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纱厂“新生”。

吴淞社区小王同学报名参加了小区组织的“故乡行走一日游”活动,活动的目的地是“半岛1919文创园区”(位于蕰藻浜与泗塘河交汇形成的半圆地带)。

小王同学发现文创园区曾经是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的旧址,纺织机、运煤输送带、出渣口、钟楼等这些带着纱厂历史印记的元素也被一一保留下来,曾经的厂房、车间、仓库而今被改造成为设计工作室、艺术展示空间、婚礼会馆、创意体验中心等文创产业聚集地,旧时的纱厂重获新生。

活动结束后,小王同学收集与整理有关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的资料供学习

材料一   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大事年表   

大中华纱厂华丰纱厂
1919年,上海聂氏家族发起筹建大中华纱厂
1922年,正式开工,其规模和设备在当时是中国第一流,雇工上千
1925年,纱厂由郭氏家族永安纺织公司收购,改名为永安纺织二厂
1930年,增设永安四厂
1942年,日商强制组成永丰公司
1945年,郭氏家族收回永安二、四厂
19559月公私合营永安第二棉纺厂
1920年,沪上巨商王正廷、张英甫等人集资创办华丰纱厂
1921年,建成投产
1926年,出售给日华纺织株式会社第八厂(日资)
1931年,改名为华丰工场(日资)
1943年,改名为吴淞工场(日资)
1946年,国民政府接管,改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八纺织厂
1950年改名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
1958年,公私合营永安第二棉纺厂、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合并组成国营上海第八棉纺织厂,成为上海生产力最大的纱厂,员工超万。
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纺织业开始调整转型,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科技+时尚”转型。
2008年,由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对上海第八棉纺织厂进行了全面重新改造,转型为“半岛1919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上海“滨水时尚新地标”。
2014年,纱厂遗址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材料二   ……民国11年以后,民族棉纺织业受到日商企业的排挤和打击,……大中华纱厂第二次招股未能足额,……只好承办公司债,承受高额利息重负。加上外商纱厂联合压低纱价的倾轧,终于使这家开办不到3年的模范工厂被迫出售。

——摘编自《上海纺织工业志》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无暇东顾,纱布进口锐减,市价突飞狂涨,纱厂连年大利,给中国发展棉纺织业以良机……。至民国11年,上海新设华商纱厂19家,新增纺锭487222枚,占全国新增华商纺锭的47.6%。

上海棉纺织业的建厂高潮转瞬即逝,接着进入萧条时期。……从民国20年到1949年,上海纺织工业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曲折发展阶段。……上海沦陷后,租界以外的华商厂均被“军管理”,由日军委托日商纱厂经营,倍受掠夺。……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租界,棉花来源断绝,交通阻隔,纺织品销路锐减。两年后,日伪又对纱布实行强制收购,上海的纺织工业又一次陷入困境。

抗战胜利初期,由于原棉缺乏,电力不足,资金短缺,纺织企业的开工率一般只有50%左右。……但是,随着国民党统治区经济的崩溃,上海纺织工业再度陷入困境。民国37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同时施行物价管制,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此举使上海民营纱厂遭受巨大损失。

——摘编自《上海纺织工业志》


(1)材料一大中华纱厂和华丰纱厂创办初期的企业性质是(单选)
A.外资企业   B.洋务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国营企业
(2)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上海国有纺织业开始调整转型的背景是(单选)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依据材料二,概括大中华纱厂被迫出售的原因。
(4)依据材料三,概括民国时期上海民营纱厂的经营状况。
(5)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纱厂“新生”?
2023-03-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工业革命中的女性。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的角色与地位也随之变化。

(1)下列成果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

(2)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属于此范围的是____(单选)
A.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B.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C.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D.工厂制度、跨国公司

材料一   伦敦布莱恩特和梅公司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3便士到1先令不等的罚款,女工并不能每次都拿到全额工资。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火柴所用的黄磷原料,导致皮肤发黄、脱发和颚骨炎(骨癌的一种)。

