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1 道试题
1 . 【近代教育变革】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洋务派人士创办技术实业学堂,培养洋务活动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1901年,《教育世界》第11期刊登的《实业学校令》中称“实业学校之种类分为工业学校、农业学校、商业学校、商船学校及实业补习学校等”。之后,实业教育在《钦定学堂章程》中出现,以及在《奏定学堂章程》中成体系实施也仅是延续了这一分类,但宗旨相异。对实业教育的具体实施,《钦定学堂章程》未有明确规定,只在《高等学堂章程》中提及于高等学堂之外得附设农工商医等专门实业学堂,俾中学卒业者亦得入之,又于商务盛处则设商业专门实业学堂,矿产繁处则设矿物专门实业学堂,皆宜相度地方情形逐渐办理。

材料二   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中除设立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之外专设实业类学校,其中乙种实业学校和甲种实业学校,分别与高等小学校和中学校平行。与大学平行的专门学校,分类培养法政、医学、药学、农业、工业、商业、美术、音乐、商船、外国语等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915年,第一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针对清末设实业学堂以来“实业不振、生计艰窘”“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增设筹款”、增加甲种实业学校之数在各省学校中所占比例、扩充内容、实业学校所设科目应根据地方之需、设备略能足用、学生程度能达到标准等办法改善实业教育。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丽翔、张林雄《清末民初实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演进及嬗变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和民初实业教育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和民初实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2024-08-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美国的发展史也给后来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得到里维尔送来的信息,列克星敦一带的武装村民半夜起床,集合起来准备迎击英军。马萨诸塞的四月是乍暖还寒的季节,半夜的气温又低,这些人在寒气中等候,许久没有见到英军的踪影,有些人便回家去,另一些人则在附近的酒馆等候报信的鼓声。这些人并非奉命行事,而是自发起来对抗英军的。他们当然不知道这种行动在美国历史上将意味着什么。……这原本只是一场小小的遭遇战,但由于它引发的是一场改变英美两国历史的重大战争,因而成了一桩历史公案。究竟是谁开的第一枪呢?在这个关口,谁先开枪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殖民地已经走上了和母国武装对抗的道路。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小小的遭遇战”发生的直接原因,并指出“改变英美两国历史的重大战争”所指的历史事件及其性质。

材料二 在南方和北方共同向西部地区推进时,(美国)南方奴隶主和北方资本家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冲突不断加剧。南方奴隶主希望通过西进开辟新的种植园,进一步扩大奴隶制,而北方也把西进看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的扩张,北部新移民希望在自由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小农场,北方商人和资本家则一心想通过西进建立新的城镇,开辟新市场。此外,西部地区新建立的州实行怎样的制度,还牵涉到南北集团在参议院的席位和总统选举。……共和党获得大选胜利和林肯当选总统,引起南方奴隶主的极度恐慌。虽然林肯本人并非共和党内的激进派,他也不主张立即废除南方现存的奴隶制度,但是南方奴隶主仍然将其视为一个反对奴隶制度的极其危险人物。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根据材料二,概括独立后美国南、北方矛盾重重的三个突出问题。结合所学,写出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颁布的两个重要法令及一大社会遗留问题。

材料三 从1859至1899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由18.8亿美元增至114.07 亿美元,增加近五倍。1860年以前,轻工业在工业中占统治地位,此后是重工业迅速发展的年代。生铁的产量在1860 年只有84 万吨,1900年达到1401 万吨。煤的开采量,1860年至1900 年间,由1820 万吨增加到2.4亿吨。19世纪最后30年,新兴工业部门也迅速发展起来,石油开采量从1860年的50万桶增加到1900年的6362万桶。90年代,由于电动机在工业中的普遍应用,电力工业也得到飞跃的发展。汽车工业在19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来,1901 年产量不过4000辆,1914 年猛增到56万辆以上。1889年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约2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3)能够运用数字等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具体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请参考这一要求,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19世纪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以“原因”为视角对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加以简要评析。
2024-08-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名校高一下学期新学考交流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关于农业经营规模的讨论还较少。民国建立,在北京政府时期,知识分子对大农经营与小农经营的比较与争论明显增多。

1922年,学者余景德不同意大农经营,认为历史上大农制度不相宜,历代都是采取抑制大农的措施;实行大农制度,将导致垄断收获,图聚居奇;农业规模太大,营业粗放,雇工不会像自耕农一样用心。

1925年,李大钊认为,农场面积的大小,对于使用人工畜工农具的效率,亦有一种确定联带的关系。大农场男工的效率等于小农场男工效率的2倍,大农场畜工的效率等于小农场者的3倍,大农场农具设备的效率等于小农场的2倍,由此可知,农民需要土地,需要较大的农场。因为农具设备效率增大,可以增大场主的利益,可以稍舒农民的痛苦。

