贸易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海盗.恶劣天气、技术条件、贸易规模等因素,可能使贸易效益变得不如今天那么突出,也由于缺乏担保与保险等信用支持,一些海上贸易的安全与收益甚至没有任何保证。

——摘编自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南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023-09-0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中,依靠“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进行总体部署,“以农业为主”方针具体推进,逐渐形成了“以农为基、以工促农、协调发展”为基本内核的经济内循环机制,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这一举措(     
A.表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B.意在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C.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完善了根据地的权力运行机制
2023-09-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9 . 【“大历史观”与历史解释】

材料   章开沅先生(1926-2021)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在他看来,史学的使命如司马迁所言,就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章开沅力主“大历史观”,提倡学习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主张,即从历史的长时段来把握和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他率先提出辛亥革命史研究要“盘点三百年,三个一百年”的观点,他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

——摘编自马敏《论章开沅史学思想的特质》

请你选取某一历史事件,运用“大历史观”进行论述。(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09-08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甲午战争后国势愈危,时人发出慨叹:“乃如此之国势,如此之政体,如此之人心风俗,犹嚣嚣然自居于中国而夷狄人,无怪乎西人以我为三等野蛮之国,谓天地间不容有此等人也”,同时又认为西方大国固强,东方“小国得其道也,亦足以自立”,“西政之明验大效,何其盛欤”。这一言论(     
A.促使民众的思想开始觉醒B.动摇了儒学的主流思想地位
C.有效缓和了中外间的矛盾D.有利于营造政治革新的氛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