——1888年安妮·贝桑特《伦敦的白奴制》

(3)根据材料一,概括女工工作的特点。

女工处境经报道后,引发关注。该公司强迫女工签署声明,这激起了她们的愤怒,发起了“1888年火柴女郎罢工”。

材料二   《Pall Mall公报》的编辑威廉斯·特德、工党选举团的亨利·海德和救世军的凯瑟琳·布斯都加入了记者安妮贝桑特争取改善工厂工作条件的运动。

英国最著名的《泰晤士报》等其他资本控制的媒体报纸,指责贝桑特是社会主义煽动者,评论说:“女工们没有被允许走自己的路,而是在不负责任的顾问怂恿下去罢工。这些现代工业化世界的害虫,正竭尽全力使这场争论达到顶点。”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4)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归纳当时社会对女工罢工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两周内,由于工会的支持和一场筹集了400英镑巨款的公共运动,妇女们赢得了重大的让步。她们组织了煤人工会——英国最大的妇女和女孩组成的工会。这是英国“新工会主义”爆炸式的巨大进步,当时技能不熟练的无产阶级第一次组织成了工会。

——安娜·慕尼沃兹和艾伦·伍兹《马克思主义与女性解放》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2023-03-06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制,此举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反响。

材料一   臣等默观大局,熟察时趋,觉现在危迫情形更甚曩日,竭力振作,实同一刻千金。而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私立学堂者绝少,又断非公家财力所能普及,学堂决无大兴之望。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强邻环伺,讵能我待。……庶几广学育才,化民成俗,内定国是,外服强邻。转危为安,胥基于此。

——张之洞等:《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材料二   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士绅阶层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传统乡村社会依靠士绅实现自治的稳定结构被打破,与之同步的是国家政权下沉的努力,但是,自上而下的授权来源使得乡村社会被“土豪劣绅”充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

——岳铭青:《科举制废除、士绅阶层衰落与基层治理变迁》

1.以下关于张之洞等人请求废科举的历史背景,表述正确的是(双选)(     
A.中体西用思想占据主导地位B.清末新政颁行新学制的结果
C.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D.西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上述两则材料对废科举产生影响的认识有何不同?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科举制的废除?
2023-12-13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纪念币中的历史

小黄同学喜欢收集各种纪念币,在历史课上,他分享了他的部分收藏品。

A郑和B孔子C朱熹D毕昇
E陈胜、吴广F松赞干布G赵匡胤H戚继光
(1)请根据朝代对纪念币上的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东周:___________ 秦朝:___________ 唐朝:___________
北宋:D、G            南宋:___________ 明朝:___________
(2)请对上述纪念币中的人物身份进行分类。(填写字母)
a航海案(  ) b民族英雄(  ) c少数民族首领(  )
d思想家(  ) e开国君主(  ) f农民起义领袖(  )
g发明家(  )
(3)以下有关纪念币的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图D币面中背景为雕版印刷品。(     
b图F币面右侧建筑应在长安(今西安附近)。(  )
c图G币面人物原为北周禁军统帅,发动兵变夺取帝位。(  )
d图H币面人物对抗的是葡萄牙人。(  )
(4)请将下列材料与有关纪念币人物一一对应。(填写字母,5分)
a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b伐无道,诛暴秦。
c有教无类。
d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e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2023-01-2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近代戏剧改良。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剧坛上一次涉及到戏剧观念、戏剧创作和若干重要剧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戏剧运动。

材料一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02年,最初的倡导者是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最早感风气之先的是川剧。1904年,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不仅集资修建了一个叫做“悦来茶园”的较新式的戏园供演出用,而且邀集了黄吉安、赵熙等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时规定了较具体的有关演出和考核、奖惩伶工的办法,以提高演员的演艺和从艺的事业心、责任感。这不仅使近代川剧产生了一大批由文人创作或改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新剧本,如《柴市节》《闹齐宫》《情探》等,而且使川戏的表演艺术有了迅速提高。

——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材料二   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19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支持在悦来茶馆演话剧。1920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谋利,要求警察在当前“军事戒严期间”帮助维持秩序。因为演出收入用于“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和维持秩序的“弹压费”。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剧目《山河泪》,吸引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

