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4 道试题
1 .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一生中翻译了大量外国文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沫若创作生活二十五年,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二十五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反对旧礼教旧社会的战斗中,有着他这一位旗手;在当前反法西斯的战斗中,他仍然是那样挺身站在前面,发出对野蛮侵略者的诅咒。”

——1940年11月周恩来《纪念郭沫若先生创作二十五周年特刊》

书籍原作者出版时间
《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德国)初版于1922410日上海泰东图书局
《鲁拜集》欧玛尔·海亚姆(波斯)初版于192411日上海泰东图书局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河上肇(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初版于19255月商务印书馆
《政治经济学批判》卡尔·马克思(德国)初版于193112月上海神州国光社
《生命之科学》威尔斯(英国)初版于1934年商务印书局
《美术考古一世纪》德亚多尔夫·米海里司(德国)初版于19488月上海群益出版社

——摘自《郭沫若译作选》

材料二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以来,东西方文化就如同两条彩带缠绕在中华民族精神转型和发展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先贤们主动吸纳西方先进的价值理念,构建和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而翻译西方经典名著,宣扬域外先进精神理念,以此教化国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转型,则是其中主要的途径之一。深谙其道的郭沫若也同样延续着相同的文化路径,将翻译活动作为自我文化建构的出发点。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沫若译作再版梳考》

(1)材料一对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帮助。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翻译活动。
2024-05-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的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20149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5-1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

时间

内涵

19291932中共纪念“八一”,一方面强调“八一”是“世界第一次大战爆发的一天(俄国因191481日卷入一战,所以,将81日视为一战的爆发时间)”;另一方面表示:1927年贺龙、叶挺在南昌领导南昌附近的工农群众……“从此以后,中国的工农群众,亦渐渐觉悟起来”。因此,这一时期的“八一”纪念内涵为反战和纪念南昌起义
1933中共中央将“八一”纪念日的内涵设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
19341945在这一时期内,反战、人民军队建立贯穿“八一”纪念始终;从1937年起,“八一宣言”周年念成为“八一”纪念的内涵之一;苏德战争爆发后,反法西斯战争成为“八一”纪念的重要主题。反战、人民军队建立、“八一宣言”发表是抗日战争期间“八一”纪念的三大内涵
194619491946年开始,在解放区,建军是“八一”节的唯一内涵

——摘编自刘劲松、邓通棚《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19291949)》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政治意义。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93日)

材料二   小华同学在学完第2223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相关内容后,开列了一份史事清单。

抗日战争史事清单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
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
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多方面因素。
(2)阅读材料一、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转折点”“新征程”?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小华同学开列的这份史事清单予以简要评述。
6 . 1944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解放日报》上刊发了《边区政府办公厅通知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九周年》,安排孙中山的相关纪念活动,并借助纪念活动表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该活动意在(     
A.重新解释新三民主义B.强化中共的领导地位
C.唤醒国民的民族意识D.增强抗战的民族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为一则近代广告,广告信息是:“注意九一八”“中国药棉纱布制造厂大赠送”“国难周年出品纪念”“商标”。该广告(     

①发布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年   ②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号召民众铭记国耻支持国货   ④利于民族企业树立品牌形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邮电部发行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这反映出(     
A.“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社会新气象B.社会主义建设踏上新征程
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邮政走向世界D.“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八一”是中共中央创设的重要纪念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内涵并不相同。

“八一”纪念日的内涵(部分)   

时间相关文献内容摘要
19336《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的决定》“八一”适为红军成立纪念。只有中国的工农红军才是中国劳苦群众的唯一救星。同时提醒世界大战的危险。
19377《“八一”感言》“八一”是号召建立统一战线的日子。“八一”是创造中国红军的纪念日。这一军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中华民国的独立,为反对日本强盗。
19478《人民解放军二十周年—新华社纪念“八一”节社论》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继续战斗的第一声,创建了人民军队。依靠这个队伍,我们人民烧起了土地革命的怒火;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抵抗了蒋介石的新进攻,并正在努力实现一个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摘自刘劲松、邓通棚《中国共产党“八一”纪念内涵的历史演变(1929194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选取一个年份,对“八一”纪念日的内涵进行解读。(要求:写出选取的年份,从内涵和原因两方面进行阐述)。
2023-07-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成功,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拓宽了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共产党人林伯渠,后来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革命前觉得只要把专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摘自林伯渠《在苒三十年》

材料三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纪念意义的挖掘。1991年10月10日,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其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摘自《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国的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2)材料二中“此路不通”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
(3)为实现材料三中“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纪念辛亥革命具有什么样的时代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