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83 道试题
1 .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曾说,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材料中能够体现唯物史观的是(     
A.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具有决定作用
B.瘟疫是引起物质生活方式变迁的内因
C.文艺复兴运动决定了城市经济水平
D.生活方式变迁不能影响意识形态变化
2024-04-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2 . 1956年7月,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出兵进行干涉,但遭到美苏的联合制止。在那之后,法国人不仅开始发展本国的核武器,而且还在总体上拉开了与美国的距离。苏伊士运河危机还使《罗马条约》谈判速度加快,以至于有人曾建议,要给欧洲联邦建设者纳赛尔建座铜像。这反映出(     
A.国际局势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B.大国对抗引发局势紧张
C.欧洲联合改变了美苏关系走向D.美苏争霸态势趋于缓和
3 . 下图所示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盐税改革后,不同史料对盐税收入变化情况的统计。据此可推知,此次盐税改革(     
A.加剧了当地百姓的生存负担B.有效保障了政府财政支出
C.推动了官僚资本的快速发展D.因过程混乱导致统计失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平定台湾得胜图》描绘了清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1788年)平定台湾的战争场面。如图为其中的一幅《渡海凯旋》,该画作(     
A.是研究清朝军事实力的第一手史料
B.突出彰显了清朝海军近代化的成效
C.佐证清朝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历史
D.折射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学者稻叶岩吉发表专著《满洲发达史》,梳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尤其关注明、清两代,并论证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稻叶认为“满洲种族”是自古以来身份边界清晰固定的共同体,他们世居中国东北,是汉族的“入侵”破坏了他们的自给自足状态。日本东洋学者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和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为框架,从血统层面把汉满做出绝对的区分,同时以地理板块为依据,认定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摘编自冯乃希《中国历史叙述中的民族政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接纳党员不分民族,倡导民族平等。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执行严格的民族纪律,争取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各民族联合抗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确立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不仅从政治上、制度上保障民族平等,而且通过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增强民族认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容纳了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体。

—摘编自王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看毛泽东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满洲发达史》中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析。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阶段,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代阿拉伯文献中有很多“五王说”的记载,即世界是以伊拉克王为中心,包括中国皇帝、突厥王、印度王和拜占庭王;在印度则流传着“四天子说”,认为世界是由人主、马主、宝主和象主四位天子所统治,分别对应着中国、突厥、拜占庭和印度。据此可知(     
A.多元文明存在交流互动B.东西方天下观认知趋同
C.古代世界政治秩序形成D.欧亚文化相互吸收借鉴
7 . 18世纪后半期,拉美的科学家们意识到,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人文社科领域,欧洲的拉美研究存在许多谬误及偏见。在这种背景下,拉美的科学家们提出“美洲的科学”以区别于欧洲的科学研究。这(     
A.促使欧洲中心论退出历史舞台B.有利于增强拉美民族意识
C.说明科学发展是民族独立前提D.推动拉美反殖民斗争胜利
2024-01-19更新 | 309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军转战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这一伟大壮举的起止点是(       
A.瑞金、延安B.瑞金、会宁C.井冈山、吴起镇D.井冈山、会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学校兴趣小组将“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作为研究课题,他们收集了下面三张图片,这些图片共同说明了(     
A.中国巩固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B.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C.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作用日益重要D.中国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2024-01-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民族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课上,讨论中世纪欧洲封建王权强化的问题,同学们征引史实,各抒己见
甲说: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是:我......效忠我的主人.....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乙说: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他一个额头吻以示原谅。
丙说: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增税与教皇冲突,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得到“民众支持”;1308年教皇被迫前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
丁说: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有越权、司法权”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甲说、乙说B.丙说、丁说C.甲说、丙说D.乙说、丁说
2024-01-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民族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