——王迪:《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1)材料一中“川戏改良公会”成立的中外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演出与20年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社会变迁与戏剧改良的关系?
2023-06-27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货币既是市场中商贸活动所使用的工具,也是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抓手。透过近代中国货币的演变,可以看到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一当时(指清末)世界各国都实行国家铸币,外国银元的重量成色都有一定的标准,而且制造精美,人们(中国人)乐于使用。1907年后,由于货币流通状况日益混乱,为了整顿财政,统一币制,清廷开始了币制的改革。币制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各省督抚的拒绝和有意留滞,清政府不得不靠借外债来进行改革。

——祝远娟《论清末的币制改革》

材料二美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公布了《白银法案》(1934年),操纵世界的白银市场,推动美国商品的出口。并且由于日益严重的财政金融危机和支出远远大于收入的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所以,原先的银本位制被南京国民党当局放弃,转而实行了纸币代替银元的货币改革,希望能够借此缓解国内当时经济异常困顿的局面。

——改编自姜乔乔《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

材料三关于金圆券,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只有一点。就是它激怒了中国民众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以致他们群起而攻击国民党政府。由此,你可以看到金圆券的致命一击了。

——裴斐、韦慕庭访问整理:《吴国桢口述回忆》

(注:吴国桢1946-1949年担任国民政府上海市市长。)

材料四民主政府保证持有解放区新货币的任何人民,能够随时随地以其货币换回他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重要物资;既不需要限价,也不需要抢购。新货币保护着解放区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就获得了解放区广大人民的拥护。

——薛暮桥《货币问题与货币政策》(194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两次货币改革的背景有什么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你如何理解“金圆券的致命一击”?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中国货币的演变?
2023-04-0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1872年在曾国藩等人的建议下,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平均年龄12岁的幼童留学美国,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但在顽固派的阻挠下,1881年清廷即下令撤回留美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某赴美公使)奏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该局裁撤”。

——奕䜣《奏请撤回留美学生肄业学生折》(1881年)

材料二   公费留学生非经特许,一律暂缓派遣,自费留学生除有国外奖学金或其他外汇补助费,无需请购外汇外,一律暂缓出国。已在国外的公费生,所学科目非军、工、理、医而出国已满三年者,应立即回国,已在国外的自费留学生,除成绩特别优良者外,无论学习何种科目,一律不给外汇。

——中国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修正限制留学暂行办法》(1939年)

材料三   大踏步走出去

时间

主要留学地

培养目标

国家政策

建国初期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

以工科为主,培养重工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1957年,毛泽东会见留苏学生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1978~1981

大部分就读于美、德、日、英、法等国

以自然科学为主,培养改革开放急需的科技人才

1978年,邓小平说,“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研究一下,花多少钱,值得”。

90年代以来

到2013年,留学生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

学科多元化,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理想和国家需要求学

1993年,党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总方针。
(1)在洋务派的努力下,先后有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他们留学期间美国社会的状况是(双选)(     
A.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B.治愈内战创伤,黑人状况有所改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开展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如火如荼,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D.参与世界大战,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中途撤回留学生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中国向东欧与苏联派遣留学生的历史背景。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国追寻留学之路?
2023-04-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殖民面面观在学习《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课后,小李同学梳理了相关内容,对“殖民”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1)李同学阅读教材后,发现古代也存在殖民活动。以下地图反映了哪一人群的殖民扩张?(     
A.苏美尔人B.埃及人C.希腊人D.罗马人
(2)7世纪,阿拉伯人走出家乡,成为西亚、北非的主人,原因在于(     
A.武力扩张,建立帝国B.重视贸易,发展经济
C.控制商路,沟通东西D.编纂法典,维护秩序
(3)小李同学整理了近代殖民体系兴衰的时间轴,请选择恰当内容,将空格补充完整。(填字母)

A亚非拉B工业革命C三角贸易       D新航路E瓜分世界的狂潮F第二次世界大战
(4)随后小李同学在这段论述旁边记录了如下笔记,请将空格处填写完整。

“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指的是摧毁自给自足的,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指的是引入西方的,促进印度经济的发展。


(5)根据小李同学整理的资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殖民活动的看法。
2024-02-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9 . 梦回宋朝

电视剧《梦华录》的热播,让许多观众产生了“梦回宋朝”的情结。有人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宋朝”,勾栏瓦肆、汴河风情、金戈铁马令人无限遐思……

