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94 道试题
1 . 《国际联盟盟约》中规定:“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十五会员国……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以上变化(     
A.体现了强权政治色彩B.避免了新战争爆发
C.使和平解决争端更具操作性D.反映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2 . “社”本义指土地神,社祭本起源于民间社群,但在分封制下,“社”变为贵族的保护神,主持社祭是贵族的专利;战国时期,立社、祭社又成为民众普遍参与的事情。这一变化说明战国时期(     
A.土地私有逐渐确立B.百家争鸣兴起
C.社会转型趋势明显D.重视社祭活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材料三   据统计,北宋进士全国有9630人,其中南方诸路占95.2%,北方诸路仅占总数的4.8%,这种悬殊局面引发了南北政治矛盾。元朝皇庆二年(1313)恢复科举制度后,将考生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在乡试会试中,蒙古人和色目人只试二场,内容比较简单,汉人、南人试三场,内容则相对深一些。元朝规定全国选乡试合格者300人赴会试,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75人。元朝采取的是种族与区域配额相结合的取士政策,具有民族歧视色彩,但也是考虑到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作出的规定,这种区别南北汉族士人的做法是后世科举实行区域配额的开端。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科举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3-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诗经·大雅》(西周) 《墨子·兼爱》(战国初期) 《孟子·滕文公》(战国中期)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2024-06-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中国北方与南方历代人才比重变化趋势图。该趋势(     

A.体现了南方文化知识普及程度高B.反映了文化轴心与政治中心趋同
C.表明人才比重失衡贯穿始终D.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隋唐统治者推崇佛教D.佛教在中国传播受挫
2023-11-25更新 | 91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苏州、杭州以丝织业闻名全国;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材料表明(     

A.赋税苛重影响经济发展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C.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D.生产呈现专门化趋势
2024-03-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 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成丰帝迫 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 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 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 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样就便利我 们放手进行国内建设工作”并参加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以来, 中国外交的成就极为显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美双方继续开展对话并且 在伊朗核问题上积极发挥中国智慧,从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到2018年的泰国普吉岛游船 倾覆事故,可以说中国同胞走到哪里,中国外交人员就跟到哪里。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为开端,中国先后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此外,还主办北京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主场外交。

——摘编自金灿荣、刘冰若《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外交活动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图,导致图中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科学技术新发展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D.社会运动的推动
2024-03-05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日后工业革命开展而奠定的基础。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根据材料二,以“市场”为视角指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
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
第二次技术革命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
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
第三次技术革命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
科学知识增长率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以科技为视角概述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这些新变化所具备的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