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土地制度不断演变。下列关于土地制度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西周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
B.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C.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了均田令
D.唐朝天宝年间因均田制无法推行改行租调制
2024-03-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隋炀帝在长安建国门外置东、南、西、北四方馆,并各设使者一人,以接待周边少数民族,并与之贸易,每个使者署下设典护、叙职、叙仪、监府、监置。其中“监置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材料说明了隋炀帝时期(     
A.国家控制商业B.民族间贸易繁荣C.政府税收大增D.民间交易较频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雍正时期废除贱籍制度,把世代相传的不属于士、农、工、商的贱民,“开豁”为民,编入户籍。雍正帝此举(     
A.改变了户籍的管理职能B.便于加强中央集权
C.确保了基层秩序的稳定D.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在东盟会议上提出“重返亚太”这一概念。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 APEC峰会上高调提出“转向亚洲”。2012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声称美国将在2020年前实现 60%战舰部署到太平洋的目标。2009年以来,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经历了通过“代理人”竞争、直接对抗、拉拢盟友竞争三个阶段。在 2012年第一阶段的战略推行早期,美国主要利用日本、菲律宾等国充当“代理人”与中国竞争的手段来实现其战略目标。

——摘编自孙泽生、田倩《美国“重返亚太”十年:动因、困境与展望》

材料二   美国长期实行“欧洲第一,亚洲第二”的全球战略,对亚洲太平洋地区采取比较轻视的态度。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才将战略重点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爆发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才开始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重返亚太”战略。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国将中国定义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既要进行相互合作,扩大彼此的共同利益,又要遏制中国的发展,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影响了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关系发展。

——摘编自张载祥《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原因及表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
2024-02-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秦朝建立后,通过征战等方式征服了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化外之地”。秦朝政府逐步在这些地区推行郡县制,如设置了辽东郡、南海郡。秦朝的这些措施旨在(     
A.促进商贸发展B.消除地方割据
C.强化边疆管控D.拓展秦朝疆域
2024-02-2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材料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一万年前就产生了农耕文明。夏商周时,人们已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选择种植产量高的作物。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用犁耕。西汉时在使用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牛挽犁法和代田法。隋唐普遍推广“圩田”,并逐步形成“北麦南稻”的格局。各种作物在种植中又培育出了许多适合各地栽培的新品种。在历代中国政府和商人与外国的交往中,又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新的作物品种,如汉代引进的芝麻、葡萄、苜蓿、胡亚等。

——摘编自杜卫华《试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延续性》

材料二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传统的农业单一经营方式已被突破,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还往往进行一些初级加工,或兼营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以弥补粮食生产之不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8 . 有学者通过归纳公元前 190年、公元前 189 年发生在罗马的大事,分析了共和国主要政治机构的权力、在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军国大事的突出地位让执政官和元老院占据政治舞台中心,但人民大会与保民官仍然是罗马共和国政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主要说明当时罗马共和国(     
A.呈现混合政体政治特点B.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衡
C.政治体制缺少民主因素D.对外战争决定权力运行
9 . 清代戏曲塑造了一大批忠于国家、敢于谏诤、智勇双全的忠臣;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光宗耀祖的孝子;坚贞不屈、聪慧贤达的节妇;以及侠义相助、信义行善的义夫。清代禁毁戏曲成为一种制度性的查禁,如康熙十三年,礼部复魏象枢上奏禁止刊卖淫词艳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动摇
C.文化专制的强化D.戏曲教化功能得到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兴起的一座城市,整个城市由雅典请来的希腊建筑师设计,修建了图书馆、希腊神庙、竞技场、体育场等设施。亚历山大里亚的兴起(     
A.开创了古代埃及早期的城市文明B.把希腊城邦政治移植到了埃及
C.打断了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进程D.扩大了希腊文化在北非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