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这是一条连接河南郑州市与重庆市的高速铁路。该高铁通车后,京郑渝昆高速铁路通道将实现全线贯通,并与京广、陇海、兰渝等铁路大通道联网,从而极大缩短重庆及三峡库区与西南、西北、华中、华北等地的时空距离。这表明(     
A.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B.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区域性联系日益密切
C.人们的市场和竞争意识正在逐渐形成
D.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初刘邦以“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名曰榆荚钱,重三铢”;“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此币不仅由国家铸造,还准许地方官府和民间的富人仿铸。汉武帝时又多次变更,最后“罢半两钱,行五铢钱”,由上林三官负责铸造,作为法定货币,通行于全国,并严禁各郡、国和私人仿铸。由此可知(     
A.秦朝半两钱在汉代一直通行B.汉代钱币重量始终保持一致
C.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的年号D.国家经济管控能力逐渐增强
2022-09-03更新 | 960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学家通过对两周墓葬用鼎制度的研究,发现西周前期存在相对应的两套用鼎制度:周王室自有一套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的制度;另一套是对应的五等爵的制度,即公、侯七鼎,伯五鼎,子、男三鼎或一鼎。这体现了周初(     
A.祭祀占卜的执政思想B.华夏认同的民族理念
C.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D.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
4 . 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3月后,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照金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习仲勋同志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参与领导苏区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壮大了红军武装,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5年春,陕北、陕甘边两块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战争中连成一片,合并成立西北革命根据地,习仲勋同志为中共西北工委领导成员,并继续担任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这块在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摘录自《习仲勋同志生平》

材料二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会上提出,希望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邓小平对中共广东省委提出的在邻近香港、澳门的地区兴办加工区的意见表示赞同,并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至此,经济特区建设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确定下来。

——摘录自《习仲勋同志生平》

材料三 中共十九大报告不仅确立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且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有许多直接有利于各国和世界的发展、直接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并且在推进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各自需要,必然会程度不等地、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许多实质上与贯彻十九大精神相吻合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措施。

——《论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政治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央红军长征从何地出发?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广东设置的三个经济特区及材料二体现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和精神在推进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5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统一的货币政策,度除六国常经使用的不同形态、重量的货币,铺基础。对于始皇统一币制,并能钻在历规了中国自秦至清是续两于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工艺说,认种是天圆地方文化说,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中,中间方孔方使于创器的特点,铜币圆孔的由圆转方是现象制器思想的体现……也有人认为始皇改革并统一境,以方代面,形数相合,取其象天法地,君权神授的文化寓意,货币职能与政权、神权在一枚小小的天圆地方的方孔铜钱中完美融合。

——摘编自李雪艳《从秦半两到通宝》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民币的管理,维护人民币的信誉,稳定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1999年12月28日通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圆形方孔钱“长久不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统一币制的影响。
(2)中国是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币的地位及其发行原则,并简述21世纪以来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逐步提升的表现。
2022-09-0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中古西欧是“黑暗的中世纪”。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古西欧为欧洲近代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下列能佐证后者观点的是(     
A.政治混乱使得封建势力弱小B.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经济
C.工商业城市拥有完全自治权D.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
7 . 食物物种的培植和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下列关于人类重要食物物种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小麦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
②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原住民最早种植了甘蔗
③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的原产地
④咖啡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到欧洲
A.1处B.2处C.3处D.4处
8 . “唐决”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方式。日本天台宗僧人将佛教教理上存在争议、悬而未决的问题称为“未决”,由入唐日僧将“未决”之文书带至中国“请决”,而中国僧人对相关问题回答被称为“唐决”。对“唐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佛教起源于中国,日本佛教尊中国为正宗
B.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发展提供滋养
D.中日两国因交流互鉴而促进彼此文化繁荣
9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利安人最初定居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梨俱吠陀》的大部分赞歌就是在这个地区编成的,编成年代上限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以后他们又向恒河流域发展,进而扩张到南印度的部分地区。他们进入这些地区后,原始的部落组织逐渐解体,出现部落联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代初期,伴随铁器的出现,雅利安人的少数先进部落开始过渡到国家。至公元前6世纪,形成20多个小国,进入印度次大陆历史上的列国时代。雅利安人扩展过程中,当地居民或被征服,或被驱散,雅利安人成为古代印度次大陆上的主要居民。

——周明博《全球通史》

材料二   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而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

——祝令建《世界文化概论》

材料三   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搅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到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

——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利安人迁入印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区域历史文化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结构”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指出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为此在文化上采取的对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社会有着双重意义。作为与旧秩序敌对的革命,它不仅仅是法国的,也是全欧洲的运动。法国大革命的普遍主义理念,既赋予了欧洲一种欧洲认同的意义,同时也将之剥夺了。拿破仑在1804年取得了法国皇帝头衔,而且对1789年理想的忠诚,也变成与对法国的忠诚联系在一起。拿破仑的欧洲是以莱茵河作为东部边界的罗马欧洲。取而代之的莱茵邦联,是西方与东方间的缓冲地带,有着自己的东方边界,也就是古老的日耳曼-斯拉夫边界。革命精神激发了新的疆域民族主义理念。然而直到甚晚之后,这些理念都仍未朝民族分离主义的方向发展,而是成为奠基于已建立之民族国家的欧洲秩序之基础。

——(英)杰拉德·德朗提《发明欧洲》

材料二     18世纪末美国政府确立了西部土地国有化原则,当时国有土地就已达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5%。1824年起,国会内部,围绕“宅地法”的斗争激烈起来。1848年,争取实现“宅地法”为宗旨的“自由土地党”成立。1862年初国会表决“宅地法案”,参众两院都以压倒多数通过。1862年,法案颁布,规定:任何人只要交纳十美元手续费,就可以领取一块160英亩的土地。此后二十年间,外国移民达500多万,超过过去80余年的总和。它鼓舞着移民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的土地,建立一个又一个村镇,不停地向西挺进。

——摘编自张冬梅《美国<宅地法>产生的温床及颁布实施的两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运动”的原因,并概括说明法国大革命剥夺了“欧洲认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宅地法》颁布的历史条件,分析其颁布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