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07 道试题
1 . 汉武帝采用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冶铁、煮盐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盐、制造和买卖盐铁等事务。汉武帝的这一措施(     
A.促进了冶铁技术的普及B.导致政府财政出现危机
C.解决了王国叛乱的问题D.顺应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2024-05-2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化三改”、三线建设等阶段,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逐步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群慧《新中国70年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性成就与经验》

材料二:从工业化建设第一个时期的伟大成就中可以发现:(1)我国依据当时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变化,实施“一化三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我国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既发展沿海工业,也推进中西部的工业发展,工业化建设注重平衡工业布局。(3)我国重视工业发展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将农业现代化摆在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首位,工业化建设注重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摘编自徐坤《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材料三: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于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化三改”实施的有利条件及其所确立的经济制度。
(2)从史料证据关联历史结论的视角,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所说“伟大成就”之间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彰显的“中国智慧”。
2024-03-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人们不爱运动的原因,论述了运动的重要性,介绍了他自创的运动方法和坚持运动的快乐感。此时,毛泽东研究体育是为了(     
A.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化B.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C.强调国民革命的政治性D.提倡奋斗向上的人生观
2024-02-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20年代中期,英国伦敦讲习所在一份报告中阐明其教育宗旨:只靠对手指的灵巧训练来发展其技能,而对机械操作原理的教育置之不理,将会使人陷入贫困。其对机械操作的关注折射出当时英国(     
A.启蒙运动的深入B.《人权宣言》颁布C.工厂制度的确立D.手工工场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下表可知,这些古代非洲国家(     
国家现象
阿克苏姆阿杜利斯港是东非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内地货物的集散地
马里国王曼萨·穆萨亲自带领庞大商队、携带大量黄金前往麦加
摩加迪沙所产布匹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A.政治环境宽松B.对外贸易发达C.文化交流频繁D.封建制度先进
2024-02-21更新 | 732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2023年春节上线的《流浪地球2》《三体》等影视作品呈现了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展示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愿景。以下各项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授时历》的编定B.“两弹一星”C.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D.杂交水稻的栽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美国成了孤家寡人,所谓十六国共同宣言,被周恩来的精彩舌战撕得粉碎。连美国最亲密的伙伴、会议主席艾登后来也承认:“虽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问题已看得很清楚,再打起来的可能性很小了。”这一国际会议(     
A.宣告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B.展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风采
C.彰显了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威力D.体现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担当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礼治”思想,接纳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在新兴的封建制的基础上将礼法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封建法律思想。荀子的法律思想是战国法律思想史上从西周礼乐精神向封建正统思想确立的过渡,是对奴隶制下宗法等级制向非世袭的等级官僚制的改造。“法自君出”、“隆礼重法”、“德礼刑政”等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历次对于封建制度的变革都能够从荀子的思想里找到渊源。

——摘编自高振年《荀子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   纵观40年以来中国学界关于荀子法律思想进行的研究,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三次明显的转向。这三次转向又将研究划分出了四个阶段:1978年底至1990年为第一阶段,以阶级分析为主要方法;1991年至2003年为第二阶段,以法律文化为主要视角;2004年至2014年为第三阶段,参考西方法学话语体系与遵照中国文化自身逻辑两种研究范式并行;2015年至今为第四阶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言献策。

——摘编自刘瑶《改革开放40 年荀子法思想研究的三次转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荀子的法律主张并概括荀子法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对荀子法律思想的研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从表可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     
秦汉至隋唐多级政区户籍统计表
时期相关记载每乡平均规模
秦汉“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约12500户
两晋“县五百户以上皆置一乡,三千户以上置二
乡,五千户以上置三乡,万户以上置四乡。”
500—2500户
隋唐“百户为里,五里为乡。”约500户
A.组织划分趋于精细B.治理成效日益降低
C.官方渗透逐渐减弱D.政局变动影响突出
10 . 关于秦灭亡的原因,众学者看法不一。《睡虎地秦简·语书》中记载:“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恶俗。…今法律令已布,闻吏民犯法为间私者不止,私好、乡俗之心不变…。”该材料能证明以下哪一观点(     
A.秦法严苛残暴导致六国反抗B.文化差异使关东地区不服秦朝的统治
C.秦的法律在地方无法落实D.东方六国法制与秦国大相径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