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普京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从规模上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上看,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正如1920年有作家对列宁关于俄国国家电气化计划的言论表示怀疑,在他与列宁见面后改变了自己观点并表示,无产阶级领袖“看到了未来的世界”。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B.信息科技关乎国家未来
C.数字经济受到各国重视D.国家未来在于技术创新
2 .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北方、西域和南方民族的乐、歌、舞、语言和人物表演手段,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如元杂剧大量反映北方民族性格、生活等;明清传奇也有大量表现南方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体现了
A.艺术中心的转移B.地域文化的消逝
C.艺术价值的升华D.民族文化的交融
3 . 1624年,伽利略第四次去罗马,先后六次谒见教皇乌尔邦八世,说明“日心说”可以与基督教教义相协调,说“圣经是教人如何进天国的,而不是教人知道天体是如何运转的”。这说明伽利略
A.利用宗教宣传自己的科学主张B.开创了天体力学的理论探究
C.以不屈的精神面对教会的审判D.力图缓和宗教与科学的冲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晚期以来,传统的天与天命观念饱受质疑,然而,天的崇高性并未遭到根本性打击。春秋社会,混乱的现实刺激人们思考天命是否在周的问题。春秋金文显示,诸侯们纷纷宣称膺受天命,传统天命观念至此发生重大变化。但同时,祭祀中的尊卑等级屡屡为时人所强调,天帝总是与人间权力最尊者相匹配。春秋社会,人们进一步总结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善之代不善,天命也”的观念,深刻阐明上天无亲疏之别,只辅助有德之人;天助善而祸不善,政必归善者的道理,将天命与德行的关系扣得更紧。春秋时人又常常引用西周天命无常之语以诚当下。凡此种种,皆是在周初“天命靡常”“敬天保民”的传统思想轨道中作进一步的论述,深化、升华了周初天授明德的政治理想。

——摘编自曹大为、商传、王和、赵世瑜《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天命观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天命观的历史影响。
2022-02-13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励德双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如图为在帕乔利出版的算术和代数学的教科书《神圣的比例》(1509)中,达·芬奇所作数学图解插画;如图为解剖学家安德烈亚斯·维萨留斯于1543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中,著名画家提香的学生卡尔卡刻制的版画。这主要反映出
A.图像成为科技知识表达的重要方式
B.人文主义隐喻艺术的图像特性转变
C.自由的学术环境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近代科学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兴起
6 . 1918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下辖的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将全国规划为中原时区、陇蜀时区、回藏时区、长白时区、昆仑时区等五个时区。这一举措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广大群众时间观念的革新B.使西方天文知识开始传入中国
C.有利于近代中国生产结构近代化D.有利于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扩张
2022-02-10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般对边疆地区采取怀柔笼络的政策,主要表现为通婚、册封、委以要职等。同时各朝代在一些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地区都有驻军,如汉朝在西域的驻军、明朝在西藏的驻军、清朝在新疆的驻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
A.积极采取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
C.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自治政策D.民族政策具有“恩威并施”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出身贫寒,例如颜回,《论语·雍也》记载说颜回居住在“陋巷”,只靠一碗饭、一瓢水维持生活;又比如仲弓,他的父亲很贫困,家里连一小块地也没有;另外还有子路等人也都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但孔子并没有因此而拒绝收他们为弟子。

——摘编自陈顺珍《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汉武帝兴办官学,但并未使私学停止,相反,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发展。许多硕学名儒,在未从政或任博士之前,一直从事私人教学,还有一些已经为官者仍然从事收徒教学之事。汉代私人教学从形式上分为“蒙学”或“精舍”(或称精庐)两种。蒙学即童蒙的地方,也就是启蒙教育。精舍是私人专门建立的教学基地,由当时的经师大儒创办,这种私学兴起于西汉,到东汉时特别兴盛,其普及程度在古代史上空前。精舍的学生都比较多,少则百十人,多则千人以上。

——摘编自曹新洲《汉代社会教育》

材料三   书院教育与理学传播的结合,是在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实现的,为了“能使学者视效而信从”,成为儒学发展的关键,因而理学自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师道,重视通过教育讲学在民间传道。而书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倡导的自由讲学,为朱熹、吕祖谦等人的学术辩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南宋时期书院重视道德完善与人格教育,理学家制定了书院学规,如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强调求学的目的在于正已、修身,而非追求功名利禄。理学家的“弘教化”和“广设庠序之教”,使人才“继踵而出”,更重要的是可以“正以民心”,以达太平盛世之目的,于是官府大力支持书院建设,并逐渐将其纳入官办学校系统。

——摘编自王晓龙《宋代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与书院教育的关系。
9 . 江泽民同志指出,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就是要从严治党,对党员严格要求、管理.监督;每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积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时时自我对照,自我剖析,使自己成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共产党员。这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拨正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航向B.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
C.阐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D.明确了党的自身建设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出版,给了当时的中国人当头棒喝。天演淘汰、适者生存的观点成为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一切革命派的重要精神食粮,激励起他们的爱国热情,推动了甲午战后几代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不懈奋斗。严复的进化论思想
A.表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顺应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C.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D.直接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