1926年,学者彭学沛认为小农经营的优点有三:第一,小农家人及其家族,由于劳动结果归自己,比大农经营中的农业佣人勤勉;第二,自家作工比农业佣人周密;第三,生活也更为俭朴。但以上优点不能夸大,第一,所谓勤勉为过度勤勉,非如此不能维持生计;第二,凡属人类,都不会甘于极端俭朴的生活,而是希望充分满足其欲望;第三,小农人被过度劳动所压迫,欠少教养,不能应用近代科学、进步的技术,所谓作工比农业佣人周密的价值是有限的。对于大农经营,彭氏认为从技术上说,其优越性没有疑义,要充分地利用科学和分业经营原则、节约土地劳力资本,非大经营不可,大经营无论是利润率还是劳动生产率都比小经营优越。但大农经营也有不利之点,如畜类的饲养、菜类果实的栽培,大农经营的优越性就大受限制。

——摘编自李金铮《大农与小农: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的论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是否应实行“大农”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7-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注:

①鱼龙: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鱼龙纹,距今约6800—6300年。

②鳄龙:西水坡遗址出土的井壳堆塑的鳄龙,距今约6400年。

③鳄龙:焦墩遗址出土的河卵石摆塑的鳄龙,距今约6000年。

④猪龙:红山遗址出土的玉猪龙,距今约6000—5000年。

⑤龙: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盘上的龙纹,距今约4500—3900年。

⑥龙: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夏代。

⑦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器上的龙纹,商代。

材料二:封建时代,龙是帝王将相的特权纹饰。1862 年,法国公使提到外国船只一般都会竖立本国旗号,易于辨认。为此,总理衙门决定使用三角龙旗作为大清水师的统一旗号。1888年,《北洋海军章程》第一次提出以龙旗为国旗的概念。驻美公使张荫桓在奏折中提到:“诸华商久经循用斜幅龙旗,遇中国庆典及臣出入乌境,辄高悬以为荣耀。”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爱国知识分子试图从上古文献中找出中华民族的图腾。1933 年,姜亮夫第一次提出了华夏“龙图腾”的概念。1942 年,闻一多发表论文,将龙摆在中心位置展开全面论述。他说:“数千年来……龙是我们立国的象征。直到民国成立,随着帝制的消亡,这观念才被放弃。然而说放弃,实地里并未放弃。正如政体是民主代替了君主,从前作为帝王象征的龙,现在变为每个中国人的象征了。”

(1)阅读材料一,概括新石器时代与夏商时期龙形象的差异。
(2)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中国龙代表意向的演变。
2024-09-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5 . 民族认同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徙后,与中原地区先进的政治文化接轨,从而实现自觉不自觉的民族意识的调整,从低到高依次经历了物质性民族意识、社会性民族意识和精神性民族意识整合三个阶段。元康四年,慕容廆率领慕容鲜卑迁徙于大棘城后,“教以农桑法”,苻坚即位后,更是“课农桑,立学校”。胡族在确立“以农为本”的经济意识后,从早期的“皆有部落,不相杂错”开始向“离散部落”转化,并实行汉族的编户齐民制度,匈奴首领刘渊还“立其妻呼延氏为王后,置百官",慕容鲜卑建立前燕政权之后,各项制度均仿照汉制……鲜卑慕容皝“立东庠(学堂)于旧宫,以行乡射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苻坚曾“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孝文帝更是“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汉语)”。

——摘自王万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意识的冲突与整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影响。

材料二   贞观四年之后,许多少数民族内附,魏征等人提出不能让少数民族居住在黄河以南,理由是“匈奴……非我族类……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而温彦博主张以宽厚待之,认为“不加怜悯,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太宗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作为皇帝,只有爱之如一、才能使少数民族真正的归附。太宗对其妥善加以安置。当时,在京城长安及周围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的人士,相安无事,有的还担任朝廷的要职。如长孙无忌是鲜卑人,李光弼是契丹人,高仙芝是高丽人,此外还有吐(蕃)人、沙陀人、突厥人等。

——摘编自张全明、王玉德《生态环境与区域文化史研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析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的争论及解决。
2024-07-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盐铁会议”

时间:西汉始元六年(前81年)2月—7月。

地点:京城长安。

参会者:一是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官员;二是各地的民意代表、知名人士,即所谓“贤良方正”;三是丞相田千秋,是辩论会的主持人。

