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宋王朝的“祖宗之法”,说得浅白一些,就是“一切按祖宗的既定方针办”,而这一方针主要是宋太祖、宋太宗的创法立制。从根本上讲,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交互作用的结晶;其出发点着眼于“防弊”,从其客观效果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据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材料二   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它的对立面 ,“冗兵”、“冗官”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封建国家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

———邓广铭《宋史十讲》

材料三   宋朝号称是一个非常仁厚的时代……在这样的结构里,新陈代谢更为困难……这样一个号称仁厚的政府,号称仁厚的传统,因为没有选择好的留下、坏的淘汰的机制,以致这个政府变得越来越大,沉积越来越多了。

——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

材料四   士大夫对武将的夺权直接促成了岳飞最后的悲剧命运,秦桧与高宗亦不过是因人成事而已……宋自太祖、太宗确立文人政治后, 士人登上权力的舞台, 士大夫逐渐形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政治利益集团, 并成为宋代政治的主体, 对可能威胁其利益的其他势力(主要是武人)均不遗余力地打击摧毁……最终形成一个只追求集团利益的官僚政治体制, 培养出一种缺少进取精神的士大夫人格。

——张劲松《岳飞之死与宋代文人政治的历史困境》


请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宋代“祖宗之法”的理解。(请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回答。)
2021-02-24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单元AB卷(中外历史刚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基础过关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朝鲜与中国是如何互相“吸取营养”的。
2022-03-27更新 | 311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测试
3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到了清朝,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的、经济的功利要求。……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晚清政府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根据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等文章改编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开始转型,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请分析形成1972年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并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2021-11-11更新 | 55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选择性必修1)-专题0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专题测试)
4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材料一 春秋时期,四夷的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发达的华夏文化对夷狄蛮夷产生了巨大影响,华夏的四邻逐渐对认可华夏起居与文化。夷狄蛮夷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春秋战国之际,进入中原的夷狄蛮夷绝大部分已经融入华夏族当中。而华夏族也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到了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又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摘编自张帆《战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其时西方国家大举入侵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激发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南京临时政府认可民族平等。孙中山先生认为,汉、满、蒙、回、藏当在共和旗帜下为一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汉族的兄弟民族也可以参与国家政权管理。这些大大促进了中国各民族形成“中华民族”为一体的共识。

——摘编自何一民等著《从恢复中华到中华民族共同体》

材料三 少数民族发展概况

年份固定资产投资(单位:
亿元)
经济总量(单位:
亿元)
19523.757.89
197876.7323.78
201790628.884670.90


(1)概况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概况清末民初“中华民族”概念出现的背景和内涵。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就“国家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1-09-26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过关卷】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测试卷(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基础过关卷)
5 . 制度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西周)在分封制条件下,天子和各级诸侯、卿大夫在各自辖区内各自为政,即所谓“分土而治”。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和最高统治者,但对诸侯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天子与诸侯之间是一种类似盟约的关系。

(秦汉)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有品级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去行使统治权。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它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官吏直接受权于皇帝,整个统治机构具有等级隶属、职责明确、分工细密等特点。官僚制依靠各种诏书律令的颁布,行政文书的运转而发挥其功能。

——摘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1)阅读材料一,结合变法的具体措施,谈谈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富国强兵?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从西周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影响。
6 . 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辽宁省社科院和辽宁大学学者李治享、孙文良在考察清平南王尚可喜的历史遗迹中,在尚氏的家乡辽宁省海城县发现了一部《尚氏宗谱》。宗谱上起明嘉靖十四年(1535),下迄伪满康德六年(l939),共记载了尚氏家族四百余年的历史。其中家训尤为珍贵,因为在尚氏家训的熏陶下尚氏的子孙中人才辈出,如我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北师大物理系的教授尚世铉,以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钢铁冶炼专家尚世南等等。谈起家训外交官尚世武说:家训成就了尚氏儿孙。祖宗教导我们:“后世子孙众多,务须立志读书。”“父母在堂,务宜竭力孝顺,早晚慰问。”“兄弟长幼,务宜和气往来。”“忠孝传家,尊祖敬长,善待子孙,诚实守信,心怀天下,阖族团结,勤俭持家。”

——摘自“清平南亲王尚可喜学术研讨会”

材料二: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尚氏家训》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家训文化现实价值的认识。
2021-10-1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在此时期,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宋仁宗时,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市合体,新式城市出现。单就从反映流通领域商品价值量的货币总供给来看,北宋中期以后,平均每年的铸币量就要超过唐朝几十年铸币量的总和,可以想象出当时以交换为目的输入到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是何等的惊人。宋代时的中国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的50多个国家通商。

——摘编自赖宝成《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材料二   城市的繁荣、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不断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萌动,这些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传统社会最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也是因为商品经济在种种束缚中不能充分发展,无法完成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向近代化萌动”的理解。
2021-07-13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过关测试】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经历了数次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既带来了巨大经济意义,也有重大政治意义。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   1958年,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但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六七十年代,农业生产举步维艰。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并简述1952年土地改革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2021-05-01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9 . 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磨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弊端。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21-04-29更新 | 35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专项检测(人教版必修一)-全册综合检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洋时期的关税收数,海关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2年为3997万余两(关平两),1913年为4396万余两;一战期间收数减少,每年只为三千七八百万两(1915年为3674万余两);一战结束后,1919年达到4600万余两;此后逐年递增,1926年达到7812万余两,约比1912年增加1倍。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材料二   1912-1936年中国钢铁业人均占有量情况表(单位:公斤)


注:1936年在进口总值中,我国钢铁占9.8%,石油、染料、机器、车辆、船舶等的自给率低,需大量进口。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9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初期税收变化的基本趋势,并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民国前期中国工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