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图所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幅宣传标语,内容为“拥护红军北上抗日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工农群众起来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革命迎来了新局面B.工农群众抗日热情高涨
C.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D.社会主要矛盾逐渐变化
2023-08-2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8月起点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所示为16世纪三四十年代西班牙的一些贸易措施。这些措施(       

1

由于运回西班牙的金银数量渐增,海盗活动日趋猖獗,为保护运送金银的船队和对付海盗劫掠,16世纪30年代建立护航船队制

2

1534年西班牙国王修改贸易法,规定贸易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组织商船队和防御海盗及敌人的袭击

3

1543年,西班牙国王批准塞维利亚港从事美洲贸易的商人成立商会,目的是要求商人对美洲贸易提供资助,补充贸易货船和军备
A.奠定了西班牙工业资本扩张的基础B.冲击了英国在美洲地区的经济地位
C.有利于维护西班牙的海上强国地位D.缓和了欧洲殖民大国间的紧张关系
2023-08-22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8月起点考历史试题
3 . [近现代中外城市管理]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狂飙突进使伦敦人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到185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19世纪末更是达到了500万人。城市发展产生了大量公共管理需求,原有的地区自治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最终触发了1855年的伦敦管理制度改革。改革道路呈现出由地方自治逐步转向集权管理的趋势,改革建立的双层管理制度最初以教区委员会为基础,体现了对地方主义思想的尊重,之后随着一级管理系统的膨胀,次级管理系统受到压迫,双层管理制度的重心开始向一级管理系统转移。1855年的改革未能解决存在于城市内部的诸多矛盾,但是它通过《伦敦地方管理法》建立起一套双层城市管理制度,这一创举为此后的大城市管理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朱一丹《1855年伦敦管理制度改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的统一实践与要求下,中共中央同意在大城市设立二级政府,1954年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样,上海建构了“二级政府加街居管理”的新体制。新中国对上海城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重组,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国家统合大量物质和精神资源,职工即单位人在单位中获得有效管理。不仅如此,单位化并未止步于工作场域,在全社会单位化的背景下,以往游离于国家政治统治机器以外的社会成员也被纳入以街居组织为主要形态的基层群众组织框架,甚至一些居无定所的社会边缘人也被覆盖。如此一来,国家又通过街居体制实现了对无单位归属的社会成员的管理。至此,在街居体制之下,国家权力实现了对社会前所未有的控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上海基层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以单位管理为主,辅之以街居管理的。

——摘编自郭圣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855年英国伦敦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单位化管理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影响城市管理体制的因素。
4 . [近代国际移民]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一加利福尼亚。 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

——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

——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西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
5 . 自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于2003年发布《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首次提出“工业遗产”概念开始,工业遗产的保护范围从工业建筑单体发展到建筑群体以及工业保护区,保护对象从静态物质工业遗产实体扩展到动态工业遗产场所精神,工业遗产管理主体从民间自发群体发展到国家政府机构。材料强调(       
A.工业遗产保护体制日趋完善B.国家保护工业遗产有必要性
C.多方协调保护工业遗产价值D.工业遗产保护受到广泛关注
6 . 1889年年底,在布鲁塞尔会议召开前夕,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全然未知的情况下,通知曾参加柏林会议的其他13个与会国,宣布埃塞俄比亚是它的“保护国”,可全权代表埃塞俄比亚。法、俄要求意大利政府在会后把所有会上讨论的情况如实通报埃塞俄比亚,今后在类似的国际会议召开之际,意大利必须与其协商。即使是支持意大利的英国起初也只是说可以接受“准保护国”的概念。这反映出(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与对抗B.法国支持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C.西方列强在非洲问题上存在分歧D.意大利凭借武力占领埃塞俄比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玛雅人是美洲大陆上最早发明象形文字的印第安人,其文字可跻身世界仅有的几种完整的古文字之列。玛雅人语言丰富,共有三万个词汇。其文字既表意,又表音,全由祭司垄断,用来写诗,记载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和天文历象等。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玛雅文明建构具有多元性特征B.玛雅文化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
C.农牧分工奠定玛雅文明的基础D.文字成为玛雅文明的重要载体
2023-08-21更新 | 246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8月起点考历史试题
8 . 邓小平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国际形势(国际局势趋向缓和)的判断有变化,对外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也有变化,这是两个重要的转变。“这两个转变” (       
A.奠定了改革开放战略的理论基础B.提高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
C.构建了中西全面交流的价值体系D.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因素
9 . 1922年8月,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会晤中,孙中山代表国民党热情地表示欢迎中国共产党的加入,并称这是给国民党输送“新鲜血液”、拯救国民党的一次机会。他还请马林和陈独秀拟定了改组国民党的具体方案。这次会晤预示着(       
A.国内革命形势发生剧变B.孙中山领导的倒袁运动受挫
C.国民党确定了联俄政策D.中共实现和国民党联合革命
10 . 1918年,全国至少有四百种白话报面世,著名的有《建设》《解放与改造》等,《晨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等的副刊也开始刊载白话文。当时国内最大的几家杂志,如《东方杂志》和《小说月报》也都尝试用白话写作。这说明当时(       
A.文学改良得到政府支持B.文学革命取得全面胜利
C.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D.白话文已为民众所接受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