会议核心内容:商讨汉王朝罢黜盐、铁、酒等专营政策。

会议概况:从民间来的“贤良方正”对盐铁官营等财政措施进行了全盘否定,并进而攻击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政策;作为这些财政措施的经办人,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丞相田千秋,发言不多,只是在双方辩论激烈的时候,讲一些折中调解的话。

会议结果:仅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

围绕材料中“盐铁会议”的信息,以西汉或北宋为例,对国家管理经济的方式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8-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顶尖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以后,伦敦人口急剧增长,很多家庭男女老幼挤在一起。19世纪40年代,伦敦出现了一种符合住房立法所规定的最低标准、适合工人租赁的新型住宅。这些住宅有非常具体的管理章程,比如租客不能乱扔垃圾,需要轮流清扫公共空间。1866年,英国政府开始向住房机构提供低息贷款,伦敦多家公司进军住房领域。这类房屋建筑植入了住房分隔理念,注重自然采光和通风,连接自来水和排水系统,重视公共卫生,配备公用厨房、洗衣间和卫生间,在当时被称为“模范住宅”。

——改编自张卫良《19世纪伦敦的“模范住宅”》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石库门住宅最早出现在上海租界内,是一种低层联排住宅。由于住宅出入口均采用石发券,因此俗称为“石库门房子”。石库门上的细部标志,如条石门框、黄铜门环等都属于本土化的中国元素,门上部的门楣,则雕刻各种西式花纹。石库门住宅吸收了西方住宅理念,既符合占地经济、设计合理、施工快捷、外观有序的原则,又需兼顾房屋买主、租户的审美情趣与消费能力,一定程度上也保留着传统合院式的居住观念。这类住宅最初多由移入租界躲避战乱的地主、富商、豪绅等江南富户居住,后也传到天津、汉口等开埠城市。

——摘编自吕俊华《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模范住宅”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上海石库门住宅的设计理念。
2024-07-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也加快了交流的进程。庞贝(意大利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由丝绸制成的。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罗马与东方各国接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明不断交融的过程……这些古代文明持续近三千多年的生产力与科技的发展到罗马手中便有其总其成的优势,达到古代世界文明最高水平的境地,从而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西方文明。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人类史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永远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事件。哥伦布从美洲带回了辣椒,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等美食,非洲西北岸的香蕉,欧洲的甘蔗以及小麦、葡萄酒和橄榄油等也传到了美洲,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这些食物才真正意义上广泛传播开来,对欧洲、非洲、中东、远东的人口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最终促进了世界人口的整体增长。但交换的不仅是农作物,这是一次“特殊”的交换……但同时大量新物种的入侵也破坏了美洲的生态环境,尤其是黑鼠造成的种种疫病,包括天花、麻疹、斑疹、伤寒等,在新世界肆虐为害,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同时也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和恐惧,使美洲原住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摘编自王禹栋《生态视角下的历史书写—以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的特征,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古代世界各地区文明交流的表现。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逐一指出“三角贸易”的航线及其主要商品,并概括“三角贸易”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对“哥伦布大交换”加以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7-02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强基(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学考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玄宗支持皮逻阁统一六诏后,封其为云南王,建立起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国。南诏初期的官制基本沿用唐朝官制,分兵、户、客、法、士、仓六曹,后期改为三托九爽制,其相称清平官,与大军将共决国事;地方有六节度、二都督、十睑(相当于州)。南诏向汉人学习了不少工农业生产技术,其织品甚至可与成都织品比美。南诏以汉字为官方文字,另有“白文”,即用汉字或对其笔画略加增损来记录语言。南诏王曾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赴成都或长安就学。南诏王阁罗凤爱慕汉文化,命儿孙拜唐人为师。不少南诏人精通汉文,擅长诗赋,南诏王隆舜、清平官杨奇鲲的诗被《全唐诗》收录。9世纪佛教开始盛行,至今还耸立在点苍山麓的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即为此时所建。此外,南诏的狮子舞在唐代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是唐宫廷十四部乐之一。

——摘编自王小甫著《世界帝国开明开放——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诏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朝的民族政策。
2024-06-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政治家东方朔认为:“汉兴,去三河之地,止霸浐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汉代政治家晁错在谈到秦统一时表示:“地形便,山川利,财用足,民利战。其所与并者六国,六国者,臣主皆不肖,谋不辑,民不用,故当此之时,秦最富强。”他首先强调的因素就是“地形便,山川利”。

材料二   有历史学者认为:秦国使滥觞于关东的法家学说在秦国得以全面实践,并促使秦人较早地形成小家庭的私有观念。法家学说与秦国社会结合以后,很快收到了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的效果,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涛《对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比较研究》

归纳材料中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种观点予以评析。(要求:观点提炼准确,评析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2024-07-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