(1)以下材料中,帮助我们了解宋朝社会的直接材料是(     )(双选)
A.《宋 史》   (元 脱脱等著)B.《清明上河图》(宋 张择端作)C.《资治通鉴》(宋 司马光著)D.《东京梦华录》(宋 孟元老著)

(一)史家笔下的宋朝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至太宗时。江南统一,再平北汉。而终于不能打倒契丹,这是宋室唯一主要的弱征……宋代对外既如此不振,而内部又终年闹穷……

——钱穆《国史大纲》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2)依据材料,以上三位史家对宋朝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

历史教科书中的宋朝

《历史课本 第二册》
叶圣陶等编1955年出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张海鹏等编2019年出版


(二)宋元
十二 北宋跟辽和西夏的关系
十三 北宋的手工业
十四 王安石变法
十五 北宋人民的抗金斗争
十六 民族英雄岳飞
十七 蒙古的兴起和南宋的抗战


《第三单元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3)对比以上教科书目录在编写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4)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发生的是‘过去’,写出来的是历史”,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2023-12-1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长宁道路寻踪。

道路沿革,往往与所在地区历史、经济、文化等联系密切,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小生活在长宁的郝同学试图通过对周边道路沿革的探究,发掘长宁乡土史、管窥上海城市史。郝同学首先查阅到了长宁部分路名前后变化信息,整理成如下表格:

原路名路名来源1943年改名1945年后名1949年后名
白利南路英国驻沪领事长宁路
忆定盘路“爱丁堡”音译江苏路
大西路Great Westen意译长安路中正西路延安西路
安和寺路来华英使阿美士德察哈尔路法华路新华路
林肯路美国总统天山路
开士威克路工部局总董陕西路凯旋路
佑尼干路美驻沪领事仙霞路
霞飞路一战法国元帅泰山路林森中路淮海中路
1:以上道路均为西方租界越界筑路的产物,即租界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以界外筑路达到蚕食华界,扩张租界的目的。
2:工部局为(美英为主的)公共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
3:林森,曾长期担任国民政府主席。
(1)根据1943年前的路名及注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
A.路名意在普及西方历史知识B.可见长宁为上海最早的租界
C.只有英美两国进行租界扩张D.体现西方殖民者的自大傲慢
(2)与开士威克路改名“凯旋路”有关的战争是(     )(单选)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战争D.越南战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关道路改名“淮海中路”“延安西路”,主要原因有(     )(双选)
A.去除反动政府人名B.革除殖民主义残余
C.统一地名命名规范D.纪念革命战争地名

郝同学又发现不同于如表的一些道路,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相关历史沿革。

道路1:法华镇路、种德桥路、香花桥路——李枞泾为苏州河干流,北宋初泾北建法华寺,乡民聚寺而居。宋室南渡后,大量黎民移居,民宅商肆沿河展开,渐成集市,李枞泾成货物集散要道。明代后,得益于松江棉纺织发达,此地成为商品集散地,形成法华镇。至清乾嘉至盛,号“沪西首镇”。近代以来,历经太平天国、八一三等变故,居民离散。加之河流淤塞,法华镇逐渐萧条。解放后,市政府填浜筑路,称法华镇路,原河上种德桥、香花桥亦改为路名。

(4)根据材料,归纳法华镇兴衰的原因。

道路2:中山环路——因租界割裂华界南市与闸北,需建绕租界连接两地的环路;同时达到箍起租界,禁止其不断越界筑路的目的。1927年环路辟筑,1949年前。中山西路即环路长宁部分。50年代,环路拓宽延伸,成交通大动脉,环路外新筑道路以区所在位置对应中国版图方位的各省县市命名(长宁属市区正西偏南,对应贵州省地名)。20世纪末沿环路筑高架“内环线”。

(5)根据材料,归纳中山环路修筑的动机。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动机产生的时代环境。
(6)根据中山环路外新筑道路命名法则,可以判断筑于50年代后的道路有(     )(双选)
A.遵义路B.华山路C.番禺路D.茅台路
(7)纵观这些道路的沿革,你认为长宁在上海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分别具有何种独特地位?
2023-12-15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