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13年,雪莱在长篇哲理诗《麦布女王》中借麦布女王之口,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专横无理和英国资本主义的残酷;1819年又通过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表达了法国革命失败后,对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下列作品的创作风格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B.《安娜·卡列尼娜》
C.《玩偶之家》D.《老人与海》
2 . 下图所示为漫画《汽车装配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关于该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蒸汽革命造就生产机械化B.电气革命促进生产高效化
C.信息技术推动生产智能化D.网络技术催生经济全球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墨子提倡全民同利、有财相分、有利相交的平等公正观。他主张“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在社会关系上,应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免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强调,正义在于公利,为天下兴利除害,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对策。追求公共利益,就要反对自私自利的思想与行为。墨子把“国家百姓之利”作为义与不义的尺度,义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它的终极目标在于惠民,这正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墨子主张尚贤、尚同,消除歧视,君主平等用人,人民平等参与政治。

--摘编自何芳《墨子“民本”平等思想的现代审思》

材料二  谭嗣同的社会教化观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观点,确立了社会生活实践的基本要求。政治方面谭嗣同反对“势”(君主的威势),要求消除“众生业力”,提倡“自主之民”,以期达到西方的平权;他提倡君民地位平等、世界(各国)“互通”、中西贸易要讲“均”,从根本上还是要自强兴国,以真正达到和西方各国的平等;他还强调“君民犹本之于末”、人无“等差”“分殊”、男女天生“无异”,最后落脚于伦理立法,以构建新的伦理关系;他肯定孔子“有教无类”、主张不以科举内容“差高下”,终极目标是以“感化”取代传统“教化”。

——摘编自董平平《谭嗣同平等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评其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平等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真宗在《崇儒术论》中说:“儒术污隆,其应实大;国家崇替,何莫由斯。故秦衰则经籍道息,汉盛则学校兴行。其后命历迭改,而风教一揆。有唐文物最盛,朱梁而下(指五代十国时期),王风浸微。(宋)太祖、太宗丕变弊俗,崇尚斯文。朕获绍先业,谨遵圣训,礼乐交举,儒术化成···.·”材料可用于说明宋代
A.重文轻武的动机B.儒学复兴的条件
C.中央集权的弊端D.理学产生的根源
5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向美国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和进修人员,中国在外国的留学生一半以上是在美国,美国来华的留学生人数也迅速增长,两国在文化领域交流频繁,高级军事领导人互访不断,这一现象
A.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体现美国完全放弃对华敌视态度
C.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赢得有利条件D.体现了冷战后期多极化发展趋势
6 . 朱熹所著的《家礼》规定,家族必须设立祠堂。祠堂是家族活动的中心场所,主人(封建大家长)每天要到祠堂晨谒,而家族成员则“出入必告”“有事则告”。“或有水火盗贼,则先救祠堂,迁神主、遗书,次及祭器,然后及家财。”由此可见,《家礼》
A.注重家族利益B.将天理与人欲对立
C.强调纲常伦理D.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两汉时期,君臣“多遇灾而惧”。汉成帝时,地震、雨涝接踵而至,大司空师古上书“不敢言乞骸骨”而言 “臣之大罪”。至东汉被罢官者,太尉28次、司空23次、司徒11次,其因多日食、地震、疾疫;遇灾即罢免将相大臣逐渐成为封建王朝的一种定制。这一状况反映了当时
A.儒学思想的“神学化”B.官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C.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D.“问责制度”的逐渐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李泽厚在评述两宋的绘画时认为:从北宋到南宋的过渡,也是从“无我之境”向“有我之境”推移的过 程;而追求细节、真实也逐渐成为宫廷画院和画坛的重要审美标准;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成为独 步一时的艺坛冠冕。由此可知,宋代绘画审美的转变主要得益于
A.理学思潮的影响B.世俗化的趋势
C.禅学思想的传播D.文人画的兴起
2021-12-19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唐太宗时,大量突厥降户被安排在西起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东至幽州(今北京城南)的沿长城地 段;并以原来的部族酋长和首领充任府州的都督、刺史,形成了所谓的“羁縻府州”。唐太宗的这一 举措
A.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安宁和稳定B.加强了内地与边疆之间的交往
C.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大融合D.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021-12-19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峰幸氺冲就提出了赶超西方的思想。1923年,他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中告诉/ 大听众,中国国民党的三民主义“确是适合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建设新国家的一个最完全的主义”。为实现“赶超’’西方,孙中山指出,“我中华之弱,由于民贫”,所以,“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济,为当今莫要之政策”。“欲我国转弱为强,反弱为盛,必俟学校振兴,家弦户诵.无民非士,无士非民,而后可与泰西诸国并驾齐驱, 驰轉于球之上。”他晚年在致瘳仲恺的信中强调指出:“予鉴察世界大势和本国国情,中国欲为世界一等大强国,及免重受各国矣力侵略,则须努力实行扩张军备建设也。若国民与政府一心一德实行之,则中国富强,如反掌之易也。”

——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再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中华民族的前景,“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失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摘编自郑大华《论毛泽东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实现“赶超”西方思想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内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