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根据彭泽益编《新编朱泾镇志》介绍,在明清时期,上海市朱泾镇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但是,鸦片战争后,“手织土布逐渐衰落,朱泾镇四乡发展为纯水稻区”。对于这种变化,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B.反映出传统工商业市镇逐渐衰落
C.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
D.可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条件
2 . 根据费玉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介绍,1960年,中共中央委员会指示将供应城市居民的人均粮食定量每月减少一公斤,同时指示在农村把有权作出决定的单位由公社向下转移到大队。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
A.中国人民生活困苦B.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C.中共中央放弃计划经济体制D.中共中央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2022-04-0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根据于素云等《中国近代经济史》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洋货进口激增。在进口的货物中,除了大量的鸦片、棉纺织品外,还有棉花、煤油、糖类、染料、颜料、粮食等消费品,钢铁、机器和工具数量一直很少。上述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侵略者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
C.轻工业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产业
D.民族资本主义并未涉足重工业
2022-04-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明初内阁本为“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仁、宣时,内阁始得“密封言事”之特权,以致出现“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的情况;英宗时,各部奏章皆内阁阅览草批后,再交皇帝“朱批”。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
A.内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B.中央权力制衡日趋完善
C.内阁已经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D.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性、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度萌芽,至秦统一中国最后完成。到元代,地方行政与中央一样,形成许多单独的行政体系,如在军事上统属于枢密院的镇抚卫所,监察上统属于御史台的肃政廉访(提刑按察)司,以及统属中央各专门职事部门的诸路匠人总管府、提举司和主管专门事务的局、所、司、库等,都独立于地方行政之外。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第二届大陆会议起草的《邦联条例》于1781年正式生效。从形式上看,邦联合国会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于一身,实际上“它只能执行这个邦联13个州中9个州同意的事情”。1787年制宪会议开幕,经过反复辩论达成协议:(1)中央的权力是明确列举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明确列举的权力不得受地方侵犯。(2)中央立法居最高地位,对各州法律有约束力,各州不得与之违背。(3)国会有权为行使宪法权力制定必要而又适当的法律。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区别,并说明古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独立初的美国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上的显著不同,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