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0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董仲舒就对六艺之科的态度而言,与李斯建议秦始皇焚烧《诗》《书》截然相反,但其思路如同—辙。二者“思路如同一辙”是指
A.通过禁绝异端达致思想一统B.糅合百家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C.借助儒法结合实现君权巩固D.矛头指向道家改变无为局面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配合大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政府在哈密、乌鲁木齐等地筹办屯田,派往乌鲁木齐等处屯田兵丁达一万多人。办理屯田事务的办事大臣由朝廷派往,“管屯副将、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各员由陕西、甘肃省调派”,兵丁亦由陕甘派往,都属陕甘总督节制管辖。仅靠兵屯不能完全解决军粮问题,乾隆皇帝谕:“甘肃等处无业贫民前赴营生耕作,污菜辟而就食多,于国家牧民本图大有裨益。”随后,内地农民大批到新疆安家落户。清政府在乌鲁木齐设同知、通判等文员以管理地方粮饷。

——摘编自聂红萍《从甘肃总督到伊犁将军:乾隆朝对新疆治理的探索》

材料二  184212月,林则徐流放到伊犁后,针对新疆边防形势,林则徐经深思熟虑,主动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改屯兵为操防”,撤销兵电,让种地的战士回到营院里,专门搞训练,把腾出来的土地交给民户耕种,得到布彦泰的采纳。为解决水源问题,林则徐组织当地各族人民,兴修水利工程,费时四个多月,用工二十余万人。电地给农户耕种后,每年交粮除支付官兵口粮,剩余折银抵充经费。缓解了驻断疆清军的粮饷危机。

——摘编自张洁《林则徐在新疆的历史功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屯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乾隆时期相比,林则徐在新疆屯田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在新疆屯田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并没有把人文主义者视为自己的敌人,教会乃至教皇推动和直接参与了文艺复兴,以致1447-1527年被称为“文艺复兴教皇时期”。由此可见,教会这一做法
A.否定了天主教原始教义B.有助于人文主义传播
C.为宗教改革扫除了障碍D.促进了民众信仰自由
2022-03-05更新 | 530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顶尖计划“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圣人为天地立心,就像孝子为一家打主意。圣人为生民立命,就像孝子为一家立家业。若无孝子,这一家会离心离德,也会倾家荡产。若无圣人,则天地之道亦几乎熄。其意在
A.强调孝道的重要作用B.倡导树立社会责任感
C.主张克服过度的欲望D.说明儒学的衰落趋势
5 . 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故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宋仁宗命高保衡、林亿对该书校正,后列《禁经》二卷。这体现我国古代医学
A.政府主导医学典籍的颁行B.推崇生命至上的理念
C.医疗资源短缺致诊费昂贵D.注重借鉴前人的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孟子》记载了孟子见梁惠子时,对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其言论反映的是
A.民本思想B.仁义观C.尚贤思想D.法治观
7 . 两晋时,“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社会上“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这说明,当时
A.佛教流行B.儒学得到发展
C.玄学盛行D.士人生活奢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等对文字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其意在
A.巩固国家统一B.确立秦文核心地位
C.加强思想控制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时期的儒学特别重视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观,有儒家的仁爱家长制的政治理想,国家被看成是家庭的扩大,这些观念
A.导致出现思想禁锢的局面B.使得儒家思想日益思辨化
C.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公正D.有利于培养人们家国情怀
10 . 希腊人坚称,人是宇宙最出色的创造物,“在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动物中,唯有人具有神性,或者说人所具有的神性,无论如何都比其他活物具有的神性都更加充分”,这体现了
A.感性主义理论B.君权神授思想
C.神权主义色彩D.人文主义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