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88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四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要求:写出时间、代表人物、派别、核心主张)。
(2)根据所学内容,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后中国西学东渐活动的认识
2022-1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材料二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再奏: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数十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岂能我待。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四   北洋时期,文官考试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分别由文官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和文官普通考试典试委员会主持进行。两个典试委员会均于考试之前由大总统临时任命,考试结束后即予撤销。应试高等考试需有3年以上高等学校学历与毕业文凭或通过普通考试及格分发学习期满之男子;应试普通考试需有技术学校以上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经甄录考试及格或曾任委任以上文职之男子。高等考试中第1试为国文,第23试,依其报考的专门学科分别考试不同科目。普通考试第1试为国文,第23试分行政职与技术职分别考试。行政职考宪法、现行法令之解释、策问、文牍,技术职按照应试人之学科分别考试技术科目。

——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材料五   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法》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行政规模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员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

材料六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吸收了科举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

——以上均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材料七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将此前以各系统、各部门为主的分散考试改为统一组织的考试。针对干部人员范围过于庞大、缺乏分类管理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着力推进不同类别干部的管理改革。19938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也随之确立。

——摘编自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材料八   国家制度是由该国社会性质和该国历史文化传承特点决定的,是由该国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没有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各国具体历史条件而普遍造用的国家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国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植根中国大地,蕴含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国家虽然有社会治理的职能,但国家制度又具有阶级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摘编自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二,说明袁世凯等人对科举制的态度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基本主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特点。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8)根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8-1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07·选必一第0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中国”这个共同体之内,最主要的互应变量,至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向。政治范围内,包括政权的性质和行政的结构;经济范围内,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和资源的分配;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交叉影响,互相制衡,总的结果呈现为复杂共同体本身的强弱、盛衰和聚散。

——摘编自许伸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三   1953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的基础”。

1964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9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摘编自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的复杂系统中,社会、文化两项变量套叠非常紧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期,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该时期“现代化”的侧重点,并加以阐释。
2023-11-17更新 | 117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15 周年讲话中,对新一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希望,期待他们能够加强和完善对博彩业的监管,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据此推断有误的是(     
A.“一国两制”方针具有推广普适性B.澳门博彩业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监管
C.特区实施高度自治但需听从中央管控D.澳门要有忧患意识解决经济深层矛盾
2023-10-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5年的英国《绅士杂志》认为中国在政府统治技巧上优于其他国家,赞赏其爵位、官职不是世袭而是考试得来。大量的书籍、报道使科举考试为西人所了解、熟知。1870年,英国格莱斯顿政府颁布了第二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此后,英国逐步建立起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欧洲对科举制的推崇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晚期。随着西方来华人士对科举制度了解的深入,他们也发现了科举考试的缺陷并对考试内容和形式提出了质疑。大卫·修魔曾尖锐指出“平等竞争,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的优势,但科举的内容使中国知识结构不佳,中国科学的水平因而落后。

——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

材料二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理论准备中,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化考试的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早在1906年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他就对英美等国通过选举等录用人才的办法提出了质疑,指出真才实学之人因口才木讷而被忽视,而要解决这一缺陷,只有辅以考试之法。……考试权独立是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重要原则。他指出,英美等国的考试制度,考试权仍然在行政权之下,权限不明,流弊反多,应该有专门、独立的机构来掌握考试权,君权、行政权皆不能加以干涉。孙中山希望通过考试制度杜绝幸进,澄清吏治,彻底改变中国用人行政上的种种弊端。……这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


(1)概括18—19世纪中后期,西方对中国科举制的态度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中英两国都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进行有益探索,指出其探索的共同特点,并比较二者的探索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不同作用。
2021-11-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A卷)历史试题
6 .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对与各个邻近民族发展起来的这种迥然不同的关系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反应:他们有时单纯地试图征服;有时则成立保护国,册封其首领和派中国顾问;有时试图通过以“公主”(通常是皇室不显要的姻亲)和亲,……来确保友好关系。

——(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法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真正当家作主,使自治机关真正行使自治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自治地方的积极性。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都很关心《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希望内蒙古自治区在这方面能有所建树。要把《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精神与本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并认真贯彻实施。

——摘自习仲勋《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地位及作用
2021-1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7 . 【中国近代选官制度】

材料一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此后国民政府颁布了《考试法》《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条例》《应考专门资格审查规则》等多项法律和法规,内容详尽周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同时从1931年到1947年,中央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和普通考试各有14次,地方举行的普通考试有20次。但这一时期,绕开考试任用文官的名目繁多,为国民党进入公务员队伍大开绿灯”。

——摘编自乔珍明《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运行成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
8 . 中国的奋斗

在洋务新政推动下,近代军事工厂由当初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安庆内军械所,发展到1890年时的21个局厂。各省督抚为了强化本辖区内的武装力量,也纷纷自筹经费创办机器局,于是中小型机器局相继出现。其中,大中型军事工厂有10个,均可制造新式枪炮、弹药、机器和冶炼钢铁,成为近代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中最早的一批现代机器生产企业。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新政中近代军事企业的特点。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2)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结合所学,说明在这些思想下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林韦《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3)材料中“这个可珍贵的时刻”指的是哪一时间?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序号大事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4)从上表中任选两个事件,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2023-01-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部分)。

第一展区   伟大的变革
第二展区   壮美篇章
第三展区   关键抉择
第四展区   历史巨变
第五展区   大国气象
第六展区   面向未来
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展区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反映的历史事实进行合理解释。(要求:主题明确,解释符合史实)
2022-12-19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11月质量巩固卷(老教材)历史试题
10 .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第9号布告,申明“现本政府特举行募集短期的‘革命战争公债’六十万元,专为充裕战争的用费”,并规定“公债利率定为周年一分”,且郑重承诺,“本项公债规定半年还本还息,以1933年1月起为还本息时期,届时本利同时兑还。”这一做法       
     
A.利于调动民众参与革命的积极性B.配合红军实现了战略转移
C.缓解了日军对革命根据地的破坏D.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