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

材料二   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戚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郡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戚、宦官的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摘编自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024-02-05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一大联考(12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图片是2008年11月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台湾·1895》的剧照。

材料二   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一期封面人物是蒋介石,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单地守望着大海。

材料三   

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中国政府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在台湾出现“登辉撤退,水扁独撑”的一幕。

材料四   2008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问台湾,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进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开通两岸海运直航,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运输。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电视剧反映的故事和近代中国哪一事件相关?对台湾和大陆关系有何影响?看了材料一中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2)材料二反映出海峡两岸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从材料三漫画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4)目前,海峡两岸主要以什么方式进行交流?怎样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
2017-12-28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检测(四)-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3 . 近代英国对于国王的存废,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但最终英国的国王一直保留至今。其中,“进口国王”的背景是(     
A.议会通过《权利法案》B.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C.光荣革命取得了成功D.《王位继承法》通过想过
4 . 早期封建国家在实行何种地方制度的问题上有过较大反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在地方设县,那都不是学六国的。秦本无“封建制”,因此朝君主集权制的演变要容易些,在统一过程中,对被灭六国,取消“封建”代之以郡县,更是顺理成章。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封建”向郡县的过渡,扭扭捏捏,恐怕还要拖好几代时间,才能慢慢完成转型。在这里,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所谓“恶”的历史作用——战争,这是人类良知所不容的残暴行动,却常常有帮着实现转换历史场景的作用,真叫人哭笑不得。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汉初分封诸侯的基础虽说还是那县制,但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在理论上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士之爵”。刘邦在世,同姓诸侯王都是其子弟之属,不可能犯上作乱。吕后当权,他们能团结一致,对抗诸吕,后来又促使文帝登基,的确对刘氏的皇权起到了拱卫作用。但文帝以后,同姓诸侯与皇帝的关系已经疏远,人人都有帝制自为之心,皇权自然受到挑战。刘邦初封同姓王国时,唯恐其实力不足,不能屏藩皇室,因此所有王国都地兼数郡,如齐国领有七郡之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得以顺利建立郡县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高祖分封同姓诸侯王的初衷,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汉高祖这一措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覆灭后,晋元帝逃往江南,在江左重建了东晋王朝。长江天堑,是一个限制南北的天然屏障,使中原战火不能直接延烧到江南。这时江南虽然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区域,但永嘉之乱的后果“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每十六七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的江南亦不是世外桃源,长江不过一衣带水,不可能完全阻隔北方天翻地覆的大动荡所产生的强烈影响,并且南北之间又经常以兵戎相见,此伐彼讨,而且江南各朝内部矛盾重重。土著和外来的权贵豪右,趁江南还是地广人稀之际,纷纷抢占土地,致使私人地产常常是跨州越郡,而广大农民特别是大批外来人都是贫无立锥之地,无乐生之色,而贵势之流则竞相豪奢;而江南王朝一直是君多昏暴,史多奸邪,故大都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致使“天下骚动,民不堪命。”另外,江南各朝不断有权臣悍将,争权夺利,以致称兵倡乱,使江南富庶之区,化为灰烬。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条件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遭到破坏的原因。
2021-10-12更新 | 49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一大联考(12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标》

材料二   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数值
(亿元)
比重
(%)
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
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
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重点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7 . 品读红色家书,缅怀革命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北战局的严重形势还未过去,敌人此次扫荡晋察冀边区特别利(厉)害,其兵力之大时间之久,所施手段之毒远非昔比。现边区受敌重重封锁,腹地亦密布钉子,敌图化(划)边区西侧为治安区,腹地为无人区,即以最凶恶的手段实行三光政策,并村等等,以遂其澈(彻)底毁灭我边区之目的。边区现已陷入极严重的斗争环境。冀中冀南鲁西等平原地钉子更多了,公路也密布着,囚笼愈缩愈紧了。

——根据左权将军第四封家书(此信写于1941924日)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晋察冀边区陷入“极严重的斗争环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述敌后抗日根据地采取的应对策略。

材料二   德辉(刘德辉)吾弟鉴:

自你来信一封已经收到,将信看完,我已全部知道了。我是非常高兴,我真领服你,希你要加强工作消灭美帝国主义,兄在家加强提高生产支援前线。……家乡在党、毛主席的领导下现在我们真正彻底翻身了,所分的田土房屋,我真高兴。至于秋收工作完全结束了,我将收的稻谷计算亦有六旦有余,至于家庭生活全部解决了,请弟一切不要挂念家庭。至于母亲有我孝养侍奉,请弟不要挂念,请你安心抗美援朝,你的功劳十分伟大极了。……不有再叙,后信再谈。祝你工作愉快。

兄刘怀钦

一九五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选自一封抗美援朝战士亲属的家书


(2)概括该家书中让刘德辉“安心抗美援朝”的理由,结合所学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2019·全国·高考模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革命后,一直沿袭中世纪时的议会选举制度,议席每郡和自治市一律选派两名代表。工业革命后,许多地区经济衰落,人口锐减,变成“衰败市镇”。但仍保持选派议会会员的权利,而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以争取国会选举改革;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该法案遭到贵族院否决。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英国选民增加了22万人。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再次掀起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1867年保守院的席位,分配给工业城市,降低选民资格。这次改革使选民人数由135.9万人,扩大到了245.5万人;城镇区公民,除寄宿制工人外都取得选举权,但农业工人和不住在城镇各选区的产区工人(包括矿工),都没有选举权

——摘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884年自由党的格莱斯顿内阁进行第二次国会选举改革,使广大小生产者和一部分工资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选民人数从255万增加到450万。1885年议会又通过重新分配议席法案,现定每54000人选举议员一人;除十二个城市选区外,一律实行单议员选区制。该法案的实施使英国议会选举接近于比例代表制原则

——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参加激进运动的各派势力分别抱有什么目的?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的结果如何?
(2)据上述三则材料,英国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体现出哪些进步趋势?
(3)导致这三次改革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2019-03-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检测(七)-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2019·全国·高考模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请回答:
(1)选取一幅宣传画,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画序号反映的历史信息


(2)“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
2019-02-17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检测(三)-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10 .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代16001670175018011851186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2513.521.027.551.062.3

造成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圈地运动开展
②工厂制度确立
③电力设施应用
④